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音乐课程的具有: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流、文化传承等价值。传统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和关注都较少,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适当地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走进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整体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 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1.初中音乐教育受重视度不高,音乐教学地位较低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诸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导向,教育机构更注重的是其他主要学科的教学,忽略了音乐本质的具有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甚至在原本属于音乐的教学时间都会被其他学科占用,音乐教师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妥协[1]。由此,造成音乐课程时间被压缩,课程间断时间较长,基础的教育课时得不到保障,直接导致了音乐教育时效性降低。
2.初中音乐教育教育观念落后,跟不上现代发展的步伐
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相比于教材和课堂频率更高、速度更快地接触流行和新兴的文化。但长期受到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认为只有传统的音乐才能达到良好的情感陶冶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平衡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音乐中的艺术学问很难理解,教师还只遵循以往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乏味的情绪,学习起来很吃力。
3.不符合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忽略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音乐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是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际调查表明,初中各类音乐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教师没能够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明确,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更强调教师的教;同时又看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忽略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关注教学的结果,忽略教学的愉悦过程。太过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普通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与目标。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具体措施
音乐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做到这点教师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转变教学理念出发,接受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熏陶,在主要的教学阵地-音乐课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材料,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1.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重视课堂教学
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熟悉初中音乐的内容,发挥自己的特长,感染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进行充分恰当的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可接受水平和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2.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多元文化,适当引入流行音乐
虽然流行音乐有的内容不及传统音乐高雅,某些表达的观点也不是良好的教育导向,但是流行音乐也有动听的曲风,诗一般的词和优美的旋律,甚至饱含高尚的情怀和宽广的心灵。教师应当在保持传统音乐优点的前提下,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找到平衡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
3.调整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动,需要全员参与,专心去看、积极去做、仔细去体会;静,深思、冥想、内化,提升智慧。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课堂气氛沉闷单调。或部分教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频繁让学生讨论、发言、辩论比赛等,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学氛围杂乱无章,教师组织教学时,要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化和合理搭配,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动静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4.发展学生音乐特长
学生具有共性和特殊性,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能力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特长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十分出色的技能,如钢琴家郎朗,已经带着钢琴曲走向国际的舞台;著名作词人方文山,林夕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歌词。如有的学生对旋律掌控的比较好,唱腔了得,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不断进步,获得音乐的更深远的体会和更深层的造诣。有的学生对某一种乐器特别热爱,并坚持学习,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如得到肯定,学生将有更大的动力努力。有的學生语感很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特别突出,能填词。教师可以给出建议,鼓励学生填词创作,以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作品,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音乐教学中核心价值也在这里,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音乐当中感受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历史发展表明,音乐本身可以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也是文化的载体。音乐也不仅仅是为初中年级学生紧张学习的调节之用,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关乎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等。
【参考文献】
[1]阿拉鹏花.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魅力中国 2014(3):156.
[2]张思思.基于新课改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 167.
[3]关静.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青春岁月:学术版 2014(3):15.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婺源中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 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1.初中音乐教育受重视度不高,音乐教学地位较低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诸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导向,教育机构更注重的是其他主要学科的教学,忽略了音乐本质的具有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甚至在原本属于音乐的教学时间都会被其他学科占用,音乐教师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妥协[1]。由此,造成音乐课程时间被压缩,课程间断时间较长,基础的教育课时得不到保障,直接导致了音乐教育时效性降低。
2.初中音乐教育教育观念落后,跟不上现代发展的步伐
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相比于教材和课堂频率更高、速度更快地接触流行和新兴的文化。但长期受到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认为只有传统的音乐才能达到良好的情感陶冶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平衡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音乐中的艺术学问很难理解,教师还只遵循以往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乏味的情绪,学习起来很吃力。
3.不符合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忽略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音乐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是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际调查表明,初中各类音乐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教师没能够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明确,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更强调教师的教;同时又看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忽略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关注教学的结果,忽略教学的愉悦过程。太过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普通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与目标。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具体措施
音乐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做到这点教师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转变教学理念出发,接受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熏陶,在主要的教学阵地-音乐课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材料,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1.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重视课堂教学
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熟悉初中音乐的内容,发挥自己的特长,感染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进行充分恰当的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可接受水平和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2.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多元文化,适当引入流行音乐
虽然流行音乐有的内容不及传统音乐高雅,某些表达的观点也不是良好的教育导向,但是流行音乐也有动听的曲风,诗一般的词和优美的旋律,甚至饱含高尚的情怀和宽广的心灵。教师应当在保持传统音乐优点的前提下,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找到平衡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
3.调整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动,需要全员参与,专心去看、积极去做、仔细去体会;静,深思、冥想、内化,提升智慧。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课堂气氛沉闷单调。或部分教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频繁让学生讨论、发言、辩论比赛等,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学氛围杂乱无章,教师组织教学时,要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化和合理搭配,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动静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4.发展学生音乐特长
学生具有共性和特殊性,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能力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特长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十分出色的技能,如钢琴家郎朗,已经带着钢琴曲走向国际的舞台;著名作词人方文山,林夕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歌词。如有的学生对旋律掌控的比较好,唱腔了得,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不断进步,获得音乐的更深远的体会和更深层的造诣。有的学生对某一种乐器特别热爱,并坚持学习,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如得到肯定,学生将有更大的动力努力。有的學生语感很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特别突出,能填词。教师可以给出建议,鼓励学生填词创作,以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作品,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音乐教学中核心价值也在这里,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音乐当中感受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历史发展表明,音乐本身可以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也是文化的载体。音乐也不仅仅是为初中年级学生紧张学习的调节之用,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关乎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等。
【参考文献】
[1]阿拉鹏花.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魅力中国 2014(3):156.
[2]张思思.基于新课改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 167.
[3]关静.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青春岁月:学术版 2014(3):15.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婺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