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地理学科特殊能力之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世界地图定位、地理要素叠加的脑中地图以及巩固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角度说明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空间定位;区域认知;脑中地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重要性
1.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地理学科特殊能力之一
在《地理教育国家宪章》中,地理学者提出了6个核心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它在哪里”,即空间定位。位置作为五大基本的地理学主题之一,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1]。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确定区域地理位置的前提能力,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空间关系时必备的学科能力,属于地理学科特殊能力之一。
1.2空间定位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研究地球表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理学,其研究的两大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高中地理教材取材于地理学研究成果,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了地理学科特有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2],我们进行地理空间定位就是在分析位置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认识到整个世界组成部分的某些重要特征既有其内在的相似性,又有不同于周围地区的独特性[3],以辩证地认识区域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综合考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地理学科特点,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解决学生定位困难的现状,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养,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地理。
2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明确大洲分布与位置关系
在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分布判断地理位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地理位置的确定可以在图幅较大的地图中,形成“以大推小、由世界到地方”的认识方式。从给出的经纬信息判断该区域所在的大洲,进一步与所在大洲的地理特征相关联,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所以在世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对大洲大洋位置的确定可以选择半球划分和高低纬范围划分的方式。同时要更好的利用比例尺较小、图幅较大的地图,通过经常性的读图,形成空间位置关系图,引导学生形成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更好地通过海陆信息判断地理位置。
2.2构建脑中地图,综合确定地理位置
在空间定位过程中,除了通过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直接定位,更多的是通过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确定地理位置,这就需要学生形成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脑中地图。脑中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从而在头脑中获得的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认知[4]。
学生应该敏锐的感知特殊经纬线的位置,如回归线、赤道、30°线、60°线、20°W、160°E等,通过特殊经纬线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对规律分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脑海中努力构建由经纬网、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各自然要素和政区、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等各人文要素层层叠加的区域地图[5]。脑中地图的构建贯穿于高中地理学习的整个过程,与认识大洲的分布范围一样,不需要死记硬背文字,而是将书中文字落实到地图上,使各种地理知识在地图上活化、联系、综合、重叠[6]。这样在空间定位时可以根据区域的某些特征进行定位,并且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呼应”的人地协调观念。
例如在讲到区域地理部分中“从区域整体性出发,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时,可以从空间定位进行出发,说明在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影响下,位置是如何对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环环紧扣的联系。本文选取了日本区域从地理位置出发,形成了思维导图,在遇到几种地理要素同时出现时,可以快速的对该地进行定位,并且根据地理位置进一步分析其他地理要素。
对于“日本”一课的学习,选择从地理位置出发了解日本的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首先在世界地图中定位日本的绝对位置,进一步通过脑中地图认识绝对位置下日本的氣候等特征,进一步通过日本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日本位置所导致的特殊现象,由此来引出该地理位置对日本发展的影响。在通过空间定位形成自然与人文相呼应的脑中地图的过程中,在相互联系的各种地理事物中,我们也可以从区域的地理现象反向推导其地理位置。
2.3巩固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在八年级之后就不再学习,和高中的间隔年会导致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遗忘,影响地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学习之前,应该回顾基本的区域地理读图的基础知识(经纬网、地形与地貌等)。
在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描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教学要紧扣“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和“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两条指向性要求[7],通过参照物确定区域的相对和绝对位置。在位置的描述过程中,一是经纬度位置,要准确定位区域所处的经纬度范围,由此可以延伸出半球位置;二是海陆位置特征,即该区域位于大陆和海洋的什么方向;三是相对位置,要看图中或图例给出了什么信息,比如跟河流、山川、交通线、湖泊、城镇和国家等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更好地判断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方法。
3.结语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高中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而是站在区域认知的角度上,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形成“由位置定特征,由特征推位置”的思维。因此,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定位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巩固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认识到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S]. 冯以浤译.地理学报,1993.
[2] 董姝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地理教学, 2018(12).
[3]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S].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1.
[4]段燕芳. 教学地图的运用方式对初中生构建脑中地图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姚秀元. 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J]. 地理教育,2014(11):7-8.
[6]王云生. 构建脑中地图教学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
[7]徐雪,袁孝亭. 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J].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3):61-66.
关键词:空间定位;区域认知;脑中地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重要性
1.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地理学科特殊能力之一
在《地理教育国家宪章》中,地理学者提出了6个核心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它在哪里”,即空间定位。位置作为五大基本的地理学主题之一,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1]。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确定区域地理位置的前提能力,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空间关系时必备的学科能力,属于地理学科特殊能力之一。
1.2空间定位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研究地球表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理学,其研究的两大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高中地理教材取材于地理学研究成果,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了地理学科特有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2],我们进行地理空间定位就是在分析位置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认识到整个世界组成部分的某些重要特征既有其内在的相似性,又有不同于周围地区的独特性[3],以辩证地认识区域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综合考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地理学科特点,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解决学生定位困难的现状,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养,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地理。
2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明确大洲分布与位置关系
在根据给出的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分布判断地理位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地理位置的确定可以在图幅较大的地图中,形成“以大推小、由世界到地方”的认识方式。从给出的经纬信息判断该区域所在的大洲,进一步与所在大洲的地理特征相关联,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所以在世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对大洲大洋位置的确定可以选择半球划分和高低纬范围划分的方式。同时要更好的利用比例尺较小、图幅较大的地图,通过经常性的读图,形成空间位置关系图,引导学生形成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更好地通过海陆信息判断地理位置。
2.2构建脑中地图,综合确定地理位置
在空间定位过程中,除了通过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直接定位,更多的是通过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确定地理位置,这就需要学生形成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脑中地图。脑中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从而在头脑中获得的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认知[4]。
学生应该敏锐的感知特殊经纬线的位置,如回归线、赤道、30°线、60°线、20°W、160°E等,通过特殊经纬线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对规律分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脑海中努力构建由经纬网、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各自然要素和政区、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等各人文要素层层叠加的区域地图[5]。脑中地图的构建贯穿于高中地理学习的整个过程,与认识大洲的分布范围一样,不需要死记硬背文字,而是将书中文字落实到地图上,使各种地理知识在地图上活化、联系、综合、重叠[6]。这样在空间定位时可以根据区域的某些特征进行定位,并且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呼应”的人地协调观念。
例如在讲到区域地理部分中“从区域整体性出发,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时,可以从空间定位进行出发,说明在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影响下,位置是如何对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环环紧扣的联系。本文选取了日本区域从地理位置出发,形成了思维导图,在遇到几种地理要素同时出现时,可以快速的对该地进行定位,并且根据地理位置进一步分析其他地理要素。
对于“日本”一课的学习,选择从地理位置出发了解日本的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首先在世界地图中定位日本的绝对位置,进一步通过脑中地图认识绝对位置下日本的氣候等特征,进一步通过日本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日本位置所导致的特殊现象,由此来引出该地理位置对日本发展的影响。在通过空间定位形成自然与人文相呼应的脑中地图的过程中,在相互联系的各种地理事物中,我们也可以从区域的地理现象反向推导其地理位置。
2.3巩固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在八年级之后就不再学习,和高中的间隔年会导致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遗忘,影响地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学习之前,应该回顾基本的区域地理读图的基础知识(经纬网、地形与地貌等)。
在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描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教学要紧扣“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和“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两条指向性要求[7],通过参照物确定区域的相对和绝对位置。在位置的描述过程中,一是经纬度位置,要准确定位区域所处的经纬度范围,由此可以延伸出半球位置;二是海陆位置特征,即该区域位于大陆和海洋的什么方向;三是相对位置,要看图中或图例给出了什么信息,比如跟河流、山川、交通线、湖泊、城镇和国家等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更好地判断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方法。
3.结语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高中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而是站在区域认知的角度上,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形成“由位置定特征,由特征推位置”的思维。因此,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定位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巩固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认识到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S]. 冯以浤译.地理学报,1993.
[2] 董姝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地理教学, 2018(12).
[3]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S].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1.
[4]段燕芳. 教学地图的运用方式对初中生构建脑中地图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姚秀元. 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J]. 地理教育,2014(11):7-8.
[6]王云生. 构建脑中地图教学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
[7]徐雪,袁孝亭. 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J].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