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2
  
  
   摘要 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包括适当和适度两个方面,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已基本构建起来了,但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真正落实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相应性原则
  
   一、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的含义
   所谓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是指刑事追究措施,尤其是与被追究人的基本权利密切相关的追究措施,在措施的种类和轻重上,必须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相适应。即对于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犯罪不能适用较轻的追究措施,对于情节轻微的犯罪不宜适用较重的追究措施。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适当和适度。所谓适当,是指刑事追究措施的种类应当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所谓适度,是指特定刑事案件所适用的刑事追究措施的种类应当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适当是对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质”的表述,适度则反映了对“量“的要求。
   二、域外各国刑事诉讼中的相应性原则
   在刑事诉讼领域,相应性原则表现为刑事追究措施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已经得到了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的普遍认可,并体现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
   (一)侦查阶段
   《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12条第1款规定,审前羁押一般只适用于那些涉嫌犯有重大犯罪行为的嫌疑人,如果与案件的重大程度和可能的刑罚、矫正及保安处分不相称的,则不允许适用审前羁押[1]。在决定是否延长羁押期限时,也体现了必要原则。根据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08条第1款的规定,羁押期限是从申请日起的10日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检察官的申请,法官可以适当延长羁押期限。[2]除了对于人身强制措施之外,各国对证据保全措施、侦查措施也都做了规定。如美国在1968年制定的《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条例》中规定,电子监听只能针对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犯罪侦查[3]。
   (二)起诉阶段
   域外各国及地区一般都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检察官在审查决定是否起诉时,对于罪轻的轻重进行权衡,对于一些轻微的犯罪,认为不需要起诉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在美国,檢察官根据案情的轻重和现有证据的多少和质量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特别是对于一些较轻的案子,检察官往往决定免于起诉。[4]在法国,起诉程序也与罪行轻重相适应,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采取不同的起诉程序。轻罪、违警罪案件的起诉方式灵活,手续简单,而重罪案件则必须经过上诉法院刑事审查庭的起诉审查[5]。
   (三)审判阶段
   在审判阶段,相应性原则主要表现为针对不同情形的案件涉及不同的审判程序,比如简易程序。目前,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都针对一些简单、轻微案件确立了用处刑命令程序,法院或法官只对检察官提出的书面申请和案件进行审查即可对被告人处以罚金等轻微刑罚。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采取辩诉交易来对于审判程序进行简化。被告人一旦做出有罪答辩,法官就可以直接对被告人定罪和处刑。即使采取的模式不同,但是两大法系国家这些简化审判程序的做法都体现了相应性原则的基本精神。
   三、相应性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我国自1996年对刑事法进行了修改,对强制措施予以了合理配置,并设立了不起诉制度和简易程序,这些都体现了相应性原则的精神。但是在司法实践层面,我国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往往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在侦查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首先,在立法层面上,我国刑诉法明确规定了进行逮捕的条件。逮捕为一种限制人身权利的严厉的强制措施,应该是在其他的强制措施无法保证避免带来社会危险时才应该采取的。然而在司法实践方面,我国逮捕的高使用率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使是面对一些很轻微的案件,侦查机关往往也不会采取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这种强制措施,为了怕犯罪嫌疑人逃跑承担责任,或者为了审讯起来方便,往往都将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
   其次,对于有关技术侦查的适用条件和程序,我国法律也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及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都没有对御用技术侦查手段及如何适用由此获得的材料作出规定。这种立法状况与我国刑事诉讼实践的需要是不相符的。对于一些简单轻微的犯罪案件,如果也采用监控、监听等手段,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基本人权,更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有违相应性原则。
   另外,同样的情形还存在于不起诉制度之中。虽然刑诉法规定了“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不起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这种酌定不起诉的态度一直是有所顾虑,即使是对于一般的轻微犯罪一般也不会不予起诉,酌定不起诉的使用率极低。
   总之,相应性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虽已基本构建起来,但在实践中仍产生了上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真正落实保障人权这一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使得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真正做到二者并重, 使得人权保障理念深入到执法人员的观念之中。
  
  参考文献:
  [1]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北京:方正出版社.2000:178.
  [2]彭勃.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88.
  [3]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81.
  [4]卢永红.国外刑事诉讼法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22.
  [5]程荣斌.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近年来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频繁出现的种种网络犯罪行为,已经向我们发起了挑战。但仅靠技术与管理的手段是不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如何从立法上完善网络犯罪进而防范和制止日益增加的网络犯罪行为,成为现代犯罪刑事法律对策研究领域的紧要课题。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立法  一、网络犯罪概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国内每年亲子鉴定的具体案件数量与日俱增,申请开展亲子鉴定项目的司法鉴定机构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对于亲子鉴定的法律规制却仍是我国法律的空白点,我国急需一个亲子关系法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亲子鉴定所涉及的繁多的权利之中,应以未成年人的权利为核心,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以未成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要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拥有的最经常的一种权力,目前很多学者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监督关系研究深入,但对于司法权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尊重这一领域却涉足不深,争议颇多。以下从司法实践和立法中司法权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尊重等方面阐述自我的拙见。   关键词 司法 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要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日益增多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还造成了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精神损害。但中国关于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并无明确规定,这使许多受害人得不到充分及时的救济,因而对中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民事再审程序又称为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能够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当事人。当事人申请再审,由法院审查后决定再审,实际上再审程序的启动权仍然属于法院。而法院、检察院的再审启动权,均属于公权力的范畴。法院提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要 由于法律自身的局限行,使得在法律适用中必须要进行解释。本文首先是对于我国司法解释的由来进行了整理,然后对司法解释“立法化”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以归类,并论述了我国法律解释未来发展所要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法律解释权 司法解释 立法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國现行未成年监护制度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偏离了设立监护制度的初衷,因此构建我国的未成年监护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监护制度 亲权 监督机构     一、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律定义   监护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刑事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对于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借鉴两大法系的立法经验,在法律真实说的基础上确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   关键词 刑事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刑事证明标准的概述  (一)证明标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要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纠纷随之出现,应运而生的是种类繁多的纠纷解决机制,如早期的自决、调解,发展到后期的仲裁、诉讼等等。这其中,调解兼具了自愿性和强制性双重特点,是解决纠纷的一种良好途径。本文从比较法的考察角度出发,拟就我国的法院调解和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做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要 以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标志,我国正式把醉驾纳入刑罚,这反映了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措施,严厉查处酒后驾驶,最大限度的规范交通秩序,维护道路安全,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通过法律法规严惩酒驾,不禁引起了学界的探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醉驾入刑一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