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霍乱、伤寒 横行欧洲三百年

来源 :财富生活·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它既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也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然而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而在16-18世纪期间,天花、霍乱、伤寒在欧洲大陆上一次又一次挥舞着死神的镰刀。
  现在提起天花,人们已经不再有畏惧感,手臂上的“痘花”是人类战胜病毒的勋章,虽然目前为止人类只战胜了天花这一个。而在18世纪的欧洲,天花有着史无前例的高死亡率,因而被认为是“恶魔传播的疾病”。据记载,天花在欧洲共带走了约1亿5千万人的生命。
  天花据推测已有数万年的历史,现已确认的因天花而死亡的最早的患者是古埃及第二十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其木乃伊的头部可见天花的痘疱。


Domenico Gargiulo 于1656创作的油画《那不勒斯的瘟疫》

  1721年,土耳其人痘接种法传到欧洲,但这种方法也伴随着天花发病的危险,与此同时的中国在预防天花上也使用类似的方法:将出天花人的痘疮涂抹在正常人的皮肤上。1798年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挤奶工不会得天花,在挤奶工身上发现了牛痘,于是他在一名男孩身上接种了牛痘。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接种,也是一种人体实验。此后随着种痘法的普及,天花迅速得到控制,而斯大林脸上的清晰的痘疤也被认为是天花的后遗症。
  “通俗的说,牛痘的产生就是牛也感染了天花病毒。人痘里的天花病毒对于健康人十分危险,容易引起感染,而牛痘里的天花病毒對人体不会造成很大伤害。接痘的原理就是让牛痘所带的天花病毒提前给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认识,也就是获得抗体的过程。一旦人被天花病毒入侵,身体内的免疫系统立刻响应,扑杀病毒。”肖梦辰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接种的原理。
  好容易天花被遏制住,另一位不速之客又悄然登场了。1831年,世界知名哲学家黑格尔因霍乱在柏林逝世。这是一种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当它在欧洲大陆开始流行,巴黎是疫情最高发的地区。霍乱传播速度极快,巴黎每天有数百人患病,有时一天的感染人数甚至超过千人。不仅如此,死亡率也居高不下,每天都有约800人死于霍乱。
  人心惶惶之中,出现了有人投毒的谣言,看不到希望和救治方法的人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被认定为毒者的人——在微生物学诞生之前,这样的悲剧在每次疫情中都会出现,甚至有医生受到怀疑而惨遭杀害。
  微生物学的鼻祖巴斯德坚信引起霍乱的一定是人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在作怪,“在此之前,由于宗教的普及,人们认为生病都是自己的身上出了问题,并不是有什么进入到自己身体才导致生病,一直到巴斯德的微生物理论得到验证,才让微生物学得到了发展。”肖梦辰介绍道,“现在人们常用的巴氏消毒法就是他提出的。”
  巴斯德的微生物理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一旦意识到病是容易“传染”的,开始对饮食进行简单的消毒、衣物存放,自觉远离病人,在当时对控制霍乱传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人口膨胀,欧洲的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一直存在的地面排水系统成为了病菌的温床,因而从中诞生了研究社会健康的公共卫生学以及包括上下水道的整备及拓宽道路等在内的现代城市工学等新的学科领域。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发现了霍乱弧菌的存在,席卷欧洲的霍乱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18年,美国奥克兰,市政礼堂正在用作临时医院,由美国红十字会的志愿护士在流感大流行期间照顾病人。 图/ 视觉中国

  同期肆虐欧洲大陆的还有伤寒,是以人体虱为媒介、由立克次体注所导致的传染病,病情特征有高烧、咳嗽、出疹。1812年俄法战争时,伤寒在法军中大肆流行,造成1万余人死亡。法国细菌学家尼科勒在1928年凭借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开了伤寒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抑制了伤寒的传播。同样终结了战争的还有“西班牙流感”,虽然名字为“西班牙”,但流感却是从法国传给西班牙的,由于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他各国忙于战乱,只有西班牙时时刻刻关注流感的情况,久而久之就被称为“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在约6个月内夺去两千五百万到四千万条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据保守统计,共有2000万人死于此次流感。
  肖梦辰认为,“纵观欧洲历史上的传染病,几次均是因为当时较差的排水系统和人们交互感染所引起的爆发。当微生物学确立后,医学迅速发展,人们这才逐渐掌握了如何应对病毒、细菌的知识,逐步完善应对系统。现在看来,不迷信,科学防治,正确认识微生物本身能有效的从心理和身体健康上防治传染病。”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 (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体。
其他文献
图 / 视觉中国  碧海、蓝天、白浪、细沙、岛屿、港口……这些词汇描绘出了一幅属于海洋文明的瑰丽画卷,也成就了变幻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海上经典航线。乘风破浪之际,领略一场场视觉与美的盛宴;日月星辰之下,感受璀璨的人文之光。01 加勒比航线  说起加勒比海,你肯定不会陌生,好莱坞电影巨制《加勒比海盗》益发渲染了17世纪这条航线上的海盗文化,让不少游客对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域趋之若鹜。加勒比海航线分东
期刊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人类站上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了地球的霸主,但面对病毒,尤其是尚无特效药的新型病毒,人们总是谈虎色变。因为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原因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恰恰是病毒——“黑死病”在欧洲夺去的生命超过一战,死于天花的人口总数超过二战……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代,病毒所导致的疫病依然是最可怕的“杀手”之一,埃博拉、禽流感、HIV、SARS等等或熟悉或陌生的病毒无
期刊
描绘希腊一场古瘟疫的雕塑作品。图/ 东方IC  与中华文明一样,古希腊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公元前5世纪时古希腊最强盛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联手征战,古希腊的经济与文明达到了一个小巅峰。古希腊人崇尚美丽与强健的人体,为了取悦神话中天神宙斯,雅典在奥林匹克山上举行四年一度的运动竞技会,战士全裸参赛,展现自己结实的身体。就算在战争期间,到了举办竞技会的时节也会呼吁休战,也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了
期刊
黑死病流行时期的马赛。图/ 视觉中国  “黑死病”是如何传入欧洲的,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威廉·麦克尼尔认为是“拳打欧罗巴、脚踢中国”的蒙古军将鼠疫带到了欧洲;科学史学家村上阳一郎则认为鼠疫起源于中东,受感染的老鼠和其身上的跳蚤将教会口中所说的魔鬼——鼠疫杆菌带入了欧洲。  无论是哪个途径进入,结果就是14世纪时鼠疫开始在欧洲大陆肆虐起来。人一旦被感染,便会在2-7日内出现发烧症状,皮肤上浮现紫黑色
期刊
既然中国人的抗疫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甚至还为天花的防治贡献了不小的力量,那么相应来说,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是否也很早呢?  在于赓哲教授看来,“卫生”一词虽然早在《庄子》中就已出现,但严格来说,直到1910年以前,中国都不存在公共卫生体系下的卫生防疫概念。“用现代观念来看,古人所做的只是移风易俗,或者说是民间行为的被动避疫,这和当今由国家机器支撑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主动为之、力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的
期刊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法国马尔梅松城堡藏  在流行病面前,即便是最伟大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同样束手无策。有人对拿破仑在俄国的军事行动进行了记录,其中具体且有价值的记载来自骑士迪特·德·基尔霍夫(dit de Kirckhoff),他是法国军队中的一名军医。在从德意志北部延展至意大利的法军军营之中,驻扎着超过五十万人的军队。在大军集合之时,传染病还没有暴发的迹象。马格德堡(Magdeb
期刊
中国对于传染病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殷墟甲骨,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疠”字则可见于《尚书》《山海经》和《左传》,《周礼》《礼记》中都有“以索室殴疫,大丧”“民必疾疫,又随以丧”等记载。与此同时,人们对“疫病”的发病规律也有了朴素的认识,《周礼·天官·疾医》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脔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然而,古时卫生条件差,和现代相比,医疗水平
期刊
在“牛痘”接种普及之前,天花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且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痊愈者虽可获终生免疫,但脸上会留有麻子,因而此病得名“天花”。  在中国早期古籍中把天花称为“虏疮”,有关它在中国的传播,最流行的说法是,东汉初年的马援“击虏”。从那时起,来自交趾的天花开始在中原传播开来。  东晋时期著名医
期刊
2019年12月26日,本世紀10年代最后一次日食如约而至。深圳摄影师shanyang用镜头记录了这次天文奇景的全过程。虽然受地理位置所限,仅能观测到日偏食效果,但也同样令人震撼。(图/shanyang)澳大利亚山火持续 引全球关注  几个月来,澳大利亚的山火牵动了全世界人的心。过火面积超过600万公顷,死亡人数超过20人,或致5亿动物(鸟类、爬行类、哺乳类)葬身火海,不仅澳大利亚生态环境遭到毁灭
期刊
1. Unité de Recherche: Modélisation, Analyse et Commande de Systèmes (MACS), Ecole Nationale d’Ingénieurs de Gabès (ENIG), Université de Gabès, Gabes 6029, Tunisia  2. Facultés des Sciences et Techniq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