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教育是中职安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職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本文探讨了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物教学;生命教育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让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物质生活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提升,反而比过去更加迷惘,甚至一些学生的精神领域出现了危机没有得到及时帮助出现了重大的人身损失。中职学生相比普通中小学生具有其独特的一面,无论从生源还是年龄段而言,都处于人生转型定型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缺失,在学生今后的人生将产生不利影响。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刻不容缓,生物课对潜移默化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物课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 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转折重要阶段,安全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容易动荡,容易受外界影响,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片面粗浅,情绪也难以自我控制,所以会因为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走向极端。青少年犯罪和自残、自杀率的上升折射出当前青少年生命观念不强,中职生物教学应责无旁贷肩负起生命教育的重任。
  受当前教育体制及教学条件的局限,生命教育课程还没有成为独立的课程,而是要融入其他教育学科中,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中职生物课程要结合生物学科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生物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贯穿生命教育思想,结合生物教学案例,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塑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 有效利用生物教育素材
  生物学科具有开展生命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生命教育的素材很容易获取,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生命教育素材。教师可以从课本中寻找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比如在讲授个人发育、青春期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在教学课件中准备一些青春期学生心理扭曲危害生命的相关新闻案例,从大量的感性教学材料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并进行针对性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性地面对青春期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选取教育内容,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首先要设计知识与能力部分,通过讲述教材及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生理结构特点及心理变化具备客观的认识,并能以正确理性的态度接受这些变化,并不断调整心理状态健康度过青春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提前预习、收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命教育中来。学生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其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引导学生体验生命过程,讨论青春期的变化,分析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案例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及宝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对生命的一些片面错误认识,打消学生的顾虑,从科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述生命知识,激发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探究生命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分娩的科普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分娩过程,认识到生命的不易与可贵,切实体会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对于个体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失去了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而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感恩父母。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对青春期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生命的作用与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行动上关爱生命,理论结合实践使得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
  (二) 融入情感态度培养生命意识
  作为生物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创建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成长环境。教师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丰富多样,例如给学生介绍生物科技前沿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观看新闻,了解考古界的最新动态,介绍医疗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治疗方法等,激发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意识。
  生命教育倡导尊重个体,作为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客观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职业教育理念,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关怀学生,在师生和睦的良好教学氛围中渗透生命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是教师重视生命的最直接体现,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树立远大理想发挥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剑锋.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山东青年,2016(8):23.
  [2]夏恩焕.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7(8).
  作者简介:简晓娟,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高中化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使化学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得到重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将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化学;实验学习  一、 引言  化学是高中理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且占据
摘 要:对于高中物理,其同初中阶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高中学生在进行高中物理学习时往往因为对其中的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造成在解题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利用概念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情景和演示实验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物理知识中的概念,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一
摘 要:现代化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基于此,笔者提出“利用微课教学,突破知识重点”“利用即时通信,加强师生联系”“利用网络视频,构建虚拟实验”等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微课教学;即时通信;虚拟实验  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的初中物理课程,能够突破重点知识的教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高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理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在整体教学架构中所占比例较大。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知识点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方式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学习技巧。本文对高中物理创新实验开发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实验;开发;实际应用  一、 前言  在高中教育中
目的: 1.观察REM睡眠剥夺后大鼠大脑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IF2α蛋白表达情况,旨在探讨睡眠剥夺后内质网应激途径脑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 2.给予药物依达拉奉,观察睡眠剥夺
摘 要:基于初中化学教学在同课异构中的认识与思考,本文就同课异构在初中化學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同课异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同课异构;教学效果;知识结构  同课异构,是一种比较先进教学研究方式,其主要以课堂教学、教学问题、教学内容为载体,在此过程中,进行探究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初中化学,是培养学
笔者在秘书学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中,遇到不少有关的问题,认为需要研究解决。下面试就批复与批转、转发的区别,批复与批转的区别,批复与转发的区别,批转与转发的区别共四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创新元素缺少以及應试教育思想影响等诸多问题,制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上述问题入手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改进化学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重要性  实践教学表明,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导致教学效果不乐观,比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创新等。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转
摘 要:高中生物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生物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生物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有困难,不易理解,但也并非难以攻破。这就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这样对于比较灵活的生物题,理解性解题就可以了。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具体探讨研究运用什么样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意义  一、 引言  生物课不需要死记硬背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教学手段逐渐不能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需要按照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目标。由于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生活,所以,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将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多数知识内容都可以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找出根源。本文在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