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门槛高、就地参加升学考试难、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084-0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却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
  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最为突出。以上海为例,201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 380万人,比2011年增加3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20万人,增加8万人;非户籍常住人口960万人,增加25万人[1]。非户籍常住人口中,进城务工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其随迁子女的人数呈逐年增加之势。2005-2010年这五年期间,特别是2008年之后,上海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人数2010年已达到47万人[2]。如图1所示。
  根据《2012年上海教育发展报告》,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在三类产业中人数的大致分布是3:36:55,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超过总数的50%,而且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是较为低端的服务业。如图2所示。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流入地难以为他们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提供便捷的入学渠道。根据新华社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2005年对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占62.4%的进城务工人员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2.8%的进城务工人员“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和“学校主动上门”,分别仅占4%、1.6%和0.8%[3]。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剧了就读地教育资源的紧张。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在未来十年间,上海需要新建400所幼儿园,150所小学和120所初中,迁建或新建10所优质高中及分校。但即便如此,按照预测人口数,从学前到初中将还存在10%~15%左右的缺口[4]。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入学门槛高,就读公办学校困难
  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只有“五证”(父母身份证、学生的计划免疫卡、暂住证、父母务工劳务合同或营业执照以及流出地教育部门出具的借读证)齐全,才能免收择校费和学杂费,享受同城待遇。由于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繁多,办理过程也比较烦琐,因此,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及时入学,甚至将一部分学生排斥于公办学校之外。
  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区域,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造成入学门槛高,就读公办学校困难的主要原因。出于生活成本及就业的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往往集中居住在城郊接合部,相对于市区而言,郊区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这使得义务教育资源区域性供给短缺现象十分突出。以上海为例,嘉定区的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户籍人口数,教育资源的压力很大,而该地区又面临本地区农民向城镇集中、中心城区人口因市政动迁导入的冲击。三种类型人口共聚一区,必然造成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供给紧张。“六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占到全市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80.7%,其中近郊区占比达到53.7%[5]。进城务工人员向城郊结合地区的集聚带来了学龄阶段随迁子女规模迅速扩大,加剧了这些地区教育资源的紧缺状况。
  (二)义务教育后就读地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
  如果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公办学校门槛过高问题,那么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就读地不能参加升学考试(异地高考)的问题则更加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问题,上海市已决定从2013年开始分步实施随迁子女就地升学考试。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沪府办发〔2012〕75号),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随迁子女可在沪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其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6]。但由于该方案要求较高,并有积分限制,因此,符合要求的进城务工人员依然很少,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后,不得不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或者返回生源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除了一线城市外,其他省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要求相对较低。例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安徽省参加高考,只需要拥有完整的高中学籍便可,并与当地的学生享有同样的录取政策;浙江省只需要拥有连续的高中学习经历和学籍即可在当地参加高考。
  (三)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的孩子,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通常具有流动性大、家庭负担重、劳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特点,由于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历一般不高,大部分都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平均享受教育年限为7.3年,农村劳动力中,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7]。由于家庭教育跟不上,不少外来务必工人员的子女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时面临知识面狭窄,接受能力弱,思维不够活跃等问题。   另外,上海本地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加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与上海本地学生存在差异,在学校很容易与上海本地的学生产生隔阂,导致不善言辞、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投资模式,实现基本教育均等化
  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属于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即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因此,政府不必为教育产品全部买单,教育投资主体可以多元化,而且应该多元。在确保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可以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投资方式,以促进教育均等化。
  国家无疑是教育的最大收益者,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是合理的;义务教育完成后,高等教育经费则应由国家、个人与社会共同承担。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接受基础教育是政府的职责,如果有更高的需求,义务教育完成后,完全可以通过选择公办大学或优质的民办大学来实现大学梦。所以,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只是解决政府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为家长和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
  从现实的情况出发,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县区,上级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一定的教育经费补贴,以调动这些县、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提供资金的保障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二)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户籍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存在诸多弊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户籍在流出地,没有流入地的学籍,因此,他们没有完全纳入到流出地的整个教育规划里面,包括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没有相应的师资安排和相应的教育基础设施。接受高中教育后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争议一直很大,事实上,问题的症结在于省际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如果无条件放开,高考移民将难以避免。此外,对于当地学生的升学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作为户籍改革的内容之一,居住证制度目前已在各地实行。作为过渡性政策,居住证制度利用其优势,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强化基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信息登记和管理纳入街道和社区的工作范畴。各基层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外来人口登记制度,同时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预告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外来工子女就学的需求,以便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调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从而缓解升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已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规定上海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度,对在上海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的持证人进行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的,可享受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
  (三)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让退休教师等人跟进城务工人员结对子,帮助其教育子女。但考虑到退休教师年龄较大,而且缺少专门机构的引导作用,该项建议也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些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社会组织,该组织以帮助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为宗旨,能义务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培训,同时能对其随迁子女的教育提供帮助。该组织的参与人员既可以是退休教师,也可以是一些富有爱心以及拥有一定空闲时间的社会人士,更可以吸收在校大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参加。与此同时,这些组织需要接受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
  提倡失独家庭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提供帮助,将有助于促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截至2012年5月9日,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者正在成为日益庞大的群体[8]。失独家庭投身于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中,一方面可以缓解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子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失独家庭带来“走进孩子、关心孩子”的机会。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与权利是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相信政府会在不断改进中做出更有利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决策,颁布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仇逸.201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 380万人[EB/OL].[2013-02-19]http://www.022net.com/2013/2-19/476558292367486.html.
  [2]上海市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上海教育发展报告——追求基于平等的优质教育服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斌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J].财政与发展,2008,(3):28-30.
  [4]钱蓓.代表吁教育资源战略储备,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将持续3年[EB/OL].[2011-01-20]http://sh.eastday.com/qtmt/lh2011/u1a848705.html.
  [5]上海统计局.六普分析资料之三: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发展现状及特征[EB/OL].[2011-12-31]http://218.242.177.53/rkpc/moban.aspid=4289.
  [6]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EB/OL].[2012-12-27]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26ai34172.html.
  [7]张萍.浅论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今日南国,2008,(11):51-52.
  [8]武诗.失独老人:孤独的老年如何安放[J].今日中国论坛,2012,(9):44-46.
其他文献
摘 要:二程学说之间有着共同开创、不断发扬的前仆后继关系,程颐后来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与完善。程颐区分性、气,提出“性即理”,既内含性、气,又以心、性、情三者为一,给理的认知提供了本体依据。从而明确论述了在程颢那里“不容说”的天命之性,为之找到本体的挂搭处。而“涵养须用敬”,格物之初需要人心有意为之的观点,也使程颐的工夫论克服了“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的矛盾,为理的认知找到了现实的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引进柔性管理的全新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将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行动。实现从“以制度奖惩为驱动力、以命令监督为控制力”的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向“以责任、学习、成就感为驱动力,形成学生自愿向上的引导力”的柔性管理模式转换,达到“刚性制度,柔性管理”的境界。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思政教育;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的烟草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许多烟草公司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而不断地做出努力和尝试。针对“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关于推进物流中心非法人实体化运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将安顺卷烟物流中心岗位设置与兄弟地区卷烟物流中心岗位设置进行比较,提出岗位设置的新思路。  关键词:卷烟物流中心;岗位设置;非法人实体化运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学生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小集体单位,已经成为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其教育功能日渐凸现。学风是高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结合实际工作,论述对学习型寝室内涵、功能及其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的研究;提出湖南农业大学如何建设学习型寝室的措施;分析学习型寝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习型寝室;寝室文化;高校学风创
期刊
摘 要:慈善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慈善行为和意识,并对培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结合山东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
期刊
摘 要:从躯干国家制造向头脑国家制造的战略转型,是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家制造创新。发展实践表明,头脑国家制造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的激励响应的结果。基于此,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方面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文献梳理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是国家动员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交互作用、引发协同创新的产物。这是因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是政府
期刊
摘 要:借鉴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对青少年冷漠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使青少年能体会关心,对他人的关心给予积极回应并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关心品质,使青少年学会关心并建立起良好的关怀模式和关心关系。从而培养青少年关心的品质,让青少年“学会关心”是走出当前青少年关怀冷漠困境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关怀冷漠;关心关系;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特性,高校校园的占座现象一直存在,给同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对于这一现象,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探讨。与学者普遍探讨的图书馆占座不同。从关于占座的研究的基础出发,探讨了大学生上课占座的情况;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分别用数道试题测度了学生占座倾向、成绩重视程度、班级学习气氛变量等属性,并利用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性别、学习态度、成绩重视程度、课程难度、在课堂
期刊
摘 要: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自诞生起,就开始自身的制度建设,并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在中共制度史上,中共党组制作为连接中共与其他组织系统尤其是国家政权系统的具体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随着时空的推移会发生变迁。只有全面、详细地研究制度的起源和变迁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制度的价值。对中共党组制产生之前的党团制度进行了全面考察,
期刊
摘 要:我们既要从宏观上讨论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模式,也要从微观入手分析其日常教学实践。以日常教学实践为视域,通过反思日常教学实践中脱离情境学习和虚构情境学习的弊端,提出了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社会工作知识的观点。认为情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知识学与教过程是采取学徒制方式进行,依次循序分为合法理阶段、周边参与阶段和独立成长阶段。  关键词:情境学习;社会工作;社工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