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高效课堂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出现了“微课”的教育方式,针对巧用“微课”在课堂上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21-01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的、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尝试将微课用于课堂学习、课下辅导等多个环节,对提高高效课堂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微课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培养和发展阶段,课堂上他们不会像中高年级学生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他们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抽象的想象去加以理解,利用微视频,就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用40分钟打造高效课堂。
二、“五巧”运用打造高效课堂
(一)巧用微课达成教学四维目标
微课的主要作用是“解惑”而非单纯的“授业”,传统的教学方式未必能将四维目标在一堂课上全部实现。而微课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设计,它短小精炼,一般只讲解一两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清晰,易学。用灵活的方式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可寻的规律。教师还可以根据的教学意图,利用微课将教师的个性、情感以及价值观直接的表现出来。面对文中出现的某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拓展,完成知识的升华和运用。这样,借助一节微课,教学的四维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二)巧用微课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略显滞后,眼下恰逢“微”时代来临,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打破了课堂的条条框框,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逐渐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每节课教师可以根据的教学内容制作出1~2个微课视频。对于重要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在课堂上通过大屏幕播放相关的视频。在播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交流收获,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时,孩子们七嘴八舌,没有一位同学能说全面,勉强能说出来的也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前做了一节微课,帮助学生认识了读书的正确方法,分别为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又以课文为例,分别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讲解。针对笔记法,借助图像演示,介绍了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就这样,短小精悍的微课既能帮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又省去了繁琐的教学过程。
(三)巧用微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当堂解决不了,课下老师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拓展,上传到网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微课内容被永久保存,根据不同学情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可以随时点播,随时随地学习,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的特点随时停顿,重复播放,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课后在微课中的出现的每一个议题和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再学习,再巩固,再运用。老师变成了服务学生的服务者,学生点餐式的学习,既有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巧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文件,集合了文字、声音、画面这三部分,它以一种新媒体形式,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插入微课的使用,就成功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微课具有“短、小、少”等特点,在只有短短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掌握,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而且简单易学,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微课转变教师观念
“微课”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人这一理念。教师不可以再以教材为依据,先设定教学目标,一而贯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它要求教师做到“目中有人”,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要,主张针对性地教学、个性化地学习。所以,微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自我成长”的理念,在分享、交流中运用,微课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实现团队互助、共同提升。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微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正在震撼着我们的传统课堂,撼动我们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导学前置、学习进度自控、作业指导定向的模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师的作业指导,打造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翻转课堂与微课》倪牟双王建勋.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金陵.
[3]华东师范大学《翻转课堂教学》马九克.
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陕西安康人,职称,二级,研究方向:微课与课堂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21-01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的、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尝试将微课用于课堂学习、课下辅导等多个环节,对提高高效课堂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微课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培养和发展阶段,课堂上他们不会像中高年级学生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他们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抽象的想象去加以理解,利用微视频,就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用40分钟打造高效课堂。
二、“五巧”运用打造高效课堂
(一)巧用微课达成教学四维目标
微课的主要作用是“解惑”而非单纯的“授业”,传统的教学方式未必能将四维目标在一堂课上全部实现。而微课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设计,它短小精炼,一般只讲解一两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清晰,易学。用灵活的方式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可寻的规律。教师还可以根据的教学意图,利用微课将教师的个性、情感以及价值观直接的表现出来。面对文中出现的某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拓展,完成知识的升华和运用。这样,借助一节微课,教学的四维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二)巧用微课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略显滞后,眼下恰逢“微”时代来临,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打破了课堂的条条框框,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逐渐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每节课教师可以根据的教学内容制作出1~2个微课视频。对于重要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在课堂上通过大屏幕播放相关的视频。在播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交流收获,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时,孩子们七嘴八舌,没有一位同学能说全面,勉强能说出来的也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前做了一节微课,帮助学生认识了读书的正确方法,分别为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又以课文为例,分别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讲解。针对笔记法,借助图像演示,介绍了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就这样,短小精悍的微课既能帮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又省去了繁琐的教学过程。
(三)巧用微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当堂解决不了,课下老师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拓展,上传到网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微课内容被永久保存,根据不同学情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可以随时点播,随时随地学习,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的特点随时停顿,重复播放,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课后在微课中的出现的每一个议题和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再学习,再巩固,再运用。老师变成了服务学生的服务者,学生点餐式的学习,既有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巧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文件,集合了文字、声音、画面这三部分,它以一种新媒体形式,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插入微课的使用,就成功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微课具有“短、小、少”等特点,在只有短短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掌握,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而且简单易学,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微课转变教师观念
“微课”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人这一理念。教师不可以再以教材为依据,先设定教学目标,一而贯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它要求教师做到“目中有人”,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要,主张针对性地教学、个性化地学习。所以,微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自我成长”的理念,在分享、交流中运用,微课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实现团队互助、共同提升。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微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正在震撼着我们的传统课堂,撼动我们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导学前置、学习进度自控、作业指导定向的模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师的作业指导,打造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翻转课堂与微课》倪牟双王建勋.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金陵.
[3]华东师范大学《翻转课堂教学》马九克.
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陕西安康人,职称,二级,研究方向:微课与课堂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