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质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理论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思,大疑则大思。”这强调了读书要善于质疑与思考。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学习贵在有疑,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求知者深入思考,获得新知识。因而,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无疑处见疑,由疑而问。与此同时,教师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疑,使学生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学会并掌握读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虽然学生课前经过自学,但还有很多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设疑,就是让学生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并把它设计成问题,以求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从事语文教学中我通过对质疑问题的重视,深深地尝到了质疑带来的甜头。质疑可以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去真正读懂课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质疑带来的益处是勿庸置疑的,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巧疑的良好习惯,以便让教师的教,更得心应手。当然,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克服权威思想,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甚至视学生为朋友,视学生为老师,向学生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质疑呢?
  一、创设环境,让学生敢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是学生质疑的基础。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这是教师遇到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有心理顾虑,他们时常担心:我提出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老师会批评我吗?……因而,教师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如对大胆质疑的学生,不论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同学,教师也绝不批评,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次,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我教《妈妈的爱》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读出“妈妈”一词的情感,接着通过师生一番交流之后,板书课题,然后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提出:1、妈妈爱的是谁?2、妈妈怎么爱我们?3、妈妈为什么那么爱我们?等问题。我觉得学生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提得很好。因此,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便会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教授方法,让学生会质疑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受知识经验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自觉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勉励,给予引导,教学生学会质疑。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从文章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常对课文起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要人物或事件等等。如果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例如:我上《鸟的天堂》一课时,紧扣题眼“天堂”,引导学生设疑置问:你是怎样理解“天堂”的?哪儿可称得上“天堂”。“鸟的天堂”你认为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因此,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地位,既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急于阅读课文,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答案。
  (二)、从重点词句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文章的中心词是全文的核心,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课文的重点词句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深层推进的突破口。例如:第十册《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中的“劳苦、简朴”是全文的中心词。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它提问:“为什么课文这么说?”“劳苦表现在哪里?”“简朴又表现在哪里?”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三)、从理解难点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课文难点往往文字含蓄深沉,余味无穷,对表现中心,突出中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时,老师不必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解决。通过对难点的探索,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如何学习。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抓住文中把石榴、桃子、苹果和花生进行对比,认为石榴等高高地挂在枝头不可取。结合父亲说:“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抓住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提问:“像石榴等既好看,又对别人有好处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赞美花生呢?这样一下就抓住了课文的要害,最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认为花生具有一种默默无闻质朴的美,从而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这样教师利用学生的质疑,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从矛盾之处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课文中常有看似矛盾实为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杨槐树,焦急而耐心地等着。”在分析理解后,有的同学认为“焦急”是着急的意思,“耐心”是不着急的意思,两个词用在一起不是矛盾吗?对此我并不急于释疑,马上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经过争论,明确“焦急”与“耐心”这两个词在一些地方似乎矛盾,而在这里并不矛盾。这样写只是为了进一步表达长安街人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五)、从想像之处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言尽意末尽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续编故事结局,借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少年闰土》一文,以第二幅插图为依据,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提问:“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如果有一天他们再相会时,又会是怎样的情境?”又如《穷人》一文,根据课文内容引导提问:渔夫夫妇收养了西门的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怎样,命运如何?通过想像性的疑问,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续编课文。
  质疑的范围很广,方法也有许多种,但总的原则就是教师不可包办,而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主动求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寻找途径,让学生能释疑
  学生有了质疑的习惯,还要有释疑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应积极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和工具书,如果查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周围的人。其次,教给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或上下文来思考,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和生活实际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动手去圈、点,批注,动手去填空,动手去学写片段等。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释疑,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个时刻。”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这一点。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掌握释疑方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让学生做到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质疑,也学会了思考、释疑,这正是素质教育要具体体现的新理念。
其他文献
在读黄全愈写的《培养智慧的孩子》一书中有这样的两段话引起我的思考:  一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宪法的起草者 说:“世事变得如此的不平等是因为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不平等的人。”  二是“是应该特殊地对待每个人,还是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在认知方法、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
期刊
【摘要】新形势、新时期、新任务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问题进行探讨,抓住课导、提示语、过渡语、结束语四个关键环节,研究分析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导;提示语;过渡语;结束语;艺术  【Abstract】The new situation, new era, new tasks for
期刊
【摘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生物;观察;能力  【Abstract】Biological science is a natural science basic science, but also an experimental science, to nature, living object of study.  【
期刊
学校校务处是学校运转枢纽和窗口,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学校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年级的枢纽地位,是学校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运转中心和指挥中心。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服务、把关、宣传、发展、督办等八大职能,这就要求校务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较准确的预见性,工作具有超前性和丰富经验。不论是办文、办事、办会,还是管理、服务、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
期刊
【摘要】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到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学生;习惯;培养  【Abstract】Confucius says: "If the nature of juvenile, habits, such as natural." With good study habits in order to
期刊
问题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科技水平的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使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在家要么随着公婆、要么投亲靠友、要么自己独立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从依赖父母开始走向自主,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内心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使他们的心理变得极其复杂。伴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与公婆、教师的冲突日渐加剧。这一现象在边远农村普遍存在,成了
期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元格引用的概念,并重点掌握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公式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以及知识向实际迁移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和对于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并在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单元格地址相对引用的意义,公式复制时的变化规律。  2、难点
期刊
教学资源,通俗的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我这里说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参考书,现成的教案,教学案例、网上课件、背课手册、课后习题答案等。我今天就使用教学资源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先说一下现状:当下教师备课,基本的状态是守着教学资源过日子,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的知识支柱,是教师的教师,是教师的权威。就拿教学参考书为例。许多教师因教
期刊
【摘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关键词】环保教育;途径;方法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should
期刊
习作教学是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习作教学还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解决习作材料来源的问题。当前,小学生习作抄袭、套作、说空话、说假话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时普遍感到“无言可写”。为此,笔者谈谈如何拓展儿童的习作素材之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要指导儿童观察,分析和体验生活  儿童习作的材料那里来?只能从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