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赵彤言为了研究蚊子养蚊子,常常到野外裸露自己的肢体作诱饵,吸引蚊子,捕捉蚊子。蚊子多时一只鞋上趴了200多只。别人躲避蚊子犹恐不及,而她偏偏去蚊子多的地方。
赵彤言说,去野外采集蚊种,采集得越多越好,回来后或在实验室养殖,或采集标本,或分离病毒,都需要大量蚊子标本,要多抓蚊子,人是最好的诱饵。
抓蚊子,要藏在草丛或者水边,待蚊子落在身上开始叮咬时再抓。可是这时打死蚊子容易,抓活的就不那么容易了。赵老师他们又是怎样捕获小小的活蚊子呢?
赵彤言的经验是蚊子没叮人的时候不容易抓,蚊子的口器插入皮肤后,它要跑就没那么快了,这时候最好抓。但是,现在也有其他诱蚊方法,比如二氧化碳诱捕器等新的捕蚊设备。在蚊子特别多的地方,比如苇湖或者是沼泽地区,一小时可以抓几千只。还要看捉来蚊子作什么用途,比如种类调查,要做成标本,就不一定要保留活体蚊子;如果实验室需要培养蚊子以供研究,需要蚊子繁殖下去,那就需要活的了。
抓回来的蚊子和孑孓放到养殖室里分开养殖。孑孓是蚊子蛹化之前的幼虫,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它们生活在水里,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孑孓经4次蜕皮后发育成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蚊。在成蛹阶段,研究员用吸管把蛹放入养殖成蚊的箱子里。那么,这些孑孓和成蚊赵老师用什么来喂养呢?
为了保证蚊子的正常繁殖,在实验室里给孑孓喂食配好的饲料,其中有糖、酵母粉、猪肝粉等。孑孓变成蛹后,就转移到笼子里,孑孓羽化后,仍需要营养物质,我们用棉球蘸蔗糖水或葡萄糖水放进笼子里去,蚊虫吸食糖水,能够存活很长时间。雌蚊和雄蚊交配5天以后,就会给它们喂血。
设一个保持37℃的喂血器,在上面加上一层模拟皮肤的膜,蚊子就透这个膜吸下面的血。
被抓回的蚊子真是进了天堂,不愁吃愁喝,还有保持最适宜它们生存的温度、湿度的生活环境。难以让人相信的是赵老师等人有时候还要把手臂伸进喂蚊器里去,用自己的血喂食这些蚊子。
赵彤言说,从野外抓回来的蚊子在实验室作为养殖株保存下来比较困难,比如按蚊子在野外吸猪血、鸡血、牛血。将蚊子采回实验室后,要保证让它存活下去,我们研究人员就只好把胳膊伸进去喂它们。
赵彤言对蚊子非常熟悉,她发现了不少蚊子的秘密,一眼就能分辨出蚊子的雌雄。她说,从蚊子的触角区分,雄蚊子的两个触角毛茸茸的像两把刷子,雌的触角像两根天线。
在多年养蚊子和观察蚊子的过程中,赵彤言还发现了蚊子的一些有趣的习性,通过了解蚊子这些奇怪的习性,可以让大家避开蚊虫多的地方,减少被蚊子的叮咬。
赵彤言说,蚊子不是群居的,只是在交配期傍晚的时候,蚊子才在群舞中交配。
不同的蚊子有不同的飞行距离,有人观察大概90%的蚊子,都会在50米的范围内活动,最远可以飞500米左右的距离。有人给三代喙库蚊做荧光色彩标记释放实验,能在十几公里以外找到它们。
交配后的蚊子就要开始繁育后代了,雌性蚊子为了产卵的需要,叮咬人和动物补充营养。蚊子怎样选择叮咬的对象呢?赵彤言为了摸清这个规律,进行了蚊子选择人群的实验,结果表明,蚊子选择所要叮咬的人并不是根据血型。它们对人气味和皮肤的温度做出选择,体能高和乳酸分泌多的比较爱招蚊子
蚊子叮咬虽然不要命,但是蚊子咬了之后皮肤肿胀、痒得难受。赵彤言也无法避免蚊子的叮咬,而且反应比别人厉害,但是为了研究和事业,她选择了付出。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蚊子有300多种。
赵彤言说,最常见的是淡色库蚊,另外还有一种三带喙库蚊,它是传播日本乙型脑炎的媒介。这种蚊子主要孳生在水稻田里,本是农村地区的蚊子。随着城市化,这种蚊子越来越少,因为没有稻田了。但近十几年发现,它又到城市里来了。城市的下水道、雨筚子等地方,是淡色库蚊喜欢的孳生环境。稻田的水非常清,按说三带喙库蚊不应该生长在城市里。但现在它慢慢适应,生存下来了。
赵彤言解剖蚊子,更深入地认识蚊子,了解蚊子,摸透蚊虫传播疾病的机理,研究杀蚊和避蚊的药剂。研究蚊子的身体结构和遗传基因,也探究蚊子是否有人类可以利用的价值。
赵彤言实验室有几位博士生,是解剖能手,在解剖镜底下,他们用解剖针,解剖蚊子的唾液腺,一天能做很多。蚊子的一对唾液腺分泌抗凝血物质,叮人时把这种物质注入人的血液里。有一个博士的功夫过硬,专门解剖蚊子的胃。
通过解剖,赵彤言发现了蚊子传播疾病的机理。首先是蚊子叮咬了有病的人群,然后再叮咬健康人时,将细长的口喙通过汗毛孔插入人的皮肤,注入抗凝血物质,这时也就把病毒传染给了被叮咬的人。
蚊子在吸血的同时,唾液腺要分泌一些防止血液迅速凝固的酶,也就是抗凝血物质,注入到人体内,使人的血液不会马上凝固,蚊子就可以把血吸到它的胃里。蚊子吸血是为存活,一个雌蚊要繁殖后代,需要大量营养素。
雌蚊和雄蚊是靠翅膀振动的频率和激素来联络彼此的,这是它们能够互相识别的信号。
为了避免蚊虫的叮咬,人们希望能杀灭家里或生活区附近的蚊子,那么到底怎样灭蚊才好呢?
赵彤言说,有很多方法灭蚊,首先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周围尽量减少积水,就能减少蚊子的孳生。社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把房前屋后的积水解决了,但是小区里面可能还会有废旧轮胎等一些地方存雨水。把容易积水的地方都处理好了就可以不生少生蚊子,这是很简便的办法。
为了减少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传播,赵彤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入到养蚊子、研究蚊子的事业中,这一干就是20多年。但是越投入,她越是觉得人类对蚊子的认识还不够,人们渴望消灭蚊虫更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人类与蚊子之间还要继续较量下去。
赵彤言强调,化学杀虫剂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情况下还是得用。而用高科技转基因的方法,用基因操作的方法制造转基因蚊虫,让蚊子不再带病原体,这些很好的设想,正在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中。
赵彤言说,去野外采集蚊种,采集得越多越好,回来后或在实验室养殖,或采集标本,或分离病毒,都需要大量蚊子标本,要多抓蚊子,人是最好的诱饵。
抓蚊子,要藏在草丛或者水边,待蚊子落在身上开始叮咬时再抓。可是这时打死蚊子容易,抓活的就不那么容易了。赵老师他们又是怎样捕获小小的活蚊子呢?
赵彤言的经验是蚊子没叮人的时候不容易抓,蚊子的口器插入皮肤后,它要跑就没那么快了,这时候最好抓。但是,现在也有其他诱蚊方法,比如二氧化碳诱捕器等新的捕蚊设备。在蚊子特别多的地方,比如苇湖或者是沼泽地区,一小时可以抓几千只。还要看捉来蚊子作什么用途,比如种类调查,要做成标本,就不一定要保留活体蚊子;如果实验室需要培养蚊子以供研究,需要蚊子繁殖下去,那就需要活的了。
抓回来的蚊子和孑孓放到养殖室里分开养殖。孑孓是蚊子蛹化之前的幼虫,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它们生活在水里,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孑孓经4次蜕皮后发育成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蚊。在成蛹阶段,研究员用吸管把蛹放入养殖成蚊的箱子里。那么,这些孑孓和成蚊赵老师用什么来喂养呢?
为了保证蚊子的正常繁殖,在实验室里给孑孓喂食配好的饲料,其中有糖、酵母粉、猪肝粉等。孑孓变成蛹后,就转移到笼子里,孑孓羽化后,仍需要营养物质,我们用棉球蘸蔗糖水或葡萄糖水放进笼子里去,蚊虫吸食糖水,能够存活很长时间。雌蚊和雄蚊交配5天以后,就会给它们喂血。
设一个保持37℃的喂血器,在上面加上一层模拟皮肤的膜,蚊子就透这个膜吸下面的血。
被抓回的蚊子真是进了天堂,不愁吃愁喝,还有保持最适宜它们生存的温度、湿度的生活环境。难以让人相信的是赵老师等人有时候还要把手臂伸进喂蚊器里去,用自己的血喂食这些蚊子。
赵彤言说,从野外抓回来的蚊子在实验室作为养殖株保存下来比较困难,比如按蚊子在野外吸猪血、鸡血、牛血。将蚊子采回实验室后,要保证让它存活下去,我们研究人员就只好把胳膊伸进去喂它们。
赵彤言对蚊子非常熟悉,她发现了不少蚊子的秘密,一眼就能分辨出蚊子的雌雄。她说,从蚊子的触角区分,雄蚊子的两个触角毛茸茸的像两把刷子,雌的触角像两根天线。
在多年养蚊子和观察蚊子的过程中,赵彤言还发现了蚊子的一些有趣的习性,通过了解蚊子这些奇怪的习性,可以让大家避开蚊虫多的地方,减少被蚊子的叮咬。
赵彤言说,蚊子不是群居的,只是在交配期傍晚的时候,蚊子才在群舞中交配。
不同的蚊子有不同的飞行距离,有人观察大概90%的蚊子,都会在50米的范围内活动,最远可以飞500米左右的距离。有人给三代喙库蚊做荧光色彩标记释放实验,能在十几公里以外找到它们。
交配后的蚊子就要开始繁育后代了,雌性蚊子为了产卵的需要,叮咬人和动物补充营养。蚊子怎样选择叮咬的对象呢?赵彤言为了摸清这个规律,进行了蚊子选择人群的实验,结果表明,蚊子选择所要叮咬的人并不是根据血型。它们对人气味和皮肤的温度做出选择,体能高和乳酸分泌多的比较爱招蚊子
蚊子叮咬虽然不要命,但是蚊子咬了之后皮肤肿胀、痒得难受。赵彤言也无法避免蚊子的叮咬,而且反应比别人厉害,但是为了研究和事业,她选择了付出。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蚊子有300多种。
赵彤言说,最常见的是淡色库蚊,另外还有一种三带喙库蚊,它是传播日本乙型脑炎的媒介。这种蚊子主要孳生在水稻田里,本是农村地区的蚊子。随着城市化,这种蚊子越来越少,因为没有稻田了。但近十几年发现,它又到城市里来了。城市的下水道、雨筚子等地方,是淡色库蚊喜欢的孳生环境。稻田的水非常清,按说三带喙库蚊不应该生长在城市里。但现在它慢慢适应,生存下来了。
赵彤言解剖蚊子,更深入地认识蚊子,了解蚊子,摸透蚊虫传播疾病的机理,研究杀蚊和避蚊的药剂。研究蚊子的身体结构和遗传基因,也探究蚊子是否有人类可以利用的价值。
赵彤言实验室有几位博士生,是解剖能手,在解剖镜底下,他们用解剖针,解剖蚊子的唾液腺,一天能做很多。蚊子的一对唾液腺分泌抗凝血物质,叮人时把这种物质注入人的血液里。有一个博士的功夫过硬,专门解剖蚊子的胃。
通过解剖,赵彤言发现了蚊子传播疾病的机理。首先是蚊子叮咬了有病的人群,然后再叮咬健康人时,将细长的口喙通过汗毛孔插入人的皮肤,注入抗凝血物质,这时也就把病毒传染给了被叮咬的人。
蚊子在吸血的同时,唾液腺要分泌一些防止血液迅速凝固的酶,也就是抗凝血物质,注入到人体内,使人的血液不会马上凝固,蚊子就可以把血吸到它的胃里。蚊子吸血是为存活,一个雌蚊要繁殖后代,需要大量营养素。
雌蚊和雄蚊是靠翅膀振动的频率和激素来联络彼此的,这是它们能够互相识别的信号。
为了避免蚊虫的叮咬,人们希望能杀灭家里或生活区附近的蚊子,那么到底怎样灭蚊才好呢?
赵彤言说,有很多方法灭蚊,首先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周围尽量减少积水,就能减少蚊子的孳生。社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把房前屋后的积水解决了,但是小区里面可能还会有废旧轮胎等一些地方存雨水。把容易积水的地方都处理好了就可以不生少生蚊子,这是很简便的办法。
为了减少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传播,赵彤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入到养蚊子、研究蚊子的事业中,这一干就是20多年。但是越投入,她越是觉得人类对蚊子的认识还不够,人们渴望消灭蚊虫更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人类与蚊子之间还要继续较量下去。
赵彤言强调,化学杀虫剂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情况下还是得用。而用高科技转基因的方法,用基因操作的方法制造转基因蚊虫,让蚊子不再带病原体,这些很好的设想,正在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