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哇,好漂亮哦!”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拉开序幕(我展示的是一个用Flash制作的网页横幅),学生们的求知欲溢于言表,一改以往想着玩游戏、上网聊天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势如破竹,教学效果也明显得到了提高。这使我充分意识到——“让信息技术课美起来”的重要性,“美”的信息技术课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好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课得以成功的要素之一。
设计“美”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把兴趣比喻成炸药。他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爆炸得干干净净”。其实,炸药的威力毕竟有限,而兴趣的效能却无法估量。一旦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教学目的也就达成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到一个较综合的任务(即案例)中去,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如在Word的教学中,我用上一届学生所制作出的电子板报(当然有我后期改进的成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冲动,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板报中的图文混排一定要以美观、有趣、实用为原则,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会适得其反;再如,在Flash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书中实例的美观度也有欠缺的情况,在课前一定要设计出足以吸引学生的案例,让学生在赞叹声中产生求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教学中的关键是创设特定情境,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创设具有艺术美感的情境,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起来。例如,我在讲解框架网页的制作时,先在课前收集一些好的素材作品,经过整理,让它们构成一幅幅无比精美的图画,并分类制作到框架网页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让他们被深深吸引着,完全陶醉,我则在学生面前扮演一个图片收藏爱好者的角色,将我所收藏的美丽图片与大家分享,从而引导学生也将自己的收藏用框架网页展示出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了新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处理信息的的水平,还有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寻解决的办法。
制造“美”的悬念,得到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设置的能够引起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建立遐想空间的问题,由它引发的教学即所谓悬念教学。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自己去主动探究的愿望,实际是源于教师巧妙的悬念铺陈和问题引领。好的教学来源于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其本质就是有价值的悬念,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悬念,是课堂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并找寻清除“悬念”的方法,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进行中的时刻、课堂与课堂之间能有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让学生从处理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在编制“成绩统计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在上述过程中,时时给学生制造一些空白地带,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新知识)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我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学生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再一次领会到Excel的妙处。
总之,让信息技术课“美”起来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追求与向往的,它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教学魅力。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学生精力集中了,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而魅力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把握住每一个反思与总结的机会,做个教学的有心人,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方面入手,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这样,“美”的课堂才能成为现实。
设计“美”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把兴趣比喻成炸药。他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爆炸得干干净净”。其实,炸药的威力毕竟有限,而兴趣的效能却无法估量。一旦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教学目的也就达成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到一个较综合的任务(即案例)中去,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如在Word的教学中,我用上一届学生所制作出的电子板报(当然有我后期改进的成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冲动,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板报中的图文混排一定要以美观、有趣、实用为原则,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会适得其反;再如,在Flash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书中实例的美观度也有欠缺的情况,在课前一定要设计出足以吸引学生的案例,让学生在赞叹声中产生求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教学中的关键是创设特定情境,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创设具有艺术美感的情境,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起来。例如,我在讲解框架网页的制作时,先在课前收集一些好的素材作品,经过整理,让它们构成一幅幅无比精美的图画,并分类制作到框架网页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让他们被深深吸引着,完全陶醉,我则在学生面前扮演一个图片收藏爱好者的角色,将我所收藏的美丽图片与大家分享,从而引导学生也将自己的收藏用框架网页展示出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了新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处理信息的的水平,还有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寻解决的办法。
制造“美”的悬念,得到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设置的能够引起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建立遐想空间的问题,由它引发的教学即所谓悬念教学。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自己去主动探究的愿望,实际是源于教师巧妙的悬念铺陈和问题引领。好的教学来源于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其本质就是有价值的悬念,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悬念,是课堂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并找寻清除“悬念”的方法,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进行中的时刻、课堂与课堂之间能有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让学生从处理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在编制“成绩统计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在上述过程中,时时给学生制造一些空白地带,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新知识)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我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学生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再一次领会到Excel的妙处。
总之,让信息技术课“美”起来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追求与向往的,它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教学魅力。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学生精力集中了,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而魅力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把握住每一个反思与总结的机会,做个教学的有心人,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方面入手,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这样,“美”的课堂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