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及协同理论指导下,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支持下,教学结构的诸要素,即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媒体作用发生相应的演变。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把学习内容设置到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任务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内需,让学习者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关键词 协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74-02
Teaching Structure Elements and Relationships on Collaborative Task-Based Learning//Li Zhen’e, Liu Xuyuan
Abstract In constructivism, humanism and collaborative theo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to support teaching elements of the structure, the role of teachers, student statu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the role of the media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ask-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 specific learning approach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he learning content is set to complex and meaningful problem situations, task-centered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drive the students desire for knowledge, making learning domestic demand, so that learners in problem-solving task.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constructivism; instructional structure
Author’s address Industry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of Shouguang, Shouguang, Shandong, 262718, China
班级授课制机械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民主、主动、开放和多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严重制约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协作学习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学习和奖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人际交往,并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变革。通过文献阅读及协作活动观察发现,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教学结构要素包括教师、协作小组、学习者、环境及整合型任务,各要素在教与学活动中不断进行互动并保持合作化进程,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体现了一个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任何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教服务于学,变教为导;任何层次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及各种能力的形成为最高目标,学习的结果具有生产性。整个活动改变以知识点为线索的传统教学,而是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串联各模块并贯穿始终。
该教学结构由4层构成,外层逐级服务于内层,层间以教材内容或者“任务”为话题,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对话”,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1)学生是整个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而处于中心位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发展及本人所具有的个体责任感,解决自己分担的学习问题。2)第二层是协作学习共同体(教师、协作小组、学生个体)的活动,根据学习任务在外层资源环境支持下通过协商、对话等形式积极地相互依赖,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3)第三层是活动环境,分为人文环境、空间环境和资源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用来创设情境,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支持平台。4)最外层是教师,根据调研、分析进行任务设计、情境创设、分组安排、活动组织、结果评价等。
下面对构成教学结构的诸要素进行简单描述。
1)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划分、成员角色扮演、任务分配等。协作小组依据学习者的个性倾向、个性差异而组建,让每个学生的价值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人尽其才,都能在合作组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2)学习者。在协作学习教学结构中,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主动选择、运用信息工具对各种学习资源挑选、重组、再加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进行意义建构,并在此过程中自我管理与调控。
3)教师。现代教师的形象是人格、学问、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的统一体,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成为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的意义建构者。
4)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2方面要求,去促进和支持这种建构。在资源丰富、质量高、场所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具有媒体、材料的选择、使用与控制权力,通过自主探究及学习共同体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理解知识。协作学习环境分为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资源环境3类,教学媒体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空间环境: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活动配以相应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达成目标。空间环境从硬件上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和设施,如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为发挥其作用,还要进行空间、媒体的优化组合。
人文环境:该环境是隐性的,但却相当重要,不仅起润滑、协调人际交流,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具有集体归属感,促进丰满个性的形成。教师采取开放、参与式的方式,会营造一种愉快、宽松、合作、积极、相互依赖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情境。
资源环境指开展协作学习的媒体资源及其呈现、传递方式,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与资源互动,以适应自己的需要;本研究分为本地资源、远程资源和泛资源等。本地资源指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电子教案、文献资料、杂志、数字光盘等参考资料。远程资源即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教师可提供大量可被学习者用于完成任务的远程服务器上相关案例、网址及专题网站等。泛资源指借助于高效搜索引擎、合适的关键词,学生根据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与应用,在“做中学”,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5)任务。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主张将学习抛锚在某一具体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及创新能力;而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真实、复杂的任务是促成上述行为的最基本条件。学习内容往往是由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任务或者问题;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分工协作,各种观点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其信息素养及健康情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7(5)
[2]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1)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8
关键词 协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74-02
Teaching Structure Elements and Relationships on Collaborative Task-Based Learning//Li Zhen’e, Liu Xuyuan
Abstract In constructivism, humanism and collaborative theo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to support teaching elements of the structure, the role of teachers, student statu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the role of the media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ask-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 specific learning approach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he learning content is set to complex and meaningful problem situations, task-centered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drive the students desire for knowledge, making learning domestic demand, so that learners in problem-solving task.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constructivism; instructional structure
Author’s address Industry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of Shouguang, Shouguang, Shandong, 262718, China
班级授课制机械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民主、主动、开放和多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严重制约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协作学习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学习和奖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人际交往,并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变革。通过文献阅读及协作活动观察发现,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教学结构要素包括教师、协作小组、学习者、环境及整合型任务,各要素在教与学活动中不断进行互动并保持合作化进程,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体现了一个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任何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教服务于学,变教为导;任何层次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及各种能力的形成为最高目标,学习的结果具有生产性。整个活动改变以知识点为线索的传统教学,而是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串联各模块并贯穿始终。
该教学结构由4层构成,外层逐级服务于内层,层间以教材内容或者“任务”为话题,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对话”,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1)学生是整个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而处于中心位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发展及本人所具有的个体责任感,解决自己分担的学习问题。2)第二层是协作学习共同体(教师、协作小组、学生个体)的活动,根据学习任务在外层资源环境支持下通过协商、对话等形式积极地相互依赖,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3)第三层是活动环境,分为人文环境、空间环境和资源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用来创设情境,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支持平台。4)最外层是教师,根据调研、分析进行任务设计、情境创设、分组安排、活动组织、结果评价等。
下面对构成教学结构的诸要素进行简单描述。
1)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划分、成员角色扮演、任务分配等。协作小组依据学习者的个性倾向、个性差异而组建,让每个学生的价值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人尽其才,都能在合作组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2)学习者。在协作学习教学结构中,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主动选择、运用信息工具对各种学习资源挑选、重组、再加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进行意义建构,并在此过程中自我管理与调控。
3)教师。现代教师的形象是人格、学问、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的统一体,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成为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的意义建构者。
4)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2方面要求,去促进和支持这种建构。在资源丰富、质量高、场所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具有媒体、材料的选择、使用与控制权力,通过自主探究及学习共同体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理解知识。协作学习环境分为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资源环境3类,教学媒体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空间环境: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活动配以相应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达成目标。空间环境从硬件上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和设施,如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为发挥其作用,还要进行空间、媒体的优化组合。
人文环境:该环境是隐性的,但却相当重要,不仅起润滑、协调人际交流,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具有集体归属感,促进丰满个性的形成。教师采取开放、参与式的方式,会营造一种愉快、宽松、合作、积极、相互依赖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情境。
资源环境指开展协作学习的媒体资源及其呈现、传递方式,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与资源互动,以适应自己的需要;本研究分为本地资源、远程资源和泛资源等。本地资源指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电子教案、文献资料、杂志、数字光盘等参考资料。远程资源即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教师可提供大量可被学习者用于完成任务的远程服务器上相关案例、网址及专题网站等。泛资源指借助于高效搜索引擎、合适的关键词,学生根据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与应用,在“做中学”,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5)任务。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主张将学习抛锚在某一具体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及创新能力;而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真实、复杂的任务是促成上述行为的最基本条件。学习内容往往是由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任务或者问题;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分工协作,各种观点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其信息素养及健康情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7(5)
[2]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1)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