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阐述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前提是训练好思维品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始终要贯穿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发散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各科教学都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责和任务,更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向的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发散性思维品质的三个特点——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进行培养。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顺畅,反应迅速。如通过类比想象,把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再造出多种形象,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摆脱各种偏见和框框束缚,实事求是地灵活到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思维的独特性就是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识模式,能够别出心裁的综合各种复杂的诸多因素,产生一种新颖的不同凡响的“成果”的思维活动。如在教学“针”有什么作用时,许多老师只说“针”能用来缝衣服,而那些善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老师,则引导学生继续想象,然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针可以改造为钓鱼钩;还有的说可以挑刺等等,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根据上述的三个品质,结合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里活动;发展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动力。要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教师除平时关心了解学生、信任爱护学生之外,还需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艺术,去揭示语文知识本身的奥妙和展示语文知识内部紧密、美妙的联系,让学生的疑虑不断得到解决,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的力度。那么,在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热爱每个学生,发现学生兴趣。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等生,教师都给予关心、热爱他们。特别是差生,教师可以把他们的某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2、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每门学科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3、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方面,教师必须考虑两条规则:第一,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完全为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课题,是很难感兴趣的。第二,教学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完全为学生早已透彻理解的知识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凡是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直至昏昏欲睡,凡是方法变化多的教学,又会使学生穷于应付,因而降低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教学方法必须适当变化,但又不能变得过多和过于频繁。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和问题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兴趣引导发现问题。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整个阅读过程,教师必须以学生个性思维为主,强调学生的个性参与。当然,让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并非放任自流,而时时注意将其发散性思维引导到完成课堂教学上来。例如:让学生阅读《故乡》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段落,教师在进行妙点揣摩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妙在对中年闰土外貌描写非常细腻”;有的说“妙在比喻写人方法的运用”;有的说“妙在一两个句子就勾勒出人物的神情心态”;有的说“妙在文中的省略号表现了闰土语不成句,显示他的生活濒临绝境,提示他内心的困苦不堪”等等。有的见解更出人意料,如有个同学对“啊!闰土哥——你来了?”一句话分析说:虽然句子短小,却用了4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以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悲凉和感慨。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选材。如写《我的妈妈》:(1)从性格的角度选材,可以写“我的妈妈很幽默”、“我的妈妈很慈祥”、“我泼辣的妈妈”等等;(2)从品德的角度选材,可以写“我的妈妈很正直”、“我的妈妈吃苦耐劳”、“我小心眼的妈妈”等等;(3)从才能的角度选材,可以写“我能干的妈妈”、“妈妈炒的菜真香”等等;(4)从家庭和社会作用的角度选材,可以写“妈妈是我家的顶梁柱”、“妈妈是爸爸的影子”、“妈妈下岗了”等等。又如写雪,有的学生把雪作为品格高洁的象征来写,有的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另外的中心:因为有了雪,垃圾、污泥、废墟也变得洁白,雪美化了假丑恶,所以雪十分惧怕太阳;因为有了雪,五彩缤纷的世界变成了单一的白色,雪掩盖了多彩的世界,掩盖了绚丽的人间,所以雪是冷酷无情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冲破了思维定势的罗网,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就会觉得海阔天空,就会有写不完的材料,学生成绩怎么会不理想呢?
显而易见,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散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文又是基础学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思维》孙志凤 《天津教育》2000.6
[2]《阅读教学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罗儒全《中学文科》2001.10
[3]《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燕国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生创新思维启蒙训练》李敏 台湾出版社
【关键词】语文;发散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各科教学都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责和任务,更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向的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发散性思维品质的三个特点——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进行培养。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顺畅,反应迅速。如通过类比想象,把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再造出多种形象,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摆脱各种偏见和框框束缚,实事求是地灵活到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思维的独特性就是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识模式,能够别出心裁的综合各种复杂的诸多因素,产生一种新颖的不同凡响的“成果”的思维活动。如在教学“针”有什么作用时,许多老师只说“针”能用来缝衣服,而那些善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老师,则引导学生继续想象,然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针可以改造为钓鱼钩;还有的说可以挑刺等等,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根据上述的三个品质,结合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里活动;发展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动力。要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教师除平时关心了解学生、信任爱护学生之外,还需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艺术,去揭示语文知识本身的奥妙和展示语文知识内部紧密、美妙的联系,让学生的疑虑不断得到解决,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的力度。那么,在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热爱每个学生,发现学生兴趣。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等生,教师都给予关心、热爱他们。特别是差生,教师可以把他们的某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2、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每门学科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3、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方面,教师必须考虑两条规则:第一,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完全为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课题,是很难感兴趣的。第二,教学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完全为学生早已透彻理解的知识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凡是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直至昏昏欲睡,凡是方法变化多的教学,又会使学生穷于应付,因而降低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教学方法必须适当变化,但又不能变得过多和过于频繁。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和问题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兴趣引导发现问题。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整个阅读过程,教师必须以学生个性思维为主,强调学生的个性参与。当然,让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并非放任自流,而时时注意将其发散性思维引导到完成课堂教学上来。例如:让学生阅读《故乡》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段落,教师在进行妙点揣摩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妙在对中年闰土外貌描写非常细腻”;有的说“妙在比喻写人方法的运用”;有的说“妙在一两个句子就勾勒出人物的神情心态”;有的说“妙在文中的省略号表现了闰土语不成句,显示他的生活濒临绝境,提示他内心的困苦不堪”等等。有的见解更出人意料,如有个同学对“啊!闰土哥——你来了?”一句话分析说:虽然句子短小,却用了4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以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悲凉和感慨。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选材。如写《我的妈妈》:(1)从性格的角度选材,可以写“我的妈妈很幽默”、“我的妈妈很慈祥”、“我泼辣的妈妈”等等;(2)从品德的角度选材,可以写“我的妈妈很正直”、“我的妈妈吃苦耐劳”、“我小心眼的妈妈”等等;(3)从才能的角度选材,可以写“我能干的妈妈”、“妈妈炒的菜真香”等等;(4)从家庭和社会作用的角度选材,可以写“妈妈是我家的顶梁柱”、“妈妈是爸爸的影子”、“妈妈下岗了”等等。又如写雪,有的学生把雪作为品格高洁的象征来写,有的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另外的中心:因为有了雪,垃圾、污泥、废墟也变得洁白,雪美化了假丑恶,所以雪十分惧怕太阳;因为有了雪,五彩缤纷的世界变成了单一的白色,雪掩盖了多彩的世界,掩盖了绚丽的人间,所以雪是冷酷无情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冲破了思维定势的罗网,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就会觉得海阔天空,就会有写不完的材料,学生成绩怎么会不理想呢?
显而易见,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散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文又是基础学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思维》孙志凤 《天津教育》2000.6
[2]《阅读教学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罗儒全《中学文科》2001.10
[3]《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燕国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生创新思维启蒙训练》李敏 台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