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谈学生研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无论是从课文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极好载体。现笔者以它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经研究后学生认定“为什么伯父会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这一问题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以此突破重点,集中了“研究”的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一件事(板书:谈《水浒传》)。你觉得哪些句子值得研究?”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管是小组学习,还是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最后得出两个句子值得研究:“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接着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研究阅读这两个句子,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和研究性地讨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使学生品味出鲁迅先生在夸自己“记性好”时,实际上是在批评“我”读书“囫囵吞枣”。虽然伯父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我”知道,伯父是在教育“我”要认真读书,在这同时,伯父不愿伤“我”的自尊心,这是伯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因此使“我”感受到“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当学生在研究遇到困难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鲁迅先生关爱青少年的有关资料,还有目的地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因为伯父关心爱护青少年,所以得到的爱戴。”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青少年的爱戴。
  
  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在学习第二件事(谈“碰壁”)时,着重研究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学生以前一件事的学习方式来研究阅读这一件事。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因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教师就作了巧妙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鲁迅先生说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鲁迅先生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因此得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士的爱戴。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研究”主题“为什么伯父会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突出重点、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国上下大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风气下,本文从另一角度谈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该不该具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该,那又是怎样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师 创新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较为特殊,他们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客体主要有教材和学生,而教师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主要手段和活动则是教学。随着教改的步伐,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那么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到
期刊
语文,在基础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受“重理轻文”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鼓不起学习劲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启动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索,笔者认为:学生的领悟能力虽各有不同,但要把学生吸引住,启发他们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挖掘和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体育作为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
期刊
有人戏言:“中职师,尴尬师。”不在其中,不知其味,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深有同感。中职语文真的挺难教,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益低,课堂上多讲也不是,少讲也不是。但现实就是如此,难过无益,埋怨也无用。我想我们最需要做的应是积极的思考。    思考之一:“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该怎样组织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教学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
期刊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个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的问题。语言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从深层次体现了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的高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风格和个人语言风格。并且,这种语言风格一旦形成,就沉淀为语文教师的个人语言习惯,而一种良好的个性鲜明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表达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故而,优美的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笔者从
期刊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唐山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胡中柱先生就倡导作文教学讲究“多做少批重讲评”。二、三十年过去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最近笔者听了几节作文讲评课,感觉很不尽如人意。具体说来存在如下问题:    1、作文讲评模式化    这几节课尽管命题类型、文章体裁、写作要求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同的教学步骤,即概括评述上次作文的优缺点,教师朗读学生范文并简单评议,布置本次作文并稍加指点,最后学生
期刊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信息已高度一体化,“日新月异”已不能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瞬息万变”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封闭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知识经济社会呼唤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早日诞生、早日成熟,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期刊
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认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语文教学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  1、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  在《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积极作用,从不同角度促进学习迁移。下面本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类比迁移,注意发现共同成份    当一种学习情境同另一种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份时,才能相互影响,产生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类比,努力探讨概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地依据规律,辩认眼前的问题,实现同化、顺化,达到迁移。例如:立体几何的许多概念、知识点可和平面几何的概念、知识点进
期刊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目标和建议不仅要求小学习作课堂教学要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而且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如何构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研究,素来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有“让生活走进语文习作课堂”之说,有“研究性作文教学”之见,还有“构建交往作文,关注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