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作为主要内容,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把讲台作为学生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要从引导和点拨入手,那么如何才能让初中英语课堂更加高效和有序呢?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用高超的课堂提问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有用的途径。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用来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手段之一。但是和传统课堂相比,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对提问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比而言,课程改革促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不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提问缺乏引导性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除了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外,还增加了语法等内容,其课程结构也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而且对于已经具备较强认知能力的初中生而言,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内容步骤安排等因素都会影响其课程学习的效果。想要让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注意力,就要通过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停地思考。但是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提问缺乏引导性,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直接或者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或者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对导致学生对问题无法理解等,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导致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和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2.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不能准确把握
  提问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尤其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它更加注重交流和互动,而且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最常见的就是对话和阅读。对话当然需要提问和交谈,阅读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问答、探究等形式来完成。教师在处理这些环节时,往往会出现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简单的提问对学生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复杂的提问又让学生无法作答。这样长时间的不均衡现象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3.对提问时机的把握不够合理
  课堂提问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获得成长。初中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没有语言氛围的熏陶,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翻译和解释,对所提出的问题也要经过反复的说明和引导。但课堂上长时间的解释最终会导致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时机判断不准确,而且将多个问题汇聚在一起,会造成提问的内容难度增加,让学生不能够集中全力来解答问题。
  4.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提问的针对性。如果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所提问题就要相应的较难;相反,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厚,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掌握知识,所提问题也要相应的简单一些。许多英语教师因为所带班级较多,并不能够将每个班级的所有情况都全面掌握,所以,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造成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分析当前的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可以发现这些其实并不是多么难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分析学情、采取合理的提问方式等,就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课堂预设上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英语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课堂内容。针对每一课时的不同内容,教师除了明确教学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课堂的构架、内容的顺序安排等做一个全面的预设和预估。从课堂的内容上来讲,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教学更多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课堂提问,会更有针对性,从而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认真分析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提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提问的对象,那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程度就决定了课堂提问的有效程度。学生除了具有个体的性格之外,还具有班级性格,认真分析学生特点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个体特点的观察,全面分析班级特点,从而依据班级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初中英语相对较难,初中生对英语的兴趣也通常不太浓厚,教师要从班级整体性格中寻找提问的最佳时机,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如何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投入全部精力,就是英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达成的目标。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是一个看似很平常但却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认真探讨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在提高自身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
其他文献
古人云:“授人之鱼,一餐之用;授人以渔,得益无穷。”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成效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教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是用什么方式掌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有没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应在引导学生“怎样学”上动脑筋,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
期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预习后学习的效率。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做好预习,事先熟悉一下所学的内容,可以更加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一、英语预习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百度中查找
期刊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若要有效达成阅读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就需要教师优化阅读教学的各要素,促进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全面参与,自主阅读,自主探索。  一、合理利用资源,优化教学导入,唤起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营造出浓厚的情感与思维场,学生自然就会积极而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素材作导入材料,巧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然,学习资源不能仅局
期刊
语文素养涉及语文学习的许多方面,学生须在熟练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训练,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限,因而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优势,在自主阅读中以“渔”得“鱼”,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 课外阅读的优势  1. 有助于人格素养的塑造和情感的丰富  课外阅读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文化,对初中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行为规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于教材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所以用生活教育的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真正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布置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学校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针对初中生的特殊心理、智力阶段,更好地展开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尽情地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提升语文素养,是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希冀解决的问题。  一、诗词不厌百回读,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的古诗词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初中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年龄,记忆力较强,但是在理解能力上稍微欠缺。故而,在初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绞尽脑汁也无法下笔的情况。这就使得作文的质量普遍不高,文体单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笔者提出了由模仿到写作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将模仿教学融入写作教学  1.模仿的意义  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无论是在儿童阶段还是在成年阶段人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通过模仿达到某
期刊
【作者简介】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1954年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因诗歌和小说创作而赢得国际声誉。她曾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兰南文学奖”和“美国图书奖”,她还是“国家艺术捐助基金”和“麦克阿瑟基金”的受助作家。希斯内罗丝著作颇丰,包括短篇小说集《喊女溪及其他》《芒果街上的小屋》,诗集《浪荡女》《不择手段》以及儿童读物《头发》。希斯内罗丝现居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  【内容要览】  《芒果街
期刊
丰富的英语资源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学习认知点出发,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深化认知,增强实践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校本课程资源运用则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如下的作用:(1)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适应性强。(2)延伸学习素材,丰富学习内容。(3)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开放性教学的有效体现  1.英语校本课程的
期刊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侧重成绩、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方法引导、策略渗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若要实现有效数学教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求,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探究、合作。  一、关注数学本质,发展学生思维  虽然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改进,数学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