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其要提高其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更是我们教学研讨的主要问题。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开端,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策略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会影响到今后应用题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单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定义
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有关教学策略的各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策略。如高文认为,教学策略是作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二是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理由所采取的行为方针、方案等。例如,张大均等人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第三种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类有关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理由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如黄高庆等人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效地解决教学理由的策略、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可以看出:第一类定义关注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目的的指导性,但这种定义容易与教学策略相混淆;第二类定义则易与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第三类定义是从教学策略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形式入手,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这同样存在与其它概念难以区分的弊病。
二、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理由,然后由教师完整地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理由,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理由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理由。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使解题更加容易。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抓住有针对性的理由,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然而单纯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有时并不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有必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补充讨论,认识到其他同学的分析策略,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过程。除了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还可以出示简单的应用题题目,学生回答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相互补充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这时,教师不做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已知量、未知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意见,于是学生不仅理清了解题思路,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坚持长期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理由的习惯。只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策略,结合说算训练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最后发展成學生独立完成,那么低年级阶段在教学中就渗透自我评价的思想是完全可行的。
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四、点燃学生生活中策略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尊重学生策略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要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老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策略的教学规律
应用题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应用”。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脱离书本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应用题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应用题的教学规律是必要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便是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学生能够用数字正确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来,正确地认识数字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便是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洞悉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题意。把抽象的问题与具体的数字联系在一起。最后,脱离书本,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要从整体出发组织应用题策略教学
目前小学教材里的应用题,是按类型和运算步骤的多少来编排的。这种编排方法,注意了各类问题的区别,但对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不够,容易造成互相隔裂和套用类型的毛病。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应用题的整体出发组织教学,以补不足.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必须使学生熟悉用加、减、乘、除四种方法计算的各种情况. 因此,题目的内容要丰富,使学生熟悉“增添”“补足”“提前”“缩短”“平均”等各种表达数量关系的词汇.简单应用题一般是分类型的。在一定的阶段,可以按它们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使类型简化,如求两数相差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以及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三类应用题,可以归纳整理为“比较多少的问题”,这样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理解,并能减轻记忆负担。
八、教会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学生检验策略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学会审题才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并且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检验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检验大致分为估算检验和精确检验,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九、引导学生会实现从“应用题”到“数学应用”策略的跨越
“数学应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应用题”。如前所述,由于“应用题”这名词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的特殊指向性,其涵义已经被人为地缩小了,不能用它来表示更广泛的数学应用。而《标准》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在讲授应用题时要联系实际,拓宽视野,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今教学中策略存在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解题的策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以及自我评价反思的策略等。还需要更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去探讨吧!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这是一项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小学生解决各项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单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定义
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有关教学策略的各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策略。如高文认为,教学策略是作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二是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理由所采取的行为方针、方案等。例如,张大均等人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第三种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类有关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理由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如黄高庆等人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效地解决教学理由的策略、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可以看出:第一类定义关注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目的的指导性,但这种定义容易与教学策略相混淆;第二类定义则易与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第三类定义是从教学策略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形式入手,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这同样存在与其它概念难以区分的弊病。
二、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理由,然后由教师完整地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理由,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理由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理由。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使解题更加容易。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抓住有针对性的理由,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然而单纯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有时并不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有必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补充讨论,认识到其他同学的分析策略,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过程。除了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还可以出示简单的应用题题目,学生回答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相互补充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这时,教师不做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已知量、未知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意见,于是学生不仅理清了解题思路,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坚持长期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理由的习惯。只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策略,结合说算训练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最后发展成學生独立完成,那么低年级阶段在教学中就渗透自我评价的思想是完全可行的。
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四、点燃学生生活中策略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尊重学生策略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要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老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策略的教学规律
应用题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应用”。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脱离书本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应用题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应用题的教学规律是必要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便是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学生能够用数字正确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来,正确地认识数字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便是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洞悉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题意。把抽象的问题与具体的数字联系在一起。最后,脱离书本,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要从整体出发组织应用题策略教学
目前小学教材里的应用题,是按类型和运算步骤的多少来编排的。这种编排方法,注意了各类问题的区别,但对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不够,容易造成互相隔裂和套用类型的毛病。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应用题的整体出发组织教学,以补不足.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必须使学生熟悉用加、减、乘、除四种方法计算的各种情况. 因此,题目的内容要丰富,使学生熟悉“增添”“补足”“提前”“缩短”“平均”等各种表达数量关系的词汇.简单应用题一般是分类型的。在一定的阶段,可以按它们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使类型简化,如求两数相差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以及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三类应用题,可以归纳整理为“比较多少的问题”,这样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理解,并能减轻记忆负担。
八、教会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学生检验策略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学会审题才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并且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检验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检验大致分为估算检验和精确检验,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九、引导学生会实现从“应用题”到“数学应用”策略的跨越
“数学应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应用题”。如前所述,由于“应用题”这名词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的特殊指向性,其涵义已经被人为地缩小了,不能用它来表示更广泛的数学应用。而《标准》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在讲授应用题时要联系实际,拓宽视野,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今教学中策略存在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解题的策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以及自我评价反思的策略等。还需要更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去探讨吧!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这是一项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小学生解决各项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