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数学概念的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关注度,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了解。据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导入环节,合理、科学、有效的设计导入,保证导入能够准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能够从导入中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本文从小学数学的导入入手,主要谈论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只有在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之后的学习,有效提高整节课的授课质量。而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的导入,即使教师开始尝试着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导入的设计,但学生对于课堂导入仍然不上心,课堂教学的伊始就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了解和前期调研仍然是不充分的,虽然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但教师也应该学会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在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的了解上多下功夫,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喜欢和需要的学习方式,并将其与导入进行整合,顺利完成有效导入的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故事的讲解本身蕴含着许多道理,同时故事中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介绍也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故事与导入进行结合,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的思路能够随着故事的起承转折来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学生第一次进行“倒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讲解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过年前,老爷吩咐仆人去门口贴福字。但由于仆人不识字,不小心将福字贴倒了。老爷十分生气,夫人上前说道:‘这其实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老爷:‘何出此言?’夫人:‘福字倒了,不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吗?’至此,老爷不但没有惩罚仆人,还给了仆人奖赏。”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学生也多半知道福字倒贴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从故事中进行引申:“福字倒了就是倒福,那数字倒过来呢?”学生纷纷答道:“倒数!”这时学生对于倒数的学习已经有了充分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正式开始授课了。
二、游戏导入,营造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
游戏的参与一直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以游戏来进行导入设计。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平时喜欢的游戏模式来进行导入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參与游戏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复习,并同时为学生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工作,保证新课的授课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四则运算”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和利用加、减法的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对于看似单纯的运算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来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在课上根据四则运算需要注意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游戏的设置,在课上要求学生参与游戏,主要是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逆运算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每名学生的运算题目不同),如“1156+231=?”“1387-231=?”来进行运算,以一列同学为一组,能够最快得出正确运算结果的队伍获得胜利。最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加减法的运算进行分析,并归纳出互为逆运算的算式之间的规律。
三、悬疑导入,启迪思考,活跃思维
数学就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分散和发展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并不成熟,教师也应该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关注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悬疑导入可以在上课伊始就达到调动学生的激情,活跃学生的思维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以引起学生的疑问或是质疑为目的,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后续的学习。
例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之后,学生会接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二者之间虽然有相同点,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了解,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悬疑式的导入来进行教学。教师:“我们之前学过了5/11+3/11=8/11,那么5/11+2/9是不是可以计算得出7/20呢?”这种方式既点明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适当的铺垫,也直接点出了本节课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针对课本来反驳教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有效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建立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机会,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完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罗政.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26.
[2]许亚铃.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只有在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之后的学习,有效提高整节课的授课质量。而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的导入,即使教师开始尝试着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导入的设计,但学生对于课堂导入仍然不上心,课堂教学的伊始就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了解和前期调研仍然是不充分的,虽然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但教师也应该学会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在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的了解上多下功夫,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喜欢和需要的学习方式,并将其与导入进行整合,顺利完成有效导入的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故事的讲解本身蕴含着许多道理,同时故事中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介绍也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故事与导入进行结合,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的思路能够随着故事的起承转折来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学生第一次进行“倒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讲解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过年前,老爷吩咐仆人去门口贴福字。但由于仆人不识字,不小心将福字贴倒了。老爷十分生气,夫人上前说道:‘这其实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老爷:‘何出此言?’夫人:‘福字倒了,不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吗?’至此,老爷不但没有惩罚仆人,还给了仆人奖赏。”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学生也多半知道福字倒贴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从故事中进行引申:“福字倒了就是倒福,那数字倒过来呢?”学生纷纷答道:“倒数!”这时学生对于倒数的学习已经有了充分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正式开始授课了。
二、游戏导入,营造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
游戏的参与一直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以游戏来进行导入设计。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平时喜欢的游戏模式来进行导入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參与游戏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复习,并同时为学生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工作,保证新课的授课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四则运算”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和利用加、减法的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对于看似单纯的运算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来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在课上根据四则运算需要注意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游戏的设置,在课上要求学生参与游戏,主要是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逆运算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每名学生的运算题目不同),如“1156+231=?”“1387-231=?”来进行运算,以一列同学为一组,能够最快得出正确运算结果的队伍获得胜利。最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加减法的运算进行分析,并归纳出互为逆运算的算式之间的规律。
三、悬疑导入,启迪思考,活跃思维
数学就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分散和发展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并不成熟,教师也应该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关注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悬疑导入可以在上课伊始就达到调动学生的激情,活跃学生的思维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以引起学生的疑问或是质疑为目的,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后续的学习。
例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之后,学生会接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二者之间虽然有相同点,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了解,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悬疑式的导入来进行教学。教师:“我们之前学过了5/11+3/11=8/11,那么5/11+2/9是不是可以计算得出7/20呢?”这种方式既点明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适当的铺垫,也直接点出了本节课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针对课本来反驳教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有效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建立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机会,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完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罗政.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26.
[2]许亚铃.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