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旅馆以家庭与私有房产为基本居住单元,已成为旅游接待的补充形式之一。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针对辽南海岛特定的地域环境以及当下渔民生活和生产的方式,研究从传统居住型海岛民居转向旅游型海岛民居的方式及其营造策略,有利于海岛旅游于乡村民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关键词:旅游型海岛民居;民居模式;旅游型乡村住居;海岛旅游
辽南地区指的是辽宁南部地区、辽东半岛一带,地处于黄海、渤海之间,其中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长海县位于大连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东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南与山东庙岛群岛相对,西部和北部与大连市城区及普兰店市和庄河市毗邻,是东北地区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地区。全县由195个海岛组成(其中有人居住海岛18个),这些海岛统称为长山群岛。长海县位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日照充足,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10℃左右。
一、海岛民居的转型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长山群岛在其地理、气候及人文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下,吸引众多游客上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为了营造出更好的海岛旅游氛围,长海县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长海国际钓鱼节、马祖旅游文化节、渔家风情旅游文化节等大型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每到旅游旺季,当地现有的酒店、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无法满足上岛游客日益增大的住宿需求。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渔民生活、当地民居以及居住方式发生了转变和拓展,逐渐形成了家庭旅馆的雏形,即一种以家庭为单位,可向居住者提供住宿和饮食的居住式饭店。
二、当地旅游型海島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居建筑:
长山群岛四面环海,村落多沿海岸线聚集而建。冬季强烈的东北风和西北风对居民热舒适性造成了很大影响。新建民居会舍弃庭院空间而增加室内空间,缺乏类似庭院的过渡空间,导致空间雷同、单调乏味,空间感差。庭院的缺失,不利于建筑之间的空气流通、自然采光,由此导致建筑间间距增大,形成大量乏味的公共空间,造成土地的浪费。现阶段新建建筑在住宅布局和建筑形态方面缺乏科学设计,不利于节能保温,在建筑的防潮措施方面也缺乏构造与细节的考虑,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生态环境:
海洋、海岛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大量的现代建筑和游客对小岛的自然生态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小岛在游客及当地人心目中的形象。不当的大规模开发更会造成现有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越发增加海岛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当地有采取风能的利用,但缺乏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缺乏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3)旅游文化:
当地旅游业起步较晚,开发的旅游产品档次较低,酒店等旅游场所不完善。海岛地区旅游季节性较为明显,设施无法的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加上建筑的维修、扩改、更替的成本较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旅游从业人员均为当地渔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缺少审美品位和经营技能。岛内外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之一,以至海岛旅游景区的人才缺乏。
三、旅游型海岛民居营建策略:
(1)民居建筑方面:
在建筑集群和社区的组织方面应科学、合理的与当地环境、人文和气候相结合。有效的组织建筑朝向、通风、自然景观等内容。顺应地形进行规划建造,延等高线进行建筑的平行分布、密集建造,建筑之间相互联系,有效阻挡冬季的寒风,既能节省建筑材料,又可以减少外墙的散热面积,在保证了室内温度的前提条件下,同时节约了能源的消耗。保证庭院空间的观赏性和功能性,拓展室内空间,使庭院成为建筑和自然的过渡区,也可作为活动、休憩、种植、晾晒的场所。庭院地面可铺设渗透式低反射率材料,有利于雨水的渗透,也有利于热量的吸收。庭院或建筑周围可种植植被来阻挡太阳光的辐射,种植的植被也可以用来防风,并形成相应的气流引导。民居的建筑形态应从平面布局入手,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加大住宅的进身、设置北走廊并在住宅两侧设置辅助空间、设置南北阳台、利用顶楼空间设置阁楼空间等等,使用这种方式形成空气缓冲层进行室内保温。在立体空间中选用长宽高合适的尺寸进行适宜海岛气候的民居设计。在围护方面就地取材,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例如当地的石材、土坯、树木植被等等。外墙采用建筑墙体和内外保温层结合的方式。海岛民居应注重建筑的防潮、防风处理。建筑的台基可选用当地不透水毛石、岩石等来阻隔地面返潮。窗台和地下室空间应使用石材铺贴的处理方式,进一步阻隔潮气。屋顶可设置雨水收集器,或在屋檐处设置接水管、排水管,减少雨水对墙体的侵袭,收集、处理后的水源可用作生活用水来使用。建筑外墙尽量采用封闭的形式,南向可开大窗而北向开小窗。增加门窗的保温性和密封性,可采用玻璃贴膜或双层玻璃的形式。
(2)生态环境方面:
建筑应注重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如采取太阳能,风能和雨水收集等方式缓解海岛内资源压力。建筑设计应结合当地文化、需求,重视实质的功能问题,不在表面做文章。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注重弘扬优秀的在地文化传统。
(3)旅游文化方面:
对从业者进行统一岗前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实施民宿主题分类:普通民宿、主题民宿、精品民宿三级评定与管理。打造创新民俗产品,开展“一对一”改造设计,进行建筑、景观、视觉上的量身定制。民宿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推广运营,鼓励当地农户将房屋出租给外来从业者经营。重视“体验”,充分利用海岛现有的渔业捕捞、农耕采摘的资源,通过游客的参与和融入,提升海岛旅游文化的附加价值。开创“伴手礼”,与民宿等产业进行捆绑营销、特色营销。
在旅游型海岛民居营建策略中,受游客、当地居民、在地文化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下,需要对民居建筑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和思考,使策略可以满足多方面需求。因此,结合辽南海岛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在地民居的建筑、生态环境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有利于实现适应性海岛民居的营建。
参考文献
[1] 学术期刊《中外建筑》2008年 李世芬 李崴《辽南海岛旅游型乡村住居营造策略探讨——以长海县杨家村渔家旅馆为例》
[2] 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8年 李崴《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模式探讨》
[3] 学位论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10年 刘玲《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朝韩贸易物流园区选址研究》
[4] 学术期刊《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 赵冰茹 栾维新《RS&GIS支持下的长海县建设用地空间变化分析》
[5] 学术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年 徐凯 李悦铮《长海县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6] 学术期刊《水产学杂志》2018年 席小慧 尤广然 赵东洋 孔重人 刘明《生态视角下长海县海洋牧场建设研究》
[7] 学术期刊《新建筑》2008年 李世芬 赵琰 路晓东《辽南海岛民居环境适应性探讨——以大连市獐子岛为例》
[8] 学位论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08年 王林《北黄海水色组分吸收特性研究》
[9] 学术期刊《资源与产业》2010年 俞金国 王丽华《海岛县产业结构及转型对策研究——以长海县为例》
作者简介:付昱,1995年11月2日出生,男,汉族,辽宁盘锦,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旅游型海岛民居;民居模式;旅游型乡村住居;海岛旅游
辽南地区指的是辽宁南部地区、辽东半岛一带,地处于黄海、渤海之间,其中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长海县位于大连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东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南与山东庙岛群岛相对,西部和北部与大连市城区及普兰店市和庄河市毗邻,是东北地区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地区。全县由195个海岛组成(其中有人居住海岛18个),这些海岛统称为长山群岛。长海县位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日照充足,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10℃左右。
一、海岛民居的转型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长山群岛在其地理、气候及人文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下,吸引众多游客上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为了营造出更好的海岛旅游氛围,长海县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长海国际钓鱼节、马祖旅游文化节、渔家风情旅游文化节等大型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每到旅游旺季,当地现有的酒店、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无法满足上岛游客日益增大的住宿需求。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渔民生活、当地民居以及居住方式发生了转变和拓展,逐渐形成了家庭旅馆的雏形,即一种以家庭为单位,可向居住者提供住宿和饮食的居住式饭店。
二、当地旅游型海島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居建筑:
长山群岛四面环海,村落多沿海岸线聚集而建。冬季强烈的东北风和西北风对居民热舒适性造成了很大影响。新建民居会舍弃庭院空间而增加室内空间,缺乏类似庭院的过渡空间,导致空间雷同、单调乏味,空间感差。庭院的缺失,不利于建筑之间的空气流通、自然采光,由此导致建筑间间距增大,形成大量乏味的公共空间,造成土地的浪费。现阶段新建建筑在住宅布局和建筑形态方面缺乏科学设计,不利于节能保温,在建筑的防潮措施方面也缺乏构造与细节的考虑,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生态环境:
海洋、海岛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大量的现代建筑和游客对小岛的自然生态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小岛在游客及当地人心目中的形象。不当的大规模开发更会造成现有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越发增加海岛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当地有采取风能的利用,但缺乏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缺乏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3)旅游文化:
当地旅游业起步较晚,开发的旅游产品档次较低,酒店等旅游场所不完善。海岛地区旅游季节性较为明显,设施无法的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加上建筑的维修、扩改、更替的成本较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旅游从业人员均为当地渔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缺少审美品位和经营技能。岛内外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之一,以至海岛旅游景区的人才缺乏。
三、旅游型海岛民居营建策略:
(1)民居建筑方面:
在建筑集群和社区的组织方面应科学、合理的与当地环境、人文和气候相结合。有效的组织建筑朝向、通风、自然景观等内容。顺应地形进行规划建造,延等高线进行建筑的平行分布、密集建造,建筑之间相互联系,有效阻挡冬季的寒风,既能节省建筑材料,又可以减少外墙的散热面积,在保证了室内温度的前提条件下,同时节约了能源的消耗。保证庭院空间的观赏性和功能性,拓展室内空间,使庭院成为建筑和自然的过渡区,也可作为活动、休憩、种植、晾晒的场所。庭院地面可铺设渗透式低反射率材料,有利于雨水的渗透,也有利于热量的吸收。庭院或建筑周围可种植植被来阻挡太阳光的辐射,种植的植被也可以用来防风,并形成相应的气流引导。民居的建筑形态应从平面布局入手,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加大住宅的进身、设置北走廊并在住宅两侧设置辅助空间、设置南北阳台、利用顶楼空间设置阁楼空间等等,使用这种方式形成空气缓冲层进行室内保温。在立体空间中选用长宽高合适的尺寸进行适宜海岛气候的民居设计。在围护方面就地取材,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例如当地的石材、土坯、树木植被等等。外墙采用建筑墙体和内外保温层结合的方式。海岛民居应注重建筑的防潮、防风处理。建筑的台基可选用当地不透水毛石、岩石等来阻隔地面返潮。窗台和地下室空间应使用石材铺贴的处理方式,进一步阻隔潮气。屋顶可设置雨水收集器,或在屋檐处设置接水管、排水管,减少雨水对墙体的侵袭,收集、处理后的水源可用作生活用水来使用。建筑外墙尽量采用封闭的形式,南向可开大窗而北向开小窗。增加门窗的保温性和密封性,可采用玻璃贴膜或双层玻璃的形式。
(2)生态环境方面:
建筑应注重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如采取太阳能,风能和雨水收集等方式缓解海岛内资源压力。建筑设计应结合当地文化、需求,重视实质的功能问题,不在表面做文章。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注重弘扬优秀的在地文化传统。
(3)旅游文化方面:
对从业者进行统一岗前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实施民宿主题分类:普通民宿、主题民宿、精品民宿三级评定与管理。打造创新民俗产品,开展“一对一”改造设计,进行建筑、景观、视觉上的量身定制。民宿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推广运营,鼓励当地农户将房屋出租给外来从业者经营。重视“体验”,充分利用海岛现有的渔业捕捞、农耕采摘的资源,通过游客的参与和融入,提升海岛旅游文化的附加价值。开创“伴手礼”,与民宿等产业进行捆绑营销、特色营销。
在旅游型海岛民居营建策略中,受游客、当地居民、在地文化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下,需要对民居建筑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和思考,使策略可以满足多方面需求。因此,结合辽南海岛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在地民居的建筑、生态环境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有利于实现适应性海岛民居的营建。
参考文献
[1] 学术期刊《中外建筑》2008年 李世芬 李崴《辽南海岛旅游型乡村住居营造策略探讨——以长海县杨家村渔家旅馆为例》
[2] 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8年 李崴《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模式探讨》
[3] 学位论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10年 刘玲《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朝韩贸易物流园区选址研究》
[4] 学术期刊《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 赵冰茹 栾维新《RS&GIS支持下的长海县建设用地空间变化分析》
[5] 学术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年 徐凯 李悦铮《长海县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6] 学术期刊《水产学杂志》2018年 席小慧 尤广然 赵东洋 孔重人 刘明《生态视角下长海县海洋牧场建设研究》
[7] 学术期刊《新建筑》2008年 李世芬 赵琰 路晓东《辽南海岛民居环境适应性探讨——以大连市獐子岛为例》
[8] 学位论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08年 王林《北黄海水色组分吸收特性研究》
[9] 学术期刊《资源与产业》2010年 俞金国 王丽华《海岛县产业结构及转型对策研究——以长海县为例》
作者简介:付昱,1995年11月2日出生,男,汉族,辽宁盘锦,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