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品质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自己动手操作,还有千万个问不完的为什么?因此,在幼儿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即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园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等。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得出事物的规律与特征的实施方法,从中我很受启发,以下就是我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兴趣导致创新。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成为儿童积极的内在动力、培养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爱好浓一分,入迷深一分,聪明才智就多一分。兴趣能引发创造的火花,是成材的起点。为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再次,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不能压制幼儿的提问,切忌对幼儿的问题不耐烦的堵回去:“你问这些干什么?”“就你事儿多!”等等。对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敷衍了事、模棱两可地作答,这样会使幼儿似懂非懂,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失去探索的信心,养成凡事不认真的性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直接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直接回答的可引导幼儿自己寻求答案,对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要向幼儿说明原因,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查资料、翻图书、做实验来寻求答案,这样容易养成幼儿认真探索的好习惯。
二、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幼儿科学活动中,老师可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不能充分的利用双手去玩。如在活动区放置:磁铁、电池、纸、水、放大镜、海绵、小木块、凹凸镜等等。在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各种有趣而简单的实验,例如:“摩擦生电”“光的折射、反射”“沉与浮”等等。在这里,幼儿亲自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得知识与快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设置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同,积累的经验也互不相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如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幼儿对老师的要求领会的快,尝试二三次就能掌握;有的幼儿仅靠老师讲解还不能领会,必须亲自示范再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要使每个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如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参加的实验“纸桌”时,有的幼儿拿到纸后立即动手,尝试各种方法,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有的幼儿拿到纸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这时我就及时地给予引导。让幼儿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分析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清楚的发现,创新能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幼儿的创新意识需要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发现者、欣赏者、引导者,及时深入地挖掘出这种潜质,再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展示“舞台”,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一代新人。
我园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等。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得出事物的规律与特征的实施方法,从中我很受启发,以下就是我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兴趣导致创新。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成为儿童积极的内在动力、培养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爱好浓一分,入迷深一分,聪明才智就多一分。兴趣能引发创造的火花,是成材的起点。为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再次,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不能压制幼儿的提问,切忌对幼儿的问题不耐烦的堵回去:“你问这些干什么?”“就你事儿多!”等等。对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敷衍了事、模棱两可地作答,这样会使幼儿似懂非懂,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失去探索的信心,养成凡事不认真的性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直接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直接回答的可引导幼儿自己寻求答案,对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要向幼儿说明原因,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查资料、翻图书、做实验来寻求答案,这样容易养成幼儿认真探索的好习惯。
二、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幼儿科学活动中,老师可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不能充分的利用双手去玩。如在活动区放置:磁铁、电池、纸、水、放大镜、海绵、小木块、凹凸镜等等。在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各种有趣而简单的实验,例如:“摩擦生电”“光的折射、反射”“沉与浮”等等。在这里,幼儿亲自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得知识与快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设置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同,积累的经验也互不相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如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幼儿对老师的要求领会的快,尝试二三次就能掌握;有的幼儿仅靠老师讲解还不能领会,必须亲自示范再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要使每个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如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参加的实验“纸桌”时,有的幼儿拿到纸后立即动手,尝试各种方法,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有的幼儿拿到纸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这时我就及时地给予引导。让幼儿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分析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清楚的发现,创新能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幼儿的创新意识需要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发现者、欣赏者、引导者,及时深入地挖掘出这种潜质,再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展示“舞台”,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