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迫在眉睫。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法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结论的思维活动。它具有想象丰富、观察敏锐、灵感活跃、表述新颖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本文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根据多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1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意向和动机,设置疑点,将学生引导到知识的疑难处,并通过提问,打开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在黄浦江的对面,如何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如何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课堂中来了。
1.2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导出定理。数学课中定理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适当创设相应的思维情境,师生则较易进入教学情境的“特殊的客观现实”之中,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构成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势,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有效展开。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认识定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而学生非常兴奋,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在讲《圆的概念》的集合定义问题时,因为学生自学,以及老师讲解,问题太抽象,学生可能没有兴趣,这时老师可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参与观看实验,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亲身感受,自然会进入积极的思考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而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更令学生感到惊叹、兴奋,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把学习数学变成他们内在的精神需要。
2 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1 触类旁通巧思。在激发学生勤于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苦思冥想”固然重要。但巧思两个字不可少。“熟能生巧”,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不失时机,通过典型的实例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方法的技巧,如:鼓励学生寻求一题多解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答案唯一,但有多种解题途径,也就是“殊途同归”。在进行这类训练时,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学会联想,能提出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一最佳解法,形成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的辩证统一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亲自实践,寻求变通,悟出其中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法则,那么“触类旁通”的巧思也就顺其自然而产生。只有让学生思维在“巧”上下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一题多解创思。要使学生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有创新意识,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而在诸多方法中,运用“一题多解”型习题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选择好具有几种典型解法的例题,在习题课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解法。当解得正确答案后,教师在肯定几种常规解法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在旁边做好启迪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最佳途径,这样使学生克服许多惯性思维的求同性、定向性,达到创造性这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2 在教学中努力使数学知识图象化。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问题可以用图形描述,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果对其数学规律没有深层次的理解,解决起来常常是束手无策,如果采用图形来描述其数学问题,常常可以使问题简化,一旦找到图形所蕴藏深刻的数学规律之后便能茅塞顿开,使数学问题图象化,一见“图”想“规律”,讲“规律”出现“图”。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来思索,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数以形而直观,形以数而入微”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结合思想的精辟论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通过数形间的对应与互助来研究并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使在初中数学中也常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求解函数的有关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总之,从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看,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发展趋势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科学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从而提高学生终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世臣。《心理学》(第1版)首师大出版社。
[2] 卢铁峰。《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 钱建华。《也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根据多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1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意向和动机,设置疑点,将学生引导到知识的疑难处,并通过提问,打开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在黄浦江的对面,如何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如何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课堂中来了。
1.2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导出定理。数学课中定理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适当创设相应的思维情境,师生则较易进入教学情境的“特殊的客观现实”之中,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构成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势,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有效展开。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认识定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而学生非常兴奋,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在讲《圆的概念》的集合定义问题时,因为学生自学,以及老师讲解,问题太抽象,学生可能没有兴趣,这时老师可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参与观看实验,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亲身感受,自然会进入积极的思考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而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更令学生感到惊叹、兴奋,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把学习数学变成他们内在的精神需要。
2 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1 触类旁通巧思。在激发学生勤于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苦思冥想”固然重要。但巧思两个字不可少。“熟能生巧”,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不失时机,通过典型的实例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方法的技巧,如:鼓励学生寻求一题多解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答案唯一,但有多种解题途径,也就是“殊途同归”。在进行这类训练时,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学会联想,能提出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一最佳解法,形成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的辩证统一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亲自实践,寻求变通,悟出其中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法则,那么“触类旁通”的巧思也就顺其自然而产生。只有让学生思维在“巧”上下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一题多解创思。要使学生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有创新意识,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而在诸多方法中,运用“一题多解”型习题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选择好具有几种典型解法的例题,在习题课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解法。当解得正确答案后,教师在肯定几种常规解法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在旁边做好启迪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最佳途径,这样使学生克服许多惯性思维的求同性、定向性,达到创造性这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2 在教学中努力使数学知识图象化。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问题可以用图形描述,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果对其数学规律没有深层次的理解,解决起来常常是束手无策,如果采用图形来描述其数学问题,常常可以使问题简化,一旦找到图形所蕴藏深刻的数学规律之后便能茅塞顿开,使数学问题图象化,一见“图”想“规律”,讲“规律”出现“图”。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来思索,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数以形而直观,形以数而入微”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结合思想的精辟论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通过数形间的对应与互助来研究并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使在初中数学中也常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求解函数的有关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总之,从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看,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发展趋势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科学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从而提高学生终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世臣。《心理学》(第1版)首师大出版社。
[2] 卢铁峰。《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 钱建华。《也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