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語文教学;阅读能力;兴趣;习惯;读思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10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畅享读书的无限乐趣。小学生阅读量较少,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更是微乎其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如,笔者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 开展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重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 养成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关键是教师要严格地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要将心思用在一处,这样阅读效果才会好。
2. 养成多读的习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3. 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
4.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们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让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以便做到交流时有话可说。
5. 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教师绝不可忽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三、注意指导学生读思结合是方法和前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比如,学习《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读中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想一想“野”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理解重点词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各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的境界。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10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畅享读书的无限乐趣。小学生阅读量较少,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更是微乎其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如,笔者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 开展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重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 养成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关键是教师要严格地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要将心思用在一处,这样阅读效果才会好。
2. 养成多读的习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3. 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
4.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们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让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以便做到交流时有话可说。
5. 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教师绝不可忽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三、注意指导学生读思结合是方法和前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比如,学习《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读中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想一想“野”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理解重点词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各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的境界。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