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就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学法指导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浅谈 初中 数学 学法指导
引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当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不仅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一门语言,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为此,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学法指导更加迫切。
一、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标》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改就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表面现象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维的深刻性被激活了,却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发问、看书、思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感受数学,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这是新旧知识的碰撞,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案例:1、有这样一道题“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超过90分,他至少需要答对多少题?”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大部分同学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题,我看学生还在前一章的知识上,就问:我们这一章要学的内容是什么?回答:“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问题中的“超过”“至少”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超过”意味着“大于”“至少”意味着“不小于或大于等于”。点到这里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2、解不等式:( x-3)(x+5)>0 笔者问:我们学了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后,你能解出此不等式吗?试试看。待同学们解得不同的结果及错误结论时,笔者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即“两数相乘,同号的正,异号的负”。点到这里学生就可以自我探究,自我实践、动手尝试解决此问题了,不应该直接讲解给学生。
二、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对每个小组都要了解和指导,并考虑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许多闪光点,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五会:(1)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会倾听、交流,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3)会质疑,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4)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做总结发言;(5)会实践与创新,参与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效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提高。例如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前教师给各小组准备一根笔直的铁线和一个铁线做成的圆,然后出示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1)动手实践,共同探讨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给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命名。学生自主地观察、实践、猜想、归纳、分析、验证、推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探究学习方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强调要给学生留下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点拨一下,引入正轨;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一题多解的探究题,学生的奇思妙解不断涌现,应把学生的成果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并组织学生反思和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教学中应紧扣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多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氛围,多提供实践、探究的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数学。例如讲到“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探究问题:(1)怎样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有哪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猜想,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案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只?”这问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学习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解答:
方案一:用算术方法进行解答
可以把兔子都看成是鸡,则多出(94-35ⅹ2)=24只脚,每只兔子比鸡多出两只脚,由此可以先求出兔子有(24÷2)=12只,进而可以求出鸡有(35-12)=23只。
方案二: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进行解答
设有x只鸡,则有(35-x)只兔,则 2x+4(35-x)=94
解出x=23,所以兔子有(35-x)=12只。
方案三: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进行求解
设有x只鸡,y只兔,则
x+y=35
2x+4y=94
解出x=23,y=12
通过以上三种关系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最后答案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动手,用发散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在总结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发展。
四、科学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首先,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循序渐进;再次,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每周一课时,列入教学计划,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如介绍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笔记、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学习方法;第四,引导学生养成适合自己个性和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科学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对后进生应特别关注,采取个别辅导,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
案例: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a+b)(a-b)=a2+ab-ab-b2=a2-b2.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方法指导: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2x+3y)( 2x-3y)。
(2x +3y)( 2x -3y)=(2x)2-(3y)2=4x2-9y2
↓ ↓ ↓ ↓ ↑ ↑
(a + b) (a - b) = a2- b2.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结语: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为此,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更新观念,改进教法,重视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
[3]延边教育出版社,2010.5.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营盘中学)
[关键词]浅谈 初中 数学 学法指导
引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当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不仅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一门语言,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为此,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学法指导更加迫切。
一、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标》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改就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表面现象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维的深刻性被激活了,却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发问、看书、思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感受数学,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这是新旧知识的碰撞,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案例:1、有这样一道题“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超过90分,他至少需要答对多少题?”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大部分同学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题,我看学生还在前一章的知识上,就问:我们这一章要学的内容是什么?回答:“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问题中的“超过”“至少”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超过”意味着“大于”“至少”意味着“不小于或大于等于”。点到这里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2、解不等式:( x-3)(x+5)>0 笔者问:我们学了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后,你能解出此不等式吗?试试看。待同学们解得不同的结果及错误结论时,笔者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即“两数相乘,同号的正,异号的负”。点到这里学生就可以自我探究,自我实践、动手尝试解决此问题了,不应该直接讲解给学生。
二、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对每个小组都要了解和指导,并考虑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许多闪光点,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五会:(1)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会倾听、交流,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3)会质疑,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4)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做总结发言;(5)会实践与创新,参与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效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提高。例如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前教师给各小组准备一根笔直的铁线和一个铁线做成的圆,然后出示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1)动手实践,共同探讨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给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命名。学生自主地观察、实践、猜想、归纳、分析、验证、推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探究学习方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强调要给学生留下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点拨一下,引入正轨;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一题多解的探究题,学生的奇思妙解不断涌现,应把学生的成果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并组织学生反思和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教学中应紧扣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多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氛围,多提供实践、探究的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数学。例如讲到“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探究问题:(1)怎样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有哪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猜想,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案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只?”这问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学习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解答:
方案一:用算术方法进行解答
可以把兔子都看成是鸡,则多出(94-35ⅹ2)=24只脚,每只兔子比鸡多出两只脚,由此可以先求出兔子有(24÷2)=12只,进而可以求出鸡有(35-12)=23只。
方案二: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进行解答
设有x只鸡,则有(35-x)只兔,则 2x+4(35-x)=94
解出x=23,所以兔子有(35-x)=12只。
方案三: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进行求解
设有x只鸡,y只兔,则
x+y=35
2x+4y=94
解出x=23,y=12
通过以上三种关系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最后答案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动手,用发散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在总结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发展。
四、科学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首先,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循序渐进;再次,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每周一课时,列入教学计划,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如介绍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笔记、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学习方法;第四,引导学生养成适合自己个性和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科学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对后进生应特别关注,采取个别辅导,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
案例: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a+b)(a-b)=a2+ab-ab-b2=a2-b2.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方法指导: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2x+3y)( 2x-3y)。
(2x +3y)( 2x -3y)=(2x)2-(3y)2=4x2-9y2
↓ ↓ ↓ ↓ ↑ ↑
(a + b) (a - b) = a2- b2.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结语: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为此,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更新观念,改进教法,重视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
[3]延边教育出版社,2010.5.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营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