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桥头堡建设的逐步推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各高校积极开展小语种教学,作为第二外语的小语种课程更是成为各高校教学的热点。而泰语是备受高校大学生青睐的一门选修课,如何提高泰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的质量,提高教学成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提高教学效果角度出发,阐述具体的途径,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泰语课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随着中泰贸易往来的深入,泰语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大力培养泰国语言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了“泰语热”的风潮。除了专业学习以外,第二外语泰语的学习更是成为了非专业者的青睐。据笔者调查,之所以把泰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在桥头堡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政策的扶持下,小语种人才培养得到了推动;其次,地缘上,泰国自古就是我国的友好邦领,经济往来、贸易投资,使人才需求量增大;再次,随着泰剧、泰餐等泰国元素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泰国的文化和语言,泰国自身独有的魅力使得很多人都向往;随着出国留学的升温,有着国际化教学、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以及良好就业前景的泰国高校成为了东南亚留学的首选。
尽管选学泰语的人数很多,但是从现实的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低,得到了学分,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呢?笔者结合当前的第二外语泰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谈谈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直至今天,对很多教师来说,外语课仍然是一本书,一支笔。外语课堂也依然是语言知识为主线,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虽然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大量的关于外语教学理论书籍,许多专业刊物也为探知和普及一些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理念作出努力,但几乎对实际的教学实践没起很大的作用,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教学以教法为主,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地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教师又过分地依赖教材和教法,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泰语过程中并未达到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在近年来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尤其是针对第二外语来说,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必须要具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并提出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灌溉者、守护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生“怎样学”。在《现代外语教学》一书中讲道,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态度、能力和环境。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策略和学习指导,同时,应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机会去锻炼其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加强课外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式
泰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教师与掌控学生情感因素和学习行为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谓的PPP模式。PPP分别代表“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宰了课堂中的一切活动,同时使学生把外语学习成功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课堂教学上,无法保证学生真正的交际能力。这就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获得足够输入、参与实践的外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帮助把泰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学会使用泰语,那么课堂教学无疑就是创造学生习得外语的条件。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进入泰语课堂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兴趣和动机。一方面可能是对泰语和泰国文 化感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把泰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或者以后对自己的发展、就业等方向而进行学习。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讲,一开始学习时会有比较大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复杂的知识点,尤其是语音阶段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教师本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谈举止、渊博知识、教学能力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习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进行赏识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其次,课堂活动的安排也是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实物、视频、录像、歌曲、动画等辅助手段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由、有效的教学环境和交往中学习语言。课堂活动要具有竞争性、挑战性、互动性等特点,如看图找词、边听边画等趣味性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是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
再次,学习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习资源不仅仅指学习资料,还包括教学手段和条件。例如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广播、电视、录像等。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的教材都要参考相关理论深入思考,要做到与学生相关联,符合语言使用的场景、语境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多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使用有利于泰语学习的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的成功学习策略的使用者。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身学习认识的了解,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真实、深入的领会,帮助学生,尤其是外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相关的外语学习策略。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教师可以自身讲解或者由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介绍相关的学习策略,或是把策略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教学要求和任务,布置作业时包含方法的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学习策略。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外语,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机会,课外学习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的针对第二外语学习的同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泰语课程的学习不能完全依赖课堂上的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共同的努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要为课外学习做适当的准备,要把学生的课外学习看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展和补充。课外学习应做到促进课堂学习的目的,一方面,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该在课外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充分利用条件,除了直接应用已用的语言学习材料外,还可以与同学、朋友、泰国学生、泰国游客等进行泰语交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负责,检查监督,提供建议,还要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对在课外学习中的成果进行展示,进一步的激励学生。
三、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而且还蕴含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的,而每个民族的文化必然在语言中得以体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特殊的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文化的导入,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泰语的兴趣,更是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还应该注意语言文化载体的特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泰语的同时掌握泰语这门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知识。
那么,在实际的泰语教学中,怎样进行文化的导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是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相关,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其次,在进行泰国文化导入时,应注重学生母语和泰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对文化导入的敏感性,更为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特征,也加深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了解。再次,在进行泰语的跨文化教学时,要注重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学习和了解泰国文化,比如,看电影和录像,试穿泰国服饰,试吃泰国菜,到泰国传统节日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和泰语专业学生一起举办活动,了解泰国的传统风俗。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时常进行教学反思,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在第二外语泰语的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能够进行语言交际,结合自己所学,成为有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这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期盼。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编著: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8.
[2] 侯丽颖: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J]. 中国轻工教育,2011(3).
[3] 李碧: 浅析泰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11(5).
[4] 龙雪城: 第二外语泰语教学方法探索[J]. 法制与经济,2013(1).
关键词:泰语课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随着中泰贸易往来的深入,泰语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大力培养泰国语言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了“泰语热”的风潮。除了专业学习以外,第二外语泰语的学习更是成为了非专业者的青睐。据笔者调查,之所以把泰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在桥头堡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政策的扶持下,小语种人才培养得到了推动;其次,地缘上,泰国自古就是我国的友好邦领,经济往来、贸易投资,使人才需求量增大;再次,随着泰剧、泰餐等泰国元素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泰国的文化和语言,泰国自身独有的魅力使得很多人都向往;随着出国留学的升温,有着国际化教学、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以及良好就业前景的泰国高校成为了东南亚留学的首选。
尽管选学泰语的人数很多,但是从现实的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低,得到了学分,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呢?笔者结合当前的第二外语泰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谈谈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直至今天,对很多教师来说,外语课仍然是一本书,一支笔。外语课堂也依然是语言知识为主线,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虽然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大量的关于外语教学理论书籍,许多专业刊物也为探知和普及一些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理念作出努力,但几乎对实际的教学实践没起很大的作用,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教学以教法为主,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地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教师又过分地依赖教材和教法,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泰语过程中并未达到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在近年来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尤其是针对第二外语来说,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必须要具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并提出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灌溉者、守护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生“怎样学”。在《现代外语教学》一书中讲道,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态度、能力和环境。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策略和学习指导,同时,应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机会去锻炼其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加强课外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式
泰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教师与掌控学生情感因素和学习行为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谓的PPP模式。PPP分别代表“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宰了课堂中的一切活动,同时使学生把外语学习成功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课堂教学上,无法保证学生真正的交际能力。这就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获得足够输入、参与实践的外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帮助把泰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学会使用泰语,那么课堂教学无疑就是创造学生习得外语的条件。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进入泰语课堂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兴趣和动机。一方面可能是对泰语和泰国文 化感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把泰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或者以后对自己的发展、就业等方向而进行学习。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讲,一开始学习时会有比较大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复杂的知识点,尤其是语音阶段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教师本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谈举止、渊博知识、教学能力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习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进行赏识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其次,课堂活动的安排也是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实物、视频、录像、歌曲、动画等辅助手段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由、有效的教学环境和交往中学习语言。课堂活动要具有竞争性、挑战性、互动性等特点,如看图找词、边听边画等趣味性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是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
再次,学习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习资源不仅仅指学习资料,还包括教学手段和条件。例如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广播、电视、录像等。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的教材都要参考相关理论深入思考,要做到与学生相关联,符合语言使用的场景、语境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多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使用有利于泰语学习的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的成功学习策略的使用者。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身学习认识的了解,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真实、深入的领会,帮助学生,尤其是外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相关的外语学习策略。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教师可以自身讲解或者由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介绍相关的学习策略,或是把策略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教学要求和任务,布置作业时包含方法的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学习策略。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外语,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机会,课外学习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的针对第二外语学习的同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泰语课程的学习不能完全依赖课堂上的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共同的努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要为课外学习做适当的准备,要把学生的课外学习看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展和补充。课外学习应做到促进课堂学习的目的,一方面,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该在课外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充分利用条件,除了直接应用已用的语言学习材料外,还可以与同学、朋友、泰国学生、泰国游客等进行泰语交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负责,检查监督,提供建议,还要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对在课外学习中的成果进行展示,进一步的激励学生。
三、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而且还蕴含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的,而每个民族的文化必然在语言中得以体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特殊的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文化的导入,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泰语的兴趣,更是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还应该注意语言文化载体的特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泰语的同时掌握泰语这门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知识。
那么,在实际的泰语教学中,怎样进行文化的导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是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相关,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其次,在进行泰国文化导入时,应注重学生母语和泰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对文化导入的敏感性,更为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特征,也加深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了解。再次,在进行泰语的跨文化教学时,要注重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学习和了解泰国文化,比如,看电影和录像,试穿泰国服饰,试吃泰国菜,到泰国传统节日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和泰语专业学生一起举办活动,了解泰国的传统风俗。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时常进行教学反思,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在第二外语泰语的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能够进行语言交际,结合自己所学,成为有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这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期盼。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编著: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8.
[2] 侯丽颖: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J]. 中国轻工教育,2011(3).
[3] 李碧: 浅析泰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11(5).
[4] 龙雪城: 第二外语泰语教学方法探索[J]. 法制与经济,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