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尝试:一是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二是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做到仿创结合。三是探索作文与生活的有效着力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说话 教材资源 生活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是学习作文的起点,也是学习作文的重要时期。我现在所带的三年级是我从一年级从头带上来的班级,结合本地区、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从低年级开始利用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我们都知道,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利于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而造句能力的提高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段的练习。在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力地创造了学生练习说话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重点强调要求学生尽量把一句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具体,说得生动形象。这样长期地训练,让我们班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有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指导教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雷雨后》时,首先创设了说话和想象的平台。我问道:“同学们,雷雨后我们还能看到哪些景物,听到哪些声音,闻到哪些大自然的气息,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去感受雷雨后美丽的大自然都有哪些变化吧!看看谁能发现美,感受美,说得也更美。请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声音、真实感受吧!”学生们一下子兴趣高涨,充分开展大胆合理的想象,用词很准确,并且说出了很多很美的句子。比如一个学生说:“我看到了经雷雨洗刷过的荷叶更绿了,荷花更红了。我听到小河的歌声更动听了,青蛙叫得更欢了。我闻到了泥土的气息,花儿的清香。我觉得空气更清新了,大地妈妈更漂亮了,我爱雷雨后的大自然。”
学生说话时,老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关注,抓住他们用的好词、好句给予及时的肯定,发现有语病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课堂上,学生通过一句句动情的表达,一句句真实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说话能力。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要求他们尽量做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结果很多学生在此次小练笔中都有话可说,写出了理想的作业。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被很好地激活。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写一句话过渡到写几句话、一段话,到了最后,学生写一篇小作文,就会顺手拈来。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会不断积累好词好句,能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完新课或某一片段之后进行的练笔,本身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新鲜真实的反馈,因为这个过程排除了他人发言的干扰,完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让学生做到仿创结合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盲的指导。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文章的精彩段落,尽可能多地记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摘录本,及时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默写,等等。我们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借助课文练笔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进而将之拓展成为“阅读练笔”,乃至“生活练笔”,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第三。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实行课文练笔。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种课文练笔呢?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物的美,来表达作者热爱小兴安岭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后来在指导学生写介绍自己的家乡美的作文时,我就让学生运用自己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这样,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都比较轻松。写其他类型的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到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就能轻松自如。总之,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把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所以,我们最终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仿”中求“活”,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三、探索作文与生活的有效着力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呢?
1 在学校生活中观察、思维、表达
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师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学生就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感受,难以做到言之有物。
有时,我让同学们注意观察课间的活动情况,记录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情景。上课后,先让同学边回忆边口述活动的情景,并给予当堂评价。例如,同学们写《有趣的课间十分钟》时,首先是要让同学们亲自参加课问活动,同学们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其次是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学生经过仔细回忆,尽情表达课间十分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就会从不同的方面来突出“有趣”这个中心词。这样同学们就能把自己亲身体会、亲身参与的活动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
2 在家庭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小学生除了上学外,其余的时间一般在家庭度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要让学生练习写人的文章,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其他的亲人等。要让学生练习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写各种家务劳动或家庭趣事等,如:《洗碗》、《洗手帕》、《钉钮扣》、《帮父母洗脚》。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如:指导学生写《我长大了》(看图作文)时,运用图画将这段内容分割成几个分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出示第一幅图:图中生病的妈妈躺在病床上,妈妈的痛苦表情和妈妈的憔悴,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结合平时的生活故事,谈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出示第二幅画面:图中的主要人物女儿帮生病的妈妈煮面条,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指导。假如图中的小女孩就是你自己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立即被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身临其境,倍感亲切。同时,同学们这时思路大开,大部分同学作文生动具体,再加上老师、学生之间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趋完善。
3 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在社会生活中开拓学生视野。
缺乏生活经验,是学生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生活视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可以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事物“搬”到课堂上来,从而创设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作文情境。如: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三年级的同学年龄一般不满10岁,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同学来说,春天究竟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春天有哪些特点?学生不一定清楚,学生如何作文?因此,老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界中寻找春天外,还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与春天有关的音乐,随后播放配乐朗诵的画面:冰雪逐渐融化,大地披上绿装,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像这样,图像展现实景,音乐渲染气氛,朗诵描述意境,同学们陶醉在对春天的向往中,不待画面放完,同学们便跃跃欲试,不再觉得无话可说。
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只要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在迈入三年级之际,在作文学习上抢占先机。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说话 教材资源 生活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是学习作文的起点,也是学习作文的重要时期。我现在所带的三年级是我从一年级从头带上来的班级,结合本地区、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从低年级开始利用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我们都知道,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利于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而造句能力的提高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段的练习。在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力地创造了学生练习说话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重点强调要求学生尽量把一句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具体,说得生动形象。这样长期地训练,让我们班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有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指导教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雷雨后》时,首先创设了说话和想象的平台。我问道:“同学们,雷雨后我们还能看到哪些景物,听到哪些声音,闻到哪些大自然的气息,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去感受雷雨后美丽的大自然都有哪些变化吧!看看谁能发现美,感受美,说得也更美。请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声音、真实感受吧!”学生们一下子兴趣高涨,充分开展大胆合理的想象,用词很准确,并且说出了很多很美的句子。比如一个学生说:“我看到了经雷雨洗刷过的荷叶更绿了,荷花更红了。我听到小河的歌声更动听了,青蛙叫得更欢了。我闻到了泥土的气息,花儿的清香。我觉得空气更清新了,大地妈妈更漂亮了,我爱雷雨后的大自然。”
学生说话时,老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关注,抓住他们用的好词、好句给予及时的肯定,发现有语病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课堂上,学生通过一句句动情的表达,一句句真实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说话能力。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要求他们尽量做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结果很多学生在此次小练笔中都有话可说,写出了理想的作业。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被很好地激活。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写一句话过渡到写几句话、一段话,到了最后,学生写一篇小作文,就会顺手拈来。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会不断积累好词好句,能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完新课或某一片段之后进行的练笔,本身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新鲜真实的反馈,因为这个过程排除了他人发言的干扰,完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让学生做到仿创结合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盲的指导。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文章的精彩段落,尽可能多地记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摘录本,及时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默写,等等。我们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借助课文练笔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进而将之拓展成为“阅读练笔”,乃至“生活练笔”,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第三。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实行课文练笔。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种课文练笔呢?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物的美,来表达作者热爱小兴安岭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后来在指导学生写介绍自己的家乡美的作文时,我就让学生运用自己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这样,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都比较轻松。写其他类型的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到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就能轻松自如。总之,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把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所以,我们最终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仿”中求“活”,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三、探索作文与生活的有效着力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呢?
1 在学校生活中观察、思维、表达
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师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学生就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感受,难以做到言之有物。
有时,我让同学们注意观察课间的活动情况,记录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情景。上课后,先让同学边回忆边口述活动的情景,并给予当堂评价。例如,同学们写《有趣的课间十分钟》时,首先是要让同学们亲自参加课问活动,同学们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其次是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学生经过仔细回忆,尽情表达课间十分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就会从不同的方面来突出“有趣”这个中心词。这样同学们就能把自己亲身体会、亲身参与的活动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
2 在家庭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小学生除了上学外,其余的时间一般在家庭度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要让学生练习写人的文章,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其他的亲人等。要让学生练习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写各种家务劳动或家庭趣事等,如:《洗碗》、《洗手帕》、《钉钮扣》、《帮父母洗脚》。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如:指导学生写《我长大了》(看图作文)时,运用图画将这段内容分割成几个分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出示第一幅图:图中生病的妈妈躺在病床上,妈妈的痛苦表情和妈妈的憔悴,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结合平时的生活故事,谈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出示第二幅画面:图中的主要人物女儿帮生病的妈妈煮面条,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指导。假如图中的小女孩就是你自己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立即被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身临其境,倍感亲切。同时,同学们这时思路大开,大部分同学作文生动具体,再加上老师、学生之间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趋完善。
3 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在社会生活中开拓学生视野。
缺乏生活经验,是学生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生活视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可以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事物“搬”到课堂上来,从而创设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作文情境。如: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三年级的同学年龄一般不满10岁,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同学来说,春天究竟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春天有哪些特点?学生不一定清楚,学生如何作文?因此,老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界中寻找春天外,还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与春天有关的音乐,随后播放配乐朗诵的画面:冰雪逐渐融化,大地披上绿装,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像这样,图像展现实景,音乐渲染气氛,朗诵描述意境,同学们陶醉在对春天的向往中,不待画面放完,同学们便跃跃欲试,不再觉得无话可说。
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只要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在迈入三年级之际,在作文学习上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