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未来企业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能否立业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中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深入探析企业文化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创设新型育人环境,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本人通过对我校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情况作了一个研究调研,下面我就我的研究结果作一个阐述,并总结归纳,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正。
一、从文化视角看现代企业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一,中职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企业的现实需求应当在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里得到体现。毕业生进入企业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岗位上,以适应岗位的技术要求,更应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崭露头角。
第二,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建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校+公司”职教办学模式等培养模式,将校企融合的中职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在教学环节上,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三,事实上,一些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并非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才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予以正视的问题。
二、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员工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
第一,只有构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才能应对变革;只有具备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毕业生才可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
第二,因体制、观念等因素所限,中职学校学生创新的灵感得不到激发,创新才能得不到培育,毕业生到了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企业很难有突出的表现。这与现代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要求毕业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学生只有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形成合作精神、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进而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收有价值的元素,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使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也就是说,融入企业文化、促进文化互動已成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项要务。
三、文化的互相渗透吸纳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任何一种主流文化都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提炼、汲取和扬弃,才形成自己具有核心意义的精神和方向的。
第二,对企业文化的吸纳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從而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准的有效提升。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校企文化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行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更容易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学习他们高超的技艺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亲眼目睹现实生活中竞争的激烈性,会认识到“市场不相信眼泪”,从而增强竞争、效率和成才意识,炼就不怕艰难,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到企业参加大量的实践锻炼有利于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企业文化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中职学校学生应懂得:许多成功的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制定的行为标准,常常激励着全体员工,并成为对外界的一种精神象征。海信集团提出“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之魂”;而奇瑞汽车正是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世界一流、造福人类”的大气魄才实现了迅速崛起并跻身大企业行列的奇迹。现代企业一系列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精神不仅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同时更值得在校企合作中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四、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中的差异与碰撞
第一,因为需要面对竞争与淘汰,企业更加注重绩效、更加讲究实际利益,所以经济价值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学校的职责是教育学生、服务社会、培养人、塑造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更注重社会效益,更具有人文色彩。于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矛盾在交流过程中日益凸现。其实,碰撞和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必然选择,它也为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中职学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现在我们所推行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真实情况,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为他们树立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营造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与管理全过程。
总之,中职教育以知识管理为导向,倡导知识创新,保持开放与共享的气氛,以宽容鼓励创新,以学习带动创新,建立能动性的组织机构,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互渗透和有机融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迅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也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其鲜明的特色,使校园文化更具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一、从文化视角看现代企业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一,中职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企业的现实需求应当在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里得到体现。毕业生进入企业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岗位上,以适应岗位的技术要求,更应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崭露头角。
第二,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建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校+公司”职教办学模式等培养模式,将校企融合的中职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在教学环节上,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三,事实上,一些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并非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才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予以正视的问题。
二、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员工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
第一,只有构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才能应对变革;只有具备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毕业生才可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
第二,因体制、观念等因素所限,中职学校学生创新的灵感得不到激发,创新才能得不到培育,毕业生到了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企业很难有突出的表现。这与现代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要求毕业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学生只有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形成合作精神、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进而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收有价值的元素,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使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也就是说,融入企业文化、促进文化互動已成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项要务。
三、文化的互相渗透吸纳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任何一种主流文化都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提炼、汲取和扬弃,才形成自己具有核心意义的精神和方向的。
第二,对企业文化的吸纳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從而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准的有效提升。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校企文化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行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更容易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学习他们高超的技艺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亲眼目睹现实生活中竞争的激烈性,会认识到“市场不相信眼泪”,从而增强竞争、效率和成才意识,炼就不怕艰难,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到企业参加大量的实践锻炼有利于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企业文化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中职学校学生应懂得:许多成功的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制定的行为标准,常常激励着全体员工,并成为对外界的一种精神象征。海信集团提出“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之魂”;而奇瑞汽车正是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世界一流、造福人类”的大气魄才实现了迅速崛起并跻身大企业行列的奇迹。现代企业一系列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精神不仅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同时更值得在校企合作中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四、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中的差异与碰撞
第一,因为需要面对竞争与淘汰,企业更加注重绩效、更加讲究实际利益,所以经济价值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学校的职责是教育学生、服务社会、培养人、塑造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更注重社会效益,更具有人文色彩。于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矛盾在交流过程中日益凸现。其实,碰撞和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必然选择,它也为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中职学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现在我们所推行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真实情况,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为他们树立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营造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与管理全过程。
总之,中职教育以知识管理为导向,倡导知识创新,保持开放与共享的气氛,以宽容鼓励创新,以学习带动创新,建立能动性的组织机构,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互渗透和有机融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迅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也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其鲜明的特色,使校园文化更具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