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契机是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适当时机。抓住教育契机,可以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巧用教育契机,我们的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但它也跟机遇一样,是不规则的,可遇不可求的。同时教育契机又是稍纵即逝的,要及时利用,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可能不明显。因此班主任是否具有契机意识和把握契机的能力,是班级日常管理目标能否高效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日常行为发现契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是教育。”孩子生活在学校,所有日常行为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品行素养,若我们能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冷眼静观,我们会发现契机无处不在。
记得开学初,我因为一些事情提前到(11)班课室布置,(9)班的同学还在享受课前的自由时间,部分同学在走廊上聊天。他们越聊越激情,音量也不断增大,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音量已经严重影响到(11)班同学。(9)班课前小测时,我说:“请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同学拿出小测本安静的完成投影的内容,第二组的同学马上讨论预习中不懂的内容。”同学们都用奇怪的眼神望着我,但还是按要求做。小测的同学开始还安安静静地做着,但随着讨论声一浪又一浪的袭来,他们不能再继续安静地小测了。见时机成熟,我让所有同学都停下来,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次“错误”的安排,孩子体会到课余时间在走廊上聊天是正常的,但不能影响别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在尊重自己。
二、班级活动发现契机,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致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是学校生活的调味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催化剂。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彼此深入了解,相互鼓励,相互协作,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加快班级建设的步伐,从而塑造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9)班是一个重新组合的班级,开始时同学们对这个班都不怎么看好,对班级的事情比较冷漠。如何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形成一个团结、奋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我紧抓校运会这个契机,在动员同学们报名的同时,找了前几届校运会的精彩图片和视频,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欣赏。班会课上,我有意引导同学观看,并咨询他们校运会需要怎么做才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说入场词的,有说口号的、有说主席台前造型的,有说班徽、班旗的、有说大本营的……“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但是太散太多,难以记下来,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归类呢?每一类是否要一个总负责人来管理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都一致认同,把校运会的工作分成以下几个部分。運动员组、宣传组、入场式组、大本营组、卫生组、后勤组、摄影组,并定好各组的组长、组员及履行职责等。正因为这样的安排,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校运会各项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我班荣获校运会第一名、大本营设计最高分、精神文明奖等多项奖励。校运会结束后,及时欣赏同学们的精彩瞬间,回顾所有同学的付出,再次点燃全班同学的激情,最大限度地促使班级达成团结、奋进、有凝聚力班集体的目标。
三、热点问题成就契机,提高明辨是非意识
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算太高,但他们却很关心自己的身边事,关心国事和天下事,甚至是八卦新闻也对他们很据吸引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社会阅历不足,学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明是非、盲目跟随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当热点问题发生的时候,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能把握住其中的教育契机,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有预见性地提醒和引导学生明辨事件的性质,才能使之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相似经历引起情感契机,点燃前进方向航灯
共鸣是指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许多时候,学生的看法和老师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就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是我,我又会如何做?我们也经历过求学时期,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有过失败的痛苦,奋斗的艰辛,在适当的时候,和学生聊聊老师的成功与失败、挫折与追求……相同的经历,使他们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与老师的心更加贴近,关系也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处理问题就客观简单多了。
唐维是我刚接手的新生,上课拖拉、迟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在英语课中和老师吵了起来。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我终于弄清楚其中原因。初二时,有个男同学和唐维很要好,形影不离。唐维理科较好,而另一个同学英语较好,他们俩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但遗憾的是那同学初三辍学了。明白了正是好友的辍学令唐维产生了迷惘、困惑,再加上身处新的班集体,无人倾诉,无人排解他的烦恼,因此他不知所措,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先讓他看班里每个同学对他的评价。看着看着,他的脸慢慢红起来。等他看完了,我说:“这就是同学们心中的你,尽管你这两个星期表现不好,但是你在同学们心中依然是关心他人,值得信任的好同学。”并结合我的真实经历——我选择继续读书,闺蜜选择打工的事实来讲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道理。目的在于让他理解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他听了我的故事,心里也明白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有了改正的信心。事实证明,在以后的学习里,唐维正以浓浓的激情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战呢。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说过这么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笑脸盈盈者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大施淫威者,南风获胜的原因显然是抓住了契机,抓住了时节这一契机。教育同样如此,但是契机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及时捕捉契机、创造契机的机智,只有这样,才能令教育工作犹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之功效。
一、日常行为发现契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是教育。”孩子生活在学校,所有日常行为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品行素养,若我们能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冷眼静观,我们会发现契机无处不在。
记得开学初,我因为一些事情提前到(11)班课室布置,(9)班的同学还在享受课前的自由时间,部分同学在走廊上聊天。他们越聊越激情,音量也不断增大,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音量已经严重影响到(11)班同学。(9)班课前小测时,我说:“请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同学拿出小测本安静的完成投影的内容,第二组的同学马上讨论预习中不懂的内容。”同学们都用奇怪的眼神望着我,但还是按要求做。小测的同学开始还安安静静地做着,但随着讨论声一浪又一浪的袭来,他们不能再继续安静地小测了。见时机成熟,我让所有同学都停下来,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次“错误”的安排,孩子体会到课余时间在走廊上聊天是正常的,但不能影响别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在尊重自己。
二、班级活动发现契机,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致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是学校生活的调味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催化剂。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彼此深入了解,相互鼓励,相互协作,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加快班级建设的步伐,从而塑造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9)班是一个重新组合的班级,开始时同学们对这个班都不怎么看好,对班级的事情比较冷漠。如何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形成一个团结、奋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我紧抓校运会这个契机,在动员同学们报名的同时,找了前几届校运会的精彩图片和视频,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欣赏。班会课上,我有意引导同学观看,并咨询他们校运会需要怎么做才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说入场词的,有说口号的、有说主席台前造型的,有说班徽、班旗的、有说大本营的……“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但是太散太多,难以记下来,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归类呢?每一类是否要一个总负责人来管理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都一致认同,把校运会的工作分成以下几个部分。運动员组、宣传组、入场式组、大本营组、卫生组、后勤组、摄影组,并定好各组的组长、组员及履行职责等。正因为这样的安排,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校运会各项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我班荣获校运会第一名、大本营设计最高分、精神文明奖等多项奖励。校运会结束后,及时欣赏同学们的精彩瞬间,回顾所有同学的付出,再次点燃全班同学的激情,最大限度地促使班级达成团结、奋进、有凝聚力班集体的目标。
三、热点问题成就契机,提高明辨是非意识
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算太高,但他们却很关心自己的身边事,关心国事和天下事,甚至是八卦新闻也对他们很据吸引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社会阅历不足,学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明是非、盲目跟随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当热点问题发生的时候,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能把握住其中的教育契机,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有预见性地提醒和引导学生明辨事件的性质,才能使之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相似经历引起情感契机,点燃前进方向航灯
共鸣是指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许多时候,学生的看法和老师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就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是我,我又会如何做?我们也经历过求学时期,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有过失败的痛苦,奋斗的艰辛,在适当的时候,和学生聊聊老师的成功与失败、挫折与追求……相同的经历,使他们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与老师的心更加贴近,关系也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处理问题就客观简单多了。
唐维是我刚接手的新生,上课拖拉、迟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在英语课中和老师吵了起来。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我终于弄清楚其中原因。初二时,有个男同学和唐维很要好,形影不离。唐维理科较好,而另一个同学英语较好,他们俩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但遗憾的是那同学初三辍学了。明白了正是好友的辍学令唐维产生了迷惘、困惑,再加上身处新的班集体,无人倾诉,无人排解他的烦恼,因此他不知所措,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先讓他看班里每个同学对他的评价。看着看着,他的脸慢慢红起来。等他看完了,我说:“这就是同学们心中的你,尽管你这两个星期表现不好,但是你在同学们心中依然是关心他人,值得信任的好同学。”并结合我的真实经历——我选择继续读书,闺蜜选择打工的事实来讲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道理。目的在于让他理解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他听了我的故事,心里也明白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有了改正的信心。事实证明,在以后的学习里,唐维正以浓浓的激情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战呢。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说过这么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笑脸盈盈者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大施淫威者,南风获胜的原因显然是抓住了契机,抓住了时节这一契机。教育同样如此,但是契机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及时捕捉契机、创造契机的机智,只有这样,才能令教育工作犹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