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坐具造物工艺的考察比较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_xiao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国传统坐具造物技术中的构造结构特点与技术,活化应用于现代生活家具设计产品中,实践调查传统造物工艺,亲身体验文化浙江浓厚氛围,并在传统坐具传统造物技术的类别、内涵、应用和传统造物技术、如何延续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等专业研究方面有所提升。在活动中引导社会关注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开拓造物技术的创新创意。
  关键词:传统造物工艺;方材高扶手南官帽椅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87-1
  一、引言
  为了响应浙江财经大学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以2013年度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传统造物技术的中国结艺在家具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Y201329350,负责人:李瓯)为依托,由分团委书记及专业教师(课题负责人)带领学生骨干一行8人来到了浙江台州皤滩古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传统坐具造物工艺的考察研究,以古镇上传统家具样式最为丰富、保存也相对完好的妓院建筑(春花院)作为主要考查点,并以其中所设的南官帽椅(西厢房)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太师椅(正厅)、条凳(天井)、坐墩(闺房)作为比较对象,进行拍摄、测量、绘图、建模、比较等研究作业。通过大学生的实地基础调研,亲身体验文化浙江,乡野考察结合专业实践,以期多少可以看到皤滩古镇这个时代的木作(工艺)水平,一点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一点文化内涵,为专业实践积累一点宝贵的一手资料,活化应用于现代生活家具设计产品中。
  二、明式南官帽椅
  本文考察的主对象为皤滩古镇春花院西厢房内的明式方材高扶手南官帽椅,名称是历史风格结构特色地理派系造型加上功能的复合词:明是明代;明式是风格;方材是全身部件剖面为方形;高扶手是扶手后部位置特高,进步搭脑稍低,接近圈椅;南是地理,即江南,指苏州一带的工匠派系;官帽是造型分类;椅是有靠背(另附扶手)的坐具。名字非常复杂,但造型十分简洁,为硬木家具,属于扶手椅的一种,是外来扶手靠背椅逐渐汉化的产物,定型于宋代。功能主要是供房屋主人待客和学子读书所用的座椅。其长53厘米,宽40厘米,高100厘米。装饰部分集中在牙子(卷草拐子龙纹)、靠背(植物纹装饰和人物传说故事)两个部分,运用透雕和浮雕的工艺。
  三、坐具设计比较分析
  (一)明式南官帽椅与太师椅的比较分析
  太师椅是传统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来自宋代的圈椅,在春花院的正厅我们发现的是清代形制的太师椅,与方材高扶手南官帽椅相比重体量、重装饰、靠背与扶手及座屉基本保持三垂直,扶手较宽,后背有过多的装饰。太师椅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其椅背结构为三屏式,附加更多的繁琐装饰,不若南南官帽椅无论在用料、结构、造型乃至功能上都是为用功而设,绝无半点虚饰。
  (二)椅与凳的比较分析
  凳与椅同属于坐具,及家具的框架系统,发源于俎。但是椅和凳也有其分别,凳子古人用来“登”上床榻的踏“兀”所演变出来的坐具配置,后连同其他坐墩逐渐成为独立坐具。由于凳没有靠背,坐向随意,易于临时设置,多设于园林及闺房,因不够庄重,正式场合绝少应用。在座面上加设靠背,便成为了椅。靠背是凭几(在前、在侧)和腰几(在后)的概念进化出来,即坐具倚。不同于凳,椅的款式取决于不同的靠背,从手工到角度都十分重要,靠背斜度越大身心越松弛,越往后靠,社会性的参与成分就越低。
  此次考察我们在春花院中发现了两种凳:条凳(天井)和坐墩(闺房)。该条凳可坐8人,面板厚寸许,用柴木制成,除供人外,兼可承物。面板下,两侧面无牙条,不交圈,任其空敞,是民间简易的早发,犹存古意。坐墩,又名“绣墩”,用于室内(石制的或瓷质的用于室外)。该坐墩造型装饰,处处翻新,加有束腰,用材雕刻也相对精致。
  四、结语
  从古至今,中国坐具的设计与制作,凝聚了古代木作工艺的创意经典和技术精华。坐具的形制、尺度,受到特定居住条件下的人的特定生活方式影响;反过来,围绕各种特定功能的坐具,又形成了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坐具的结构与工艺,随着社会生产力及地方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坐的尺度,随使用者的居室空间而变化;家具的形制,随使用者的功能需要而变化;家居的装饰,随使用者的文化心理而变化,这些传统的造物工艺与理念都给了我们很多的设计启示。
  参考文献:
  [1]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三联书店,1989.
  [2]朱家晋.明清室内陈设[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3]崔咏雪.中国家具史———坐具篇[M].台北:明文书局,1990.
  [4]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5]王浩滢,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技术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瓯,浙江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的“新时期”是指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之后的一段时间总称。文化产业则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渐深入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之下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兴产业。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学界尚没有通行的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文化产业主要关注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传播,它是中国经济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和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构建文化软
期刊
摘要: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每个国家民族文化都各有不同。而当今社会网络娱乐游戏中的角色设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门分支,从每个设计的细节向我们完整展示了各个国家不同优秀传统。但传统和雷同相似的设计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容易引发人们的审美疲劳和口味变化。为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延续其命脉,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文化。就必须融入时尚元素的新鲜血液。本文通过对韩国当
期刊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柏拉图的“宇宙精神”说:对理想的信念和坚持是柏拉图的主要观念,柏拉图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观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黑格尔的理念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说的“理念”,就是“客观精神”,正是它,构成了世界的本原,世界万事万物,都是
期刊
摘要:本文着眼于皮兰德娄在《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中所探讨的关于戏剧艺术真实性的问题,主要从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和现实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皮兰德娄在舞台上所创作出的具有真实性的幻象演出。  关键词:戏剧;表演;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45-1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皮兰德娄具有独创性的一部戏剧。整出戏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步入了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的行列,创意园区的文化景观氛围营造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本文以厦门市沙坡尾要改造成“海洋文化创意港”为例,从“文化场景延续”的角度来入手,通过分析文化场景延续的意义和沙坡尾文化场景的内容,来阐述如何对沙坡尾文化景观的氛围进行营造与设计。  关键词:文化创意园区;文化景观;氛围营造;文化场景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如果用“规则”和“潜规则”来归纳世间万般行为,那约翰·尚利戏剧著作《怀疑》中的詹姆斯修女就是“规则”中的小绵羊,永远阳春白雪生活于童话之中,阿洛西斯修女是“规则”的守护神,严防“规则”下滑至“潜规则”,弗林神父则是“规则”与“潜规则”的游离者,穿行于二者间游刃有余,而穆勒太太是其中最清醒最痛苦的那个,她早已放弃了对“规则”的信仰,甘愿被“潜规则”奴役。一部《怀疑》,人生百态。  关键词:规则
期刊
摘要:通过阅读《民族音乐学概论》有关田野作业的内容,为泓口丝弦背景资料包括音乐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我们不像最初没有头绪地随意搜集,而是能够按照很规范的步骤,有条理地整理归纳,使得整个考察过程相对顺利。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音乐学概论;泓泓口丝弦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69-2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新兴的音乐学学科。虽然有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50年代创立的过程中,吸取了戏曲、武术、民间舞蹈,并借鉴芭蕾中对自己所需要的有益部分,后形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传统并被保存下来。然而,舞蹈艺术是与时代进步、不断创新的,因此舞蹈教学方法就要通过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为取得好的教学成绩不断找出取胜的突破口,继而进行立体扩展。那么,由于中国古典舞独有的舞种特性和自身的运动规律,其基训课作为培养中国舞蹈演员的基础训练
期刊
摘要: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的的歌唱就不能够称之为声乐艺术。演唱者只有在充分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渗透作品的感情色彩以及所需呈现的形式,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用音乐的形式诠释和表达出来。本文就情感在声乐作品中的应用为论题,结合歌剧《伤逝》中的选段《不幸的人生》来具体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声乐作品;情感;不幸的人生;  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本文以川北灯戏为例,提出了对川北灯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建议,以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危机感,端正认识,从而拿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川北灯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12-1  川北灯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分析和研究它的传承经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可资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