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学校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认为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课下的备课中应该注重备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思维想象得到发挥,使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本文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教学课堂
在教育时代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应该了解到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质量。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觉得小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将基础性的东西完完本本地教给学生,在分析一篇文章的人物情感的时候,一般也会将人物评析准备好,然后让学生抄下来。实际上小学生也是有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的,而且他们的想象空间无穷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表现,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般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点完完全全地教给学生,例如对于一首诗里面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就会直接念给学生,让他们抄到课本当中然后背诵,考试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理解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更多体现出学生表达观点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并且快乐地加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下积极地搜寻很多和这首诗有关的图片、背景、视频以及课后小问答等等,利用多媒体设施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们看,可以把古诗的背景作为一个小视频的旁白,把相关的图片插入到视频当中,让他们通过古诗背景和视频自己去体会并分析每一句诗的含义,并找同学回答一些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从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习,也能让学生享受这种开放式学习的快乐,喜欢上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二、关注学生情感,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既要在学生能力水平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教给学生知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容易养成一个习惯,也会形成一个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要有教师来引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专注于模式化的备课,我们都知道备课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身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作答问题,比如对思维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简单一点的问题并鼓励他积极作答;对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设计有点难度的问题,并对回答做出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情境课堂,善于聆听学生的表达,能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地调整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田忌赛马》的时候,教师会提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他们的回答自然也不尽相同,有的同学会说告诉我们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我们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对手的劣势相比较,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有的同学会回答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虽然孙膑是个残疾人,但是田忌并没有因此看不起他,反而重用他,最终孙膑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对于这些不同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评价,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十分准确,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补充;有的同学回答的方向有误,教师要给予纠正和鼓励,只有小学生的情感被教师带动了,才有动力继续努力学习,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克服不敢回答问题的瓶颈。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内心情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不断地把握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克服种种障碍,实现享受学习的目的。
三、师生角色互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会发现,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由老师来讲授每节课的知识点,不管是问题的设计还是答案的总结,都是教师告诉学生的,可是这样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相反还有可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反作用,最终导致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也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意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想要主动去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相互问答,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朗读课文把想要提出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同时自己组内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和小组之间交换问题并做答,最终的问题答案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地做到了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教给学生,提高课堂的质量。
结束语: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去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反应,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并享受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能灵活地在自身和学生之间做出转换,不断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锡年.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53.
[2]邹爱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6(14):32.
[3]李德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2):27.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教学课堂
在教育时代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应该了解到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质量。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觉得小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将基础性的东西完完本本地教给学生,在分析一篇文章的人物情感的时候,一般也会将人物评析准备好,然后让学生抄下来。实际上小学生也是有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的,而且他们的想象空间无穷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表现,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般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点完完全全地教给学生,例如对于一首诗里面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就会直接念给学生,让他们抄到课本当中然后背诵,考试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理解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更多体现出学生表达观点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并且快乐地加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下积极地搜寻很多和这首诗有关的图片、背景、视频以及课后小问答等等,利用多媒体设施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们看,可以把古诗的背景作为一个小视频的旁白,把相关的图片插入到视频当中,让他们通过古诗背景和视频自己去体会并分析每一句诗的含义,并找同学回答一些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从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习,也能让学生享受这种开放式学习的快乐,喜欢上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二、关注学生情感,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既要在学生能力水平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教给学生知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容易养成一个习惯,也会形成一个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要有教师来引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专注于模式化的备课,我们都知道备课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身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作答问题,比如对思维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简单一点的问题并鼓励他积极作答;对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设计有点难度的问题,并对回答做出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情境课堂,善于聆听学生的表达,能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地调整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田忌赛马》的时候,教师会提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他们的回答自然也不尽相同,有的同学会说告诉我们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我们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对手的劣势相比较,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有的同学会回答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虽然孙膑是个残疾人,但是田忌并没有因此看不起他,反而重用他,最终孙膑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对于这些不同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评价,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十分准确,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补充;有的同学回答的方向有误,教师要给予纠正和鼓励,只有小学生的情感被教师带动了,才有动力继续努力学习,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克服不敢回答问题的瓶颈。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内心情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不断地把握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克服种种障碍,实现享受学习的目的。
三、师生角色互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会发现,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由老师来讲授每节课的知识点,不管是问题的设计还是答案的总结,都是教师告诉学生的,可是这样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相反还有可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反作用,最终导致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也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意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想要主动去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相互问答,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朗读课文把想要提出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同时自己组内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和小组之间交换问题并做答,最终的问题答案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地做到了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教给学生,提高课堂的质量。
结束语: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去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反应,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并享受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能灵活地在自身和学生之间做出转换,不断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锡年.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53.
[2]邹爱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6(14):32.
[3]李德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