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度思考问题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愿上山
  孙膑从魏国到了齐国,齐威王十分高兴。他早就从元帅田忌那里听说过孙膑精通兵法,有智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齐威王并没有亲自领教过,很想找机会试一试。
  有一天,齐威王由元帅田忌和其他几个大臣陪着,与孙膑一块来到一个山脚下。齐威王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谁有办法让我自己走到这座小山顶上去?”这道考题出得未免太怪了。大家端详了一下小山,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元帅田忌说:“现在正叶落草黄,在周围点起一把大火,陛下就得往山上走。”“这是用火攻。”齐威王说,“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太笨了点。”“再就是用水淹。”一个大臣这么说。齐威王摇了摇头,没作声。“要引外国军队打进来,包围起这座山,不怕陛下不上去。”一个大臣心里这样想,不过没敢说出口。大家想来想去,都说实在没什么办法。
  这时,齐威王问孙膑:“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走上山吗?”一直没出声的孙膑,见威王问,十分为难地说:“陛下,我没有办法让你自己从山脚走到山顶上去,可是,你要是在山顶上,我倒是有办法让你自己走下来。”“真的?”“陛下不妨试一试。”于是,齐威王由元帅、大臣们簇拥着往山顶走去。边走,他还琢磨:孙膑能有什么妙法呢?到了山顶,孙膑谦虚地对齐威王说:“陛下,请饶恕我的冒昧,我已经让您自己走到山顶上来了。”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孙膑惊人的智谋赢得了大家的敬佩更赢得了齐威王的赏识。
  ◎被撤的意见箱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胡以晃的起义军,在安徽境内曾遭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围剿。两军每次交战都非常激烈,却又总难分胜负,处于对峙状态。
  一天,有人向曾国藩密报,说有些士兵心存不轨,劣迹累累,经常抢劫百姓财务、调戏民女。曾国藩听说后,便到乡间微服私访。他了解到很多良民对依仗权势欺压他们的贪官非常痛恨,对一些地主恶霸之行更是敢怒不敢言,人们怨仇在心却不敢向衙门举报。曾国藩将了解到的情况对下属们说了,有人建议他在营署前挂了一个大箱子,然后张贴文告:凡是想控诉某人,可以用匿名信的形式,写好控诉文字投入箱内,定时派人取出,即行究办。曾国藩觉得此法可行,便很快采纳了。
  方法很快奏效了,文告贴出不久,就有很多检举信。曾国藩根据被检之事,进行调查后查办了不少人。没有被检举的人也将自己的行为收敛了不少。可是,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心地不善、心术不正的百姓,因与人存有私怨,就捏造事实,投书控告,以泄个人私愤,一时投告之风四起。甚至有高风亮节、行正品优的官吏,因秉公办事得罪了一些小人,这些人就借机诬告陷害,尽管最终都能查明,但审判质询,往往令人难堪,也极大的伤害了人的自尊心。而担任审判的官员,对这些申诉也很头疼,因为找不到原告,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于是,有一个官员向城中的诉讼师求教,该怎么解决此类问题。
  这个老诉讼师沉思了一会说:“你放心,三天之内此事就会销声匿迹。”第二天。曾国藩突然下令,将营外的大箱子全部撤掉!
  原来,老诉讼师写了十几张匿名控诉文字,都是控诉曾国藩本人的。曾国藩对此不能置之不理,可又实在查不出是谁写的,找不到诬告的人,他开始反思自己,为官以来,总是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却遭到这样的指责!想到自己所管辖的官吏,也会无缘无故地被诬告,那么这箱子便违背自己的初衷了,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下令撤掉了文诉箱。
  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条道走到底,转换考虑问题的角度,同样也可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诉讼师的方法成功了,文诉箱成功的被撤除,既然不能解决它,那么就加剧它的矛盾,让它自己去退缩,这就是换位思考的结果。
  编辑/书含
其他文献
《菜根谭》有句“浓夭淡久”,意思是浓艳的美色易早逝,淡雅的芬芳才长久。纷繁的世界,这滚滚红尘中,淡,是淡泊处世,是淡定为人,是心灵深处淡然而执著的归依。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从25岁开始就弃绝社交,足不出户,劳动之余埋头写下1700多首诗。她对世俗繁华、名利、宗教甚至爱情都是超脱的,她生前只公开发表了10首诗,退出基督教会,独身到终老。她写自然如家园,常有细致入微、准确生动的描绘,即使平凡的景象,
期刊
吴宓,字雨僧,泾阳人,童年时期聪敏好学、才思过人。稍长,入北京清华大学深造。1917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21年学成回国。  吴宓先生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学习比较文学的学者,而且是在高等学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并且运用其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第一人。早在1920年,吴宓先生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新旧说》两篇文章,首次向国内知识界介绍了比较文学这
期刊
1927年的6月2日,王国维一如既往地到校,备成绩册,与人聊天,离校……一切看起来与平常并无什么不同。出来校门,他便叫了黄包车到颐和园去,那大约是上午十点左右。他付了车钱,让车夫在门口等候,然后径直走进园内。在僻静少人的湖畔,王国维抽了最后一口烟,纵身一跃跳进昆明湖,最终因窒息而死……  一代国学大师,就此悄然逝去。这一自沉之举,震惊清华园,震惊学术界,更震惊了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心。  《清史稿》
期刊
南阳人贾复年轻时很好学,尤其擅长《尚书》,见解很独特,以至他的老师经常惊叹他的能力,私下里对其他学生说:“贾复这个人容貌不凡,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  ◎勇于担责  贾复毕业后考取了县里的“公务员”,当上了县掾。有一次,他奉命到河东押运食盐,结果半路上遇到了强盗,这些平时吆五喝六、威风八面的小吏们,如今一见到明晃晃的大刀,立刻作鸟兽散,比百米飞人博尔特的起跑还要快。当时盐是一种
期刊
中篇:民国文化气象风范
期刊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千古以来知人、用人经验的经典性总结,不仅适用于古代,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完全失去其合理性的一面。  《战国策》上关于聂政的详细记载,更能使我们看到聂政是怎样被严仲子所尊重、感动和接纳、使用的。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就与母亲和姐姐一起逃亡到齐国躲避仇人,以屠宰牲畜为业。  过了很久,汉阳严仲子事奉韩哀侯,与韩国宰相侠累有怨仇,遭到了侠累的无理迫害,被逼
期刊
打开记忆之门,重温民国范儿。中国人走过各朝各代,于文明积淀和生活碎片之中,活出了丰富的精神和面貌。多看一眼中国人走过的路、曾经有过的好样子,是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更何况这是一段与新中国交接的历史时空。我们回望上个世纪上半叶,考察作为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的民国范儿。  当代人读现代文学、看年代戏、鉴赏民国艺术、入名士风流、游历城市的民国建筑,可算
期刊
走进中国的很多传统民居,如同走进一种血缘关系的示意图。东西两厢,前后三进,父子兄弟各得其所,分列有序,脉络分明,气氛肃然,一对姑嫂或两个妯娌,其各自地位以及交往姿态,也在这格局里暗暗预设。在这里的一张八仙大桌前端坐,目光从中堂向四周徐徐延展,咳嗽一声,回声四应,余音绕梁,一种家族情感和孝悌伦理油然而生。  中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民居里活了数千年。这些宅院繁殖出更庞大的村落:高家庄、李家村、王家寨等等
期刊
红茶传达出的是一种温度,一种春天所不能至的温暖香甜,一种夏日所不及的静谧安然,一种冬季还未来临的成熟丰泽,一种静日生香的暖意。  红茶性暖,亮红的茶汤最适合在凉意泛起、景色尤明的秋季饮用,它能在这个风起的季节带给五脏六腑一道热切的关怀,不像绿茶寒性未除,尤似早春的料峭春寒。就在金秋的丰收里,红茶是养身的佳品。  ◎红茶概述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100%的发酵度,令红茶在干茶外形、茶汤色泽、气味口感
期刊
“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近日引起广泛关注,受关注的原因并不是三点式比基尼,而是比基尼选手那戴着“京剧头饰”的扮相。对此,有人称之为“糟蹋国粹”,有人称之为“大胆创新”。  ◎京剧发展史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乾隆四十五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轰动京城。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乾隆五十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乾隆五十五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又有四喜、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