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的这一杯酒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尤如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亮相,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一出场,便赢得满堂喝采。在咸亨酒店这个缩微社会中,“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专利,“穿长衫”则享有到酒店里面“慢慢地坐喝”的特权。而孔乙己却一箭双雕“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奇怪的装扮,独特的站姿,显示了孔乙己与社会格格不入,也显示了他被社会孤立的尴尬境地。他不屑与短衣帮为伍,可又挤不进丁举人们的圈子,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却又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窘。他迂腐,麻木,可怜又可悲。咸亨酒店里的人耻笑他,有些读者甚至也笑话他。很少有人考虑孔乙己为什么喝酒,而文中写孔乙己喝酒的文字有十处之多,甚至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来也是为了喝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孟德的诗是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的。因此,孔乙己的“好喝懒做”,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他愁苦心理的依赖和寄托,是他内心痛苦的外在反应。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笑之人亦必有可悲之处。下面就借咸亨酒店的这一杯薄酒,走进孔乙己的内心深处。
  一、借酒消愁
  “没有进学”是孔乙己心中的最痛,而要进学已没有任何希望。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形下,孔乙己只有借酒来麻醉痛苦的神经,消解内心的忧愁。可是,周围的人偏偏不停地捉弄他,取笑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利语如刀,直刺孔乙己痛苦得几乎麻木的神经。锥心之痛使他“颓唐不安,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痛苦万分的他根本无力招架众人恶意的嘲讽,只能任人揭他痛苦的伤疤一次又一次。借酒消愁愁更愁,这种痛苦有几人真正了解?
  二、寻找尊严
  孔乙己是读过书的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深入骨髓。他有一肚子的书,应该说不能叫学问,可在孔乙己那里就叫学问,因为没有“进学”,找不到施展学问的天地,他只有借酒来显示自己所谓的渊博。酒是麻醉剂,也是兴奋剂,正所谓酒壮英雄胆,没有酒,武松打不死老虎。然而生活中的武松毕竟太少了,多少失意的人只有在酒后方显出“英雄本色”,孔乙己也不例外。他要借酒找回他读书人的尊严,所以他在众酒客嘲笑他“又偷了人家的东西”的时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置若罔闻,故作镇定,显得清高而孤傲。満口的之乎者也,“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教小伙计“回字的四样写法”,这些都是他卖弄学问的表现,可惜没人认同,更没人欣赏,他得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与冷落。他只能在酒意微醺中,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三、寻找温暖
  生活在人世间,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再孤芳自赏的人,也要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人间温情。孔乙己渴望与人交流,渴望人间温暖。他不在家喝闷酒,而是到咸亨酒店来喝酒就是他希望融入社会的心理反映。当然,我们不知道孔乙己的家在哪里。可是,孔乙己却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沟通。他的之乎者也无人能懂,众酒客的嘲弄让他狼狈不堪,酒店掌柜的取笑让他尴尬万分,他只有同小孩子说话,可小伙计对他冷冰冰,甚至于不理不睬,而最小的孩子只盯着他的茴香豆。孔乙己找不到朋友,更找不到知己,他只能孤零零地、昏惨惨地斯人独憔悴了。可以说,在咸亨酒店这个微型社会里,除了酒是温的,还是羼了水的,孔乙己得不到半点人间的温情。
  以酒作为切入点走近孔乙己时,才发现这个人物是如此的可悲可怜可叹。在那样的艰难时世,酒成了孔乙己唯一的慰藉和依賴,虽然买醉不得,尊严不再,慰藉不能,他却瘾君子般欲罢不能,最终恶性循环,直至循环不动,悲惨死去。
  在揭露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时,在抨击冷漠社会的残酷时,在批判孔乙己的迂腐麻木时,能否掬一把同情泪,献给那些曾经失意痛苦过、现在依然失意痛苦着的卑微的灵魂呢?
其他文献
在普通中学,弱势班的成因大抵是由于纪律差、不思学习的学生多且形成了一股风气。有相当多学生认为:反正我不能考到好大学,我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地浪费精力,说不定高中毕业出去我还能移民。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怠学之风愈来愈严重。因此,弱势班的学生只是主观上对学习的认识有问题而已,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这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法,争取在最后的高考中让他们都出现大幅度的进步。
期刊
近期,一档电视节目火遍大江南北,那就是——中国诗词大会。它似乎让在世俗中汲汲追求功名利禄的凡夫俗子们看到了一点希望: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当有诗和远方。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随心而为呢?又有几人舍得放弃当下的利益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呢?又有几人能静心沉醉于文学之殿堂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得不承认这是教育的悲哀。应试的语文课堂只是学生借以升学的工具和场所罢了,早已脱离了教育之本源。否则,
期刊
山东省语文高考明年与全国接轨,而全国卷近几年在作文方面的改革有目共睹,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推动高中作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必将成为未来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成为我们今后作文教学的航向标。学生刚接触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切较为陌生,这和写惯了的新材料作文有很大的不同。而要写好此类作文,就必须读懂材料及其含意,审清任务要求。为此,谈三方面感悟,希望对学生的审题立意有所帮助。  第一方面 审读要求
期刊
一看這个题目,大家一定瞪大了眼睛,感到莫名其妙吧!是啊,只听说军长、师长、市长、班长……却从没听说过“门长”。我们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官,他就是郭笑吟。  郭笑吟每天都来得很早,老师见他憨厚可靠,就让他掌管我们班的钥匙。从此,他的脖子上就多了一条特制的“项链”。于是,“门长”这个比芝麻官还小几十倍的官职,就成了他的雅号。  半年多了,郭笑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来到学校开门,从不让
期刊
小学生幼稚,好哄;高中生成熟,明事;只有初中生懵懂,难教。这些都折射出初中学生管理教育的辛苦,在社会的转型期恰恰遭遇人生的转型期,“双重转型”致使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就有了许多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和心智波澜。这也衡量着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的变化,它要求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因时而变,乘势而上”,用完美的人格给学生做好榜样,以真诚的人性关怀来呵护帮助学生,促进
期刊
“淅淅沥沥!”一个女孩子独自走在惨白的雨帘中。  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胸有成竹地掀开卷子。可是,这现实是残酷的,如一把匕首,插进我的心里,我一次又一次的苦战题海,一次又一次地苦背资料,头晕脑胀,而我的成绩,却像那流星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那试卷上的红叉叉,一下子把我的心给包住了;又像是一片沼泽地,我拼命地挣扎,却越陷越深。  顿时,我的眼里被丝丝不知名的液体给包围住了,蠢蠢欲动,虽然我尽力忍
期刊
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能让事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能使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可感性……但进入高年级后,很多学生的作文还停留在基本交代情节上,平铺直叙的现象严重。追根究底,是源于习作时忽略了细节描写。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就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指导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阅读之活水,悟细节之美好  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在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开创新的作文模式,解开束缚学生手脚的绳索,让学生走出课堂圈子,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作文面向生活呢。  一、努力开创作文新领域  创作的冲动来源于人对生活的热情,如果学生在下笔前对周围的事物没有认识,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是不能够写出文章来的。因此,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教
期刊
“读·记·察·思·练”是从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功能的角度提出来的,当然,其间离不开教师的组織、指导、引发、督促、评述、解惑的主导作用。本来,在课文较小的进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记、察、思、练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应是语文教师的常规要求。但不少人的意识淡化了、模糊了、松懈了,甚至麻木不仁,差失自然在所难免了。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正确的态度呢?  第一、认真阅读  做学生的总得要读书,
期刊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如絮的白云,醉红的太阳挂在西边,尽情地向人间挥洒着自己的光辉。洒落于地上的光斑,随着阵阵微风,忽闪跳跃,演绎着光的生命。  正在操场上骑自行车的我突然被妈妈叫住:“丁心一,今天我们要去古溪一次,外婆说给我们准备了一点蔬菜,还煮好了一锅你最爱的红烧肉。”我一听到红烧肉,立刻回忆起外婆煮的红烧肉,那香味酸甜香浓,那口感绵软爽滑,凝聚升华,让我的每个味蕾都发出满足的呻吟……妈妈的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