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的今天,“关爱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小学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关爱教育,培养他们的关爱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为分析了当前小学生关爱意识缺乏的现状和原因,并针对如何开展小学生关爱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关爱意识;关爱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一、 小学生关爱意识缺乏
众所周知,“关爱”的范围很广,不光是去关爱我们身边的人,也包括对动植物、生态环境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爱。
尽管在小学的德育课本中也提到了一些基本的“爱祖国,爱人民,尊敬长辈,关心同学”等内容,但很多小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关爱”的内涵,往往只是片面的以为只要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就是真正做到了“关爱”。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小学生们往往被视为家中的小皇帝,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中长大,关爱意识极其缺失,很多小学生甚至连起码的关爱他人都做不到。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生态环境,放学后成群的去池塘捉蝌蚪,去草坪挖蚯蚓,随意采摘路旁的鲜花,肆意践踏路旁的草地和植被;在社会上,他们不懂得去关爱弱势群体,公交车上不懂得为老弱病残和孕妇让座,路上碰到老人或小孩摔倒,也不会主动去搀扶,碰到生活贫困的乞讨者更不会去怜悯和援助;在学校,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和理解身边的人,不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周围的同学发生矛盾,看到有些同学的某些缺陷,还会去嘲笑和模仿;在家里,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体谅长辈,饭菜不合胃口会发脾气,从来不做家务,对于父母的生日更是鲜少有学生会记得。
上述种种现象,都反映出目前我国小学生关爱意识的缺失。虽然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也懂得一些关爱,但是总体来说,他们还是习惯处于被别人关爱的位置,对于如何主动去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磨练。
二、对小学生开展关爱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得好,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这些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起码的关爱意识都没有的话,将来怎么能很好的去建设我们的国家呢?关爱意识的缺失,也就是德育的缺失,说明我们的道德教育存在漏洞和问题。小学生思想单纯,他们就犹如一张张白纸,天真而没有污点。这些“白纸”上描绘怎样的图案和色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很可能因为此时所受教育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从小学阶段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创造关爱环境,营造关爱氛围,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不仅关系到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关爱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的去引导他们,教会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爱”,“为什么要爱”,“如何去爱”,他们才会健康的成长,才会真正成长为身心完备的人,才能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如何开展小学生关爱教育的建议
1、优化社会的人文环境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关爱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宣扬关爱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关爱身边的人和事,让社会充斥着温暖的人文关爱氛围。例如,电视台可以多播放一些具有关爱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比如动画片和电视剧的制作可以多加入“关爱”的精神,也可以针对关爱教育制作一些公益广告;报纸也应多报道一些社会上充满关爱色彩的典型事例;社区可以多举办一些关爱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评比活动,让小学生在这样一种充满关爱的大环境下得到熏陶和学习。
2、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对于小学生关爱教育尤为重要。学校也应该协同社会一起,建立起一种充满关爱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小学生都觉得关爱他人是一种必备的品德。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正确处理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能为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学校必须保证每周有充足的课时来进行道德教育,要不定期的举办一些道德教育知识竞赛,同时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书本教授德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真正去尝试关爱的快乐。例如少先队大队可以带领同学们去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们送温暖,还可以带领同学们去街头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等等,这些具体的关爱行为,可以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到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事情,真正品尝到关爱的甜味;学校还可以在班会上开展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有意义的共同探讨中,更加深刻领会关爱的内涵。
3、提高教师素质
老师作为关爱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之一,在关爱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品德,准确理解关爱教育的内涵和形式,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品德。在关爱教育中,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约束好自己的言行,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榜样,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带动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关爱,为什么要关爱别人,怎样关爱别人。比如教师带头去植树,关爱环境,带头为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捐款,还可以带头去小动物保护中心做义工,让学生真正意识关爱小动物也是一种关爱等等。这些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对于小学生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除了学校以外,家庭是另一个培养关爱意识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在家里,往往是以家长的言行为参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更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爱氛围,这不光是让孩子在关爱的氛围中成长,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关爱的品质。家长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也应注重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关爱的意识。例如家长可以时常给孩子讲一些具有关爱美德的故事;家里有老人,家长带头孝顺老人,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关爱老人的道理;家里有宠物,家长就应该爱护和善待宠物,让孩子明白小动物也是生命,也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孩子去蚯蚓,捕蜻蜓,家长就应该耐心教导,告诉孩子蚯蚓和蜻蜓都是益虫,如果捕捉它们,将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利。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中,孩子的关爱意识就会慢慢培养和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关爱意识;关爱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一、 小学生关爱意识缺乏
众所周知,“关爱”的范围很广,不光是去关爱我们身边的人,也包括对动植物、生态环境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爱。
尽管在小学的德育课本中也提到了一些基本的“爱祖国,爱人民,尊敬长辈,关心同学”等内容,但很多小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关爱”的内涵,往往只是片面的以为只要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就是真正做到了“关爱”。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小学生们往往被视为家中的小皇帝,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中长大,关爱意识极其缺失,很多小学生甚至连起码的关爱他人都做不到。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生态环境,放学后成群的去池塘捉蝌蚪,去草坪挖蚯蚓,随意采摘路旁的鲜花,肆意践踏路旁的草地和植被;在社会上,他们不懂得去关爱弱势群体,公交车上不懂得为老弱病残和孕妇让座,路上碰到老人或小孩摔倒,也不会主动去搀扶,碰到生活贫困的乞讨者更不会去怜悯和援助;在学校,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和理解身边的人,不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周围的同学发生矛盾,看到有些同学的某些缺陷,还会去嘲笑和模仿;在家里,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体谅长辈,饭菜不合胃口会发脾气,从来不做家务,对于父母的生日更是鲜少有学生会记得。
上述种种现象,都反映出目前我国小学生关爱意识的缺失。虽然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也懂得一些关爱,但是总体来说,他们还是习惯处于被别人关爱的位置,对于如何主动去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磨练。
二、对小学生开展关爱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得好,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这些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起码的关爱意识都没有的话,将来怎么能很好的去建设我们的国家呢?关爱意识的缺失,也就是德育的缺失,说明我们的道德教育存在漏洞和问题。小学生思想单纯,他们就犹如一张张白纸,天真而没有污点。这些“白纸”上描绘怎样的图案和色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很可能因为此时所受教育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从小学阶段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创造关爱环境,营造关爱氛围,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不仅关系到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关爱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的去引导他们,教会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爱”,“为什么要爱”,“如何去爱”,他们才会健康的成长,才会真正成长为身心完备的人,才能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如何开展小学生关爱教育的建议
1、优化社会的人文环境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关爱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宣扬关爱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关爱身边的人和事,让社会充斥着温暖的人文关爱氛围。例如,电视台可以多播放一些具有关爱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比如动画片和电视剧的制作可以多加入“关爱”的精神,也可以针对关爱教育制作一些公益广告;报纸也应多报道一些社会上充满关爱色彩的典型事例;社区可以多举办一些关爱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评比活动,让小学生在这样一种充满关爱的大环境下得到熏陶和学习。
2、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对于小学生关爱教育尤为重要。学校也应该协同社会一起,建立起一种充满关爱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小学生都觉得关爱他人是一种必备的品德。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正确处理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能为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学校必须保证每周有充足的课时来进行道德教育,要不定期的举办一些道德教育知识竞赛,同时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书本教授德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真正去尝试关爱的快乐。例如少先队大队可以带领同学们去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们送温暖,还可以带领同学们去街头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等等,这些具体的关爱行为,可以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到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事情,真正品尝到关爱的甜味;学校还可以在班会上开展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有意义的共同探讨中,更加深刻领会关爱的内涵。
3、提高教师素质
老师作为关爱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之一,在关爱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品德,准确理解关爱教育的内涵和形式,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品德。在关爱教育中,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约束好自己的言行,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榜样,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带动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关爱,为什么要关爱别人,怎样关爱别人。比如教师带头去植树,关爱环境,带头为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捐款,还可以带头去小动物保护中心做义工,让学生真正意识关爱小动物也是一种关爱等等。这些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对于小学生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除了学校以外,家庭是另一个培养关爱意识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在家里,往往是以家长的言行为参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更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爱氛围,这不光是让孩子在关爱的氛围中成长,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关爱的品质。家长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也应注重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关爱的意识。例如家长可以时常给孩子讲一些具有关爱美德的故事;家里有老人,家长带头孝顺老人,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关爱老人的道理;家里有宠物,家长就应该爱护和善待宠物,让孩子明白小动物也是生命,也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孩子去蚯蚓,捕蜻蜓,家长就应该耐心教导,告诉孩子蚯蚓和蜻蜓都是益虫,如果捕捉它们,将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利。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中,孩子的关爱意识就会慢慢培养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