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反映了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功能的发挥与否。所以,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践行课改理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这些要求,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于真正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有优势,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源于语文学习材料的熏染。语文教材包容了古今中外种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语文层次,牵涉到丰富的文化现象、潜藏着深刻的文化实质。语文课程的知识精髓是在大量的学习材料中所体现的人文知识,无论是孔子的《论语》、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曹雪琴的《红楼梦》、李白杜甫的诗歌,西方荒诞派的戏剧等,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所有作品展示的不只是人生种种的生活遭际,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名家大师的人格境界和他们探究生命意义的理性思索,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虽然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是一些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年代相距较远,缺乏一定的阅历、积累等原因,学生往往对这些经典作品没有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透彻理解教材、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它集声、画、乐于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感观,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生发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时,采用这样的导入:在背景音乐下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及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生活在其中的舒适与安逸,又对比性地展示几张揭示官场丑恶的图片,以此引入对诗歌的学习。这种方法直观、形象,在对比中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三、激发阅读想象,形成情感共鸣。
阅读是一种内化吸收,书面上的文字符号对阅读者来说是一种外部语言,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把看到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实质,透过语言表面看到实际生活,从而获得人生的感悟。阅读教学就应该借鉴古人的诵读方法。在诵读中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文本对话,感受文本中的意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篇目,其语调婉转动听、意境优美,只需要通过诵读便能进入文本的意境。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让学生通过想象文本描写的场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境之美: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在轻盈地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景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四、参与文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对话的深层次推进需要教师的艺术指导,对话的有效展开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其次,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好:语文老师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老师给学生指点一下,能使他们理解就行。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读到“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垒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就坐在西边,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蓐。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时提问: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用的东西不是全新的而是“半旧”的?学生讨论后,共同概括出:全新的往往是暴发户,全旧的可能是破落人家,唯有“半旧”才能更真实地显出贾府是个几代显赫的家族。“半旧”这个平常不过的词语,老师不提学生就不问,但如果老师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入对文章的解读之中,学生就会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与文本碰撞,从而得到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柴树梅.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05).
[2]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
[3]刘建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反映了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功能的发挥与否。所以,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践行课改理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这些要求,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于真正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有优势,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源于语文学习材料的熏染。语文教材包容了古今中外种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语文层次,牵涉到丰富的文化现象、潜藏着深刻的文化实质。语文课程的知识精髓是在大量的学习材料中所体现的人文知识,无论是孔子的《论语》、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曹雪琴的《红楼梦》、李白杜甫的诗歌,西方荒诞派的戏剧等,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所有作品展示的不只是人生种种的生活遭际,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名家大师的人格境界和他们探究生命意义的理性思索,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虽然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是一些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年代相距较远,缺乏一定的阅历、积累等原因,学生往往对这些经典作品没有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透彻理解教材、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它集声、画、乐于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感观,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生发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时,采用这样的导入:在背景音乐下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及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生活在其中的舒适与安逸,又对比性地展示几张揭示官场丑恶的图片,以此引入对诗歌的学习。这种方法直观、形象,在对比中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三、激发阅读想象,形成情感共鸣。
阅读是一种内化吸收,书面上的文字符号对阅读者来说是一种外部语言,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把看到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实质,透过语言表面看到实际生活,从而获得人生的感悟。阅读教学就应该借鉴古人的诵读方法。在诵读中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文本对话,感受文本中的意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篇目,其语调婉转动听、意境优美,只需要通过诵读便能进入文本的意境。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让学生通过想象文本描写的场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境之美: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在轻盈地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景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四、参与文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对话的深层次推进需要教师的艺术指导,对话的有效展开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其次,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好:语文老师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老师给学生指点一下,能使他们理解就行。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读到“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垒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就坐在西边,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蓐。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时提问: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用的东西不是全新的而是“半旧”的?学生讨论后,共同概括出:全新的往往是暴发户,全旧的可能是破落人家,唯有“半旧”才能更真实地显出贾府是个几代显赫的家族。“半旧”这个平常不过的词语,老师不提学生就不问,但如果老师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入对文章的解读之中,学生就会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与文本碰撞,从而得到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柴树梅.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05).
[2]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
[3]刘建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