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个说了多年的老话题了。如何實施素质教育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问题,与大家共同切磋。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提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纲领,成为我国教育与发展的主旋律。这是历史的选择与时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50余年的教育史上的一次自我突破与创新,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的主导理念是坚持“三个中心”,即:(1) 意识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始终把班级授课制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2) 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始终把教师放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社的“主体”地位;(3) 坚持以教材为中心,始终把教科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是教学中具有绝对权威的传授者、指导者和领导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被传授、指导与被指导、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教学理念在过去与维护和保持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要求相一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思想禁锢的枷锁已悄然解开,在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固守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无疑会阻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可以说,素质教育因应时势之变。
   以“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追求,其实质是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转变的核心是社会形态所要求的高度“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工具理性的教育追求转变为“知识经济”和社会形态所要求的“知识创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教育追求。因此,教育过程中应更关注促进人才自身的发展,培养、弘扬和显示人才的多样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尊重人才的差异性,关注人性的发展,重视潜能开发,强调学习过程的发展、体验和表现。
   为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1. 坚持“两个主体”,充分发挥教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种双向主动教学与动态统一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学习方法的实践者,学习兴趣的直接受益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主从关系。只有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才会有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指导思想,才能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另一主体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就会成为有教无学的“假教学”或有学无教的“非教学”。
   2. 构建师生民主合作关系,打造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 师生民主合作关系是在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平等、真诚的感情和态度,成为学生疑难的咨询者,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亲切感和亲密感。学生才能成为教师情意的感应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亲历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在双向的互动中情感得到了交流,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3. 正确把握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实质,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发展个性。新大纲突出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丰富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它更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因此,教师应把握这一实质,以之指导语文教学,实现这一实质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学习语文。
   4. 提供思维交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 学生个性的思维角度、思维品质、思维方式各具特点,在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同一文本的思辨中,必定会出现不同乃至相反的认识结果。教师要在课堂上着意营造适宜时机,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和碰撞,便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潜心探究,从而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监控,使思维更加清晰完善,思维结果更臻成熟、完善,达到培养想象力、思辨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之目的。
   目前,由于受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取向因素的影响,致使一方面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一方面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生活活泼、主动发展,一方面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内在冲突的加剧。要想扭转这种现状,只有正确把握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观念上坚持“双为主”,态度上表现“民主化”,方式上实施“交锋式”,才能使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达到人与文化的重构,才能达到培养具有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语文”能力的“人才”之目的。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28日、29日,石河子第五中学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有效教学,生态课堂”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活动。两天欣赏到5节精彩的语文课后,我感受颇多。  本届大赛课,追求的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首先,我先谈本届大赛中12节语文课所表示出来的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1)它们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语文意识。  (2)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情绪波动较大,如何引导他们走入积极的情感课堂,体验快乐呢?   1.1 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激情的自我。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情感。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的影响。自己先动情才能让学生动情。所以,每名教师都要把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而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经验。笔者通过初步尝试及再尝试总结出了小组合作在复习课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复习;高中化学;小组合作   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较差;升入高中、对每一名学生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的主要目的,现
期刊
初涉人世的幼儿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他们迈着不稳的步子,这儿戳戳,那儿捣捣,无所顾忌,无法无天,稍不留神便会发生不测,看似偶然,实则事出有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在家里也经常磕磕碰碰,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却很少能够冷静地对待。为此,教师天天提心吊胆,只怕孩子出事。为了减少伤害,有的教师消极防范,限制孩子到户外活动,即使在户外,也不许孩子自由活动。然而,消极防范是不利于幼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大家在刚学时都有一种新鲜感,好奇心,尤其是一幅卡通式的图画和极其接近生活,脍炙人口的对话,使得学生对英语爱不释手,乐不住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难度的增加,使得一部分学生望难止步,兴趣渐减,学习的积极性下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面入手。  1.激励学生树立坚持不懈的精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传授知识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如何科学地安排好每一个45分钟,是所有教学工作者需要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非改革不可。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导演”与学生的“表演”,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能充分表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使学生
期刊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标,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本文探索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完成,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自主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课堂内涵与要求的理解更趋向成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的课堂。   偏差1:忽视文本的人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是
期刊
【摘要】研究型学习在全省及至全国都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且应用,而在对口升学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通过将研究型学习应用到对口升学方面,使广大学生受益,使广大教师受益。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对口升学;教育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而对口升学作为其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亲睐。然而真正踏踏实实地研究对口升学的人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