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师德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德建设,对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历来重视师德建设工作,通过完善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践中,由于对德师建设认识模糊,人们常感师德看不见、摸不着,工作中没有抓手,不如抓教育教学质量更容易看到直接成效,因此认为师德建设工作不好做、不愿做、不会做的现象并不鲜见。
如何解决师德建设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山东省德州市的师德建设工程已经实施了六年多,在建设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师德建设的德州模式,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师德建设示范基地”,区域推进“德能同修”的实践探索也为师德建设开出了一条新路径。
一、以能养德:以教师专业发展滋养师德
走进德州的学校,听到老师和校长们谈师德,你会发现他们讲的内容并没有单纯局限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上,而是把力量用在教师发展上。“谈到师德,首先是教师不能违规,这是教师的底线,不能逾越。其次是严谨笃学、业务精湛,如市教育局工会刘民生主席所说,教育质量就是师德,老师的成长就是师德。”德州市开发区德开小学校长孟杰这样说。夏津县实验小学牟桂青校长说:“师德和师能是统一为一体的,师德高尚如何体现?它应该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班级管理上,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上。”禹城市解放路小学柳英河校长说:“老师的工作就是师德、就是人品,师德渗透到工作常规和个人发展上,师德高尚的老师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一定会成为好老师。”
几位校长的话具有代表性,背后的逻辑是德州市师德建设所提出的以能践德、养德。高尚的师德需要教师专业能力来支撑、践行和实现;通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教师获得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这种道德情感的培育和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道德学习的必要条件,对于道德成长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通过促进教师能力提升达到师德修养的提升,解决实践中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两张皮的问题。
(一)教师成长的目标:德能同修,争做名师
名师,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特别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望不可及,但在开发区德开小学,老师们对于“名师”有这样的共识:并非只有评上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才叫名师,一名教师有特长,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形成职业特色并带动学校发展,这就是名师。
谈到名师,夏津县实验小学校长牟桂青这样说:名师是我们的教师成长的方向。不是获得一个证书就是名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成长起来,长自己的师德、师能。受到学生喜爱,得到同行、社会认可,这样的老师就是名师。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则把“明师”作为教师成长的目标。在几年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学校成立明师成长工作坊,提出为明师成长搭建平台,助力教师发展。“名师”需要官方认定,而成就“明师”需要的是喚醒教师的成长自觉。要成为明师,需要做到“四明”,即明德、明智、明术和明达。
(二)教师成长的路径:梯级递进,逐级攀升
在搭建平台方面,以宁津县为代表的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为教师成长助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目标定得过高,可能使人望而生畏,或者半途而废,这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宁津县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设定了一系列“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引导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宁津教师专业成长梯级分为学校、乡镇、县三级目标、多个梯级,前两个目标的梯级由学校和乡镇自定,县级目标分为特色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三级。通过积分制评价等制度保障,梯级递进成长助推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学校这个梯级上,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设立了合格、骨干、能手和专家型教师四个成长阶梯,引导教师逐级攀升。学校在个性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师成长驿站,汇集全校特色教师、优秀个性工作室主持人,使之成为教师们学习、分享的平台。成长驿站定期举行讲座、论坛、读书沙龙、成果推介会等活动。
宁城街道中心小学以工作室平台为依托,以教研、德育、读书、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为基石,激励教师通过互学互助、竞赛活动、个人课题、交流展示和设立合格星、希望星、未来星三个星级等方式,推进师德建设。时集镇中心小学则发起雁领行动,建立阳光工作室,通过共享式、体验式、启发式和课题研究式等多种形式助推教师发展,形成了综合实践课程“四式五段”教学模式、“彩虹数学”教学模式、“七彩微作文”教学模式等多项成果。
(三)教师成长的模式:合作共进,抱团成长
以德开小学为开端,德州成立了一系列名师成长俱乐部、工作室、工作坊、共同体、成长驿站,旨在发挥团队优势,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抱团成长。德开的名师成长俱乐部成立于2014年2月,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成员由三十多人发展到五十多人,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德开的俱乐部已经升级到2.0版,加入了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元素。草料二维码、龙源阅读机、简书、PP匠等新工具已经通过俱乐部的传播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孟杰校长这样说,管理单位不如提升自己,校长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不要成为教师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名师成长俱乐部在德州普遍建立,即德州市师德建设的“复制粘贴模式”,但各地、各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城区的学校资源集中,在校内建立学习共同体;乡镇的学校相对分散,每所学校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就几所学校联合成立学习共同体(联盟)。
作为乡村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基地,陵城实验二小也在教师合作共进方面做出了特色。学校成立阳光成长俱乐部,一线教师全部作为俱乐部成员。18位对“心语滚动作文”有兴趣的语文老师成立了“心语之梦团队”。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做读书笔记。通过外出学习、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助推教师成长。 夏津县胜利希望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充分考虑了自身实际,而不是把其他学校的经验简单地移植过来。夏津县在德州来说,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学校年轻老师比例较小。考虑到这些情况,学校没有照搬完成微型讲座、微课程研究等“六微”任务,而是用“笨办法”,扎扎实实读书、写作、搞研究。老师们只要愿意自主成长,学校就提供帮助。让老师在名师成长俱乐部里,通过读、写、研、思、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学校鼓励老师做科研,但学校要求,不能搞假研究,只是结题时凑资料,而是要静下心来思考,切实取得成果,研究方向要和学校的发展相一致,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四)教师成长的界定:形成特长,带动其他
在俱乐部里,学校都要求每个老师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根据各自基础,扬长避短,从一点钻研下去,带动其他。比如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有特长,那就着力发展这一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质量提升,也会带动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家校关系也会和谐。
新湖南路小学在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基础上,开始教师职业个性成长工作室建设,加大力度发展教师职业特长。学校通过赋予选择权利、点赞微小创新、搭建展示平台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师发展职业特长。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赵强老师已经开发了三种校本教材:《撕刻画》《少儿水彩画》《趣味剪纸画》,剪纸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名师成长俱乐部,核心词是成长。对于成长的界定,牟桂青校长这样说,一是有内涵,即形成一项特长,养成创新、反思、研究、勤奋、写作等五个习惯;二是有呈现,即论文和成果;三是有荣誉。
二、德以行表:以改革考评促进师德建设
长久以来困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师德缺乏量化的考核标准,重教师管理而轻专业发展,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方式,师德建设流于表面,教师专业成长停留在外在推动阶段,不能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
德州市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提出德以行表、德以能表:教师道德具有内在性,外显表现为教育教学行为,长期的教育教学行为养成教师习惯、发展为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道德与教师能力共同作用于教师业绩,而教师能力本身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道德水平。因此,德州市通过对教师业绩、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达到反映教师道德水平、促进师德建设的目的。禹城市区域推进的“德效工资”制度和以天衢东路小学为先行的师德积分制管理在改革师德考评方式上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从评优秀到算优秀
禹城市教育局自2012年以来,连续出台文件,改革考评制度,把绩效考核和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将绩效工资变为德效工资。德效工资制度将原来德、能、勤、绩四项考核内容进一步明晰为执教行为、业务常规、专业发展、创新成果四项,包括民主评议、违规举报、工作量、常规检查、教研活动、学习反思、特长发展、特长展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等十项具体内容。这四个方面、十个项目,分别积分汇总,每学期的绩效工资和资金根据考核积分结果进行兑现。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通过实行德效工资制,从原来的评优秀转变为算优秀。原来是到学期末才打分数、评优秀,现在是分数产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排除了人情的因素,因此教师们对算出来的结果也很认同,做到了零投诉、无振荡。
积分制管理,结果的运用是最关键的。如果评出来不用,老师不会重视。在天衢东路小学,老师每学期的积分都是从零开始,一个学期的工作全都涵盖在师德积分当中,每学期老师都有各自的积分。评先树优、职称评聘,都不再专门打分评选了,而是把积分制评价的结果直接作为推选的标准。每学年的考核等次也是根据积分结果来确定。
(二)积分制助力教师发展
天衢东路小学韦立霞校长说,师德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算师德好?道德知识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行好了,德就不会差。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学校活动、个人发展等各方面,德行如果有缺失的话,做出来的工作肯定就不会有太出彩的地方。积分制的板块设计全部都在老师工作的细节中,和日常工作不分家。从2010年走到现在,老师的发展动力、工作热情都有很大提升。学校的师德积分制管理办法每年都做微调,经教代会通过,目前已经是第九稿。近几年的修订原则是凸显教师发展、学校重点工作和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已经把积分制运用到师德建设、教师发展、学科管理、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
积分管理具有导向性。比如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组织社团、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都会根据活动效果赋分。少先队每周都有百分制大检查,一个学期下来优秀班级都会有赋分。
有的老师说,积分是一把尺子,通过公布出来的积分和排名,可以看到自己的水平是在什么位置,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进而反思为什么自己有差距。有的老教师说,积分要上去,就必须要做教科研,要和年轻的比一比。老教师可以带徒弟,开展三师同堂,两名年轻教师分别备课和说课,老教师做指导,整个团队的积分捆绑累计。所以积分制不仅对年轻老师,对老教师也有带动作用。有的老教师也成为积分制的受益者,通过积分制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各种荣誉。
三、以德导能:以师德统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不等于教学专业化,沉迷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可能使教师在人格素质和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等方面存在短板,这也是对师德建设的窄化。树立正确的教师成长观,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强師德建设、避免教师发展陷入功利化倾向的必然要求。教师发展需要审美和伦理价值意义上的指归,需要回归到关注教师的人格健全和人生幸福,回归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上来,以师德统领教师自主成长。
(一)以师道反思促进培育教师的健全人格
在夏津县采访时,有的教师表示,“为什么教师的形象就是蜡烛、春蚕,为什么自己不成长呢?”春蚕、蜡烛形象的背后,是把教师视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开放社会和教师为本的要求。同样,把教师发展局限在技能熟练的训练上,也只能培养出仅把教学技能视为生存技能的生存型教师,其职业发展也必然是被动的、功利的。教师发展需要师德的统领,需要教师伦理与心理人格系统的培育和健全。当今时代,自觉的反思既是师德的重要内涵之一,反映了教育的实践品格,也是教师自主行动的重要内容、形成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光明街小学自2012年开始,把师道反思作为师德建设的载体,成效明显。通过每天写日志、每周写周记、每月写心得、每学期写论文、每年出成果,教师们不但想出来,还把反思写出来、讲出来、做出来、留下来。学校每年拟定一个主题,从2012年的主导反思开始,历经自主反思、习惯反思、成果反思、升华反思,逐渐把反思从教学扩展到班级管理、师德建设和教师发展等各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们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日益提高,教育智慧日臻成熟。
师道反思的小册子最初名为《花开有声——教师反思路径》,后修改为《师路心语》,现在定名为《师道》,这是刘民生主席起的名字。封面上是四艘扬帆航行的船,这也是他设计的,他说,“帆四”谐音“反思”,航船代表教师的反思和成长不断前进。在禹城市解放路小学,笔者看到柳英河校长写给老师们的“每周寄语”从2009年至今已经坚持了七年,三百多篇师道反思积累了厚厚的一册。据刘民生介绍,目前德州的六万名教师有两万名在写师道反思,通过自觉反思,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也日益成为教师自身成长、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内在需要。
(二)教师发展应回归到关注学生发展
“以爱润其心,以德导其行。”这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对德州市师德工作的勉励。教育的力量首先是教师的力量,教师的力量源自于教师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关爱,有爱滋养心田的教师才可能成为有道德的教师,成为对学生有道德影响力的教师。
教师的道德水平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禹城市齐鲁中学把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结合起来,提出“大德育”建设体系。在师德方面,学校提出了六字要求,即知、能、心、情、言、行;在生德方面,学校提出“公、勤、爱、俭、诚、勇”的六字要求。在以上两个方面,学校把一年中开展的德育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了配档,使十二个字的要求落实落细落小。
有道德的教师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他们用心灵的丰富和热情的智慧去感觉和关爱学生,在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中去教育感染学生,对学生施以道德影响,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得到自我完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教师,发展教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师德建设的落脚点应该回归到教育职场,回归到对教师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上来,教师和学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前夕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广大教师中、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要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行走在德州的学校,教师们身上专注于专业成长的职业尊严感和职业幸福感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德州市在实现教师为本、加强师德建设的路上,探索出更多成熟的经验,相信教师们也会不断增强成为好教师的使命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自主成长、终身发展的职业生涯中成就事业的华章和人生的幸福。
如何解决师德建设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山东省德州市的师德建设工程已经实施了六年多,在建设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师德建设的德州模式,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师德建设示范基地”,区域推进“德能同修”的实践探索也为师德建设开出了一条新路径。
一、以能养德:以教师专业发展滋养师德
走进德州的学校,听到老师和校长们谈师德,你会发现他们讲的内容并没有单纯局限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上,而是把力量用在教师发展上。“谈到师德,首先是教师不能违规,这是教师的底线,不能逾越。其次是严谨笃学、业务精湛,如市教育局工会刘民生主席所说,教育质量就是师德,老师的成长就是师德。”德州市开发区德开小学校长孟杰这样说。夏津县实验小学牟桂青校长说:“师德和师能是统一为一体的,师德高尚如何体现?它应该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班级管理上,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上。”禹城市解放路小学柳英河校长说:“老师的工作就是师德、就是人品,师德渗透到工作常规和个人发展上,师德高尚的老师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一定会成为好老师。”
几位校长的话具有代表性,背后的逻辑是德州市师德建设所提出的以能践德、养德。高尚的师德需要教师专业能力来支撑、践行和实现;通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教师获得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这种道德情感的培育和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道德学习的必要条件,对于道德成长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通过促进教师能力提升达到师德修养的提升,解决实践中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两张皮的问题。
(一)教师成长的目标:德能同修,争做名师
名师,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特别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望不可及,但在开发区德开小学,老师们对于“名师”有这样的共识:并非只有评上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才叫名师,一名教师有特长,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形成职业特色并带动学校发展,这就是名师。
谈到名师,夏津县实验小学校长牟桂青这样说:名师是我们的教师成长的方向。不是获得一个证书就是名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成长起来,长自己的师德、师能。受到学生喜爱,得到同行、社会认可,这样的老师就是名师。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则把“明师”作为教师成长的目标。在几年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学校成立明师成长工作坊,提出为明师成长搭建平台,助力教师发展。“名师”需要官方认定,而成就“明师”需要的是喚醒教师的成长自觉。要成为明师,需要做到“四明”,即明德、明智、明术和明达。
(二)教师成长的路径:梯级递进,逐级攀升
在搭建平台方面,以宁津县为代表的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为教师成长助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目标定得过高,可能使人望而生畏,或者半途而废,这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宁津县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设定了一系列“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引导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宁津教师专业成长梯级分为学校、乡镇、县三级目标、多个梯级,前两个目标的梯级由学校和乡镇自定,县级目标分为特色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三级。通过积分制评价等制度保障,梯级递进成长助推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学校这个梯级上,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设立了合格、骨干、能手和专家型教师四个成长阶梯,引导教师逐级攀升。学校在个性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师成长驿站,汇集全校特色教师、优秀个性工作室主持人,使之成为教师们学习、分享的平台。成长驿站定期举行讲座、论坛、读书沙龙、成果推介会等活动。
宁城街道中心小学以工作室平台为依托,以教研、德育、读书、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为基石,激励教师通过互学互助、竞赛活动、个人课题、交流展示和设立合格星、希望星、未来星三个星级等方式,推进师德建设。时集镇中心小学则发起雁领行动,建立阳光工作室,通过共享式、体验式、启发式和课题研究式等多种形式助推教师发展,形成了综合实践课程“四式五段”教学模式、“彩虹数学”教学模式、“七彩微作文”教学模式等多项成果。
(三)教师成长的模式:合作共进,抱团成长
以德开小学为开端,德州成立了一系列名师成长俱乐部、工作室、工作坊、共同体、成长驿站,旨在发挥团队优势,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抱团成长。德开的名师成长俱乐部成立于2014年2月,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成员由三十多人发展到五十多人,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德开的俱乐部已经升级到2.0版,加入了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元素。草料二维码、龙源阅读机、简书、PP匠等新工具已经通过俱乐部的传播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孟杰校长这样说,管理单位不如提升自己,校长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不要成为教师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名师成长俱乐部在德州普遍建立,即德州市师德建设的“复制粘贴模式”,但各地、各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城区的学校资源集中,在校内建立学习共同体;乡镇的学校相对分散,每所学校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就几所学校联合成立学习共同体(联盟)。
作为乡村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基地,陵城实验二小也在教师合作共进方面做出了特色。学校成立阳光成长俱乐部,一线教师全部作为俱乐部成员。18位对“心语滚动作文”有兴趣的语文老师成立了“心语之梦团队”。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做读书笔记。通过外出学习、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助推教师成长。 夏津县胜利希望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充分考虑了自身实际,而不是把其他学校的经验简单地移植过来。夏津县在德州来说,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学校年轻老师比例较小。考虑到这些情况,学校没有照搬完成微型讲座、微课程研究等“六微”任务,而是用“笨办法”,扎扎实实读书、写作、搞研究。老师们只要愿意自主成长,学校就提供帮助。让老师在名师成长俱乐部里,通过读、写、研、思、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学校鼓励老师做科研,但学校要求,不能搞假研究,只是结题时凑资料,而是要静下心来思考,切实取得成果,研究方向要和学校的发展相一致,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四)教师成长的界定:形成特长,带动其他
在俱乐部里,学校都要求每个老师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根据各自基础,扬长避短,从一点钻研下去,带动其他。比如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有特长,那就着力发展这一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质量提升,也会带动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家校关系也会和谐。
新湖南路小学在名师成长俱乐部的基础上,开始教师职业个性成长工作室建设,加大力度发展教师职业特长。学校通过赋予选择权利、点赞微小创新、搭建展示平台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师发展职业特长。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赵强老师已经开发了三种校本教材:《撕刻画》《少儿水彩画》《趣味剪纸画》,剪纸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名师成长俱乐部,核心词是成长。对于成长的界定,牟桂青校长这样说,一是有内涵,即形成一项特长,养成创新、反思、研究、勤奋、写作等五个习惯;二是有呈现,即论文和成果;三是有荣誉。
二、德以行表:以改革考评促进师德建设
长久以来困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师德缺乏量化的考核标准,重教师管理而轻专业发展,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方式,师德建设流于表面,教师专业成长停留在外在推动阶段,不能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
德州市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提出德以行表、德以能表:教师道德具有内在性,外显表现为教育教学行为,长期的教育教学行为养成教师习惯、发展为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道德与教师能力共同作用于教师业绩,而教师能力本身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道德水平。因此,德州市通过对教师业绩、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达到反映教师道德水平、促进师德建设的目的。禹城市区域推进的“德效工资”制度和以天衢东路小学为先行的师德积分制管理在改革师德考评方式上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从评优秀到算优秀
禹城市教育局自2012年以来,连续出台文件,改革考评制度,把绩效考核和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将绩效工资变为德效工资。德效工资制度将原来德、能、勤、绩四项考核内容进一步明晰为执教行为、业务常规、专业发展、创新成果四项,包括民主评议、违规举报、工作量、常规检查、教研活动、学习反思、特长发展、特长展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等十项具体内容。这四个方面、十个项目,分别积分汇总,每学期的绩效工资和资金根据考核积分结果进行兑现。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通过实行德效工资制,从原来的评优秀转变为算优秀。原来是到学期末才打分数、评优秀,现在是分数产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排除了人情的因素,因此教师们对算出来的结果也很认同,做到了零投诉、无振荡。
积分制管理,结果的运用是最关键的。如果评出来不用,老师不会重视。在天衢东路小学,老师每学期的积分都是从零开始,一个学期的工作全都涵盖在师德积分当中,每学期老师都有各自的积分。评先树优、职称评聘,都不再专门打分评选了,而是把积分制评价的结果直接作为推选的标准。每学年的考核等次也是根据积分结果来确定。
(二)积分制助力教师发展
天衢东路小学韦立霞校长说,师德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算师德好?道德知识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行好了,德就不会差。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学校活动、个人发展等各方面,德行如果有缺失的话,做出来的工作肯定就不会有太出彩的地方。积分制的板块设计全部都在老师工作的细节中,和日常工作不分家。从2010年走到现在,老师的发展动力、工作热情都有很大提升。学校的师德积分制管理办法每年都做微调,经教代会通过,目前已经是第九稿。近几年的修订原则是凸显教师发展、学校重点工作和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已经把积分制运用到师德建设、教师发展、学科管理、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
积分管理具有导向性。比如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组织社团、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都会根据活动效果赋分。少先队每周都有百分制大检查,一个学期下来优秀班级都会有赋分。
有的老师说,积分是一把尺子,通过公布出来的积分和排名,可以看到自己的水平是在什么位置,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进而反思为什么自己有差距。有的老教师说,积分要上去,就必须要做教科研,要和年轻的比一比。老教师可以带徒弟,开展三师同堂,两名年轻教师分别备课和说课,老教师做指导,整个团队的积分捆绑累计。所以积分制不仅对年轻老师,对老教师也有带动作用。有的老教师也成为积分制的受益者,通过积分制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各种荣誉。
三、以德导能:以师德统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不等于教学专业化,沉迷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可能使教师在人格素质和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等方面存在短板,这也是对师德建设的窄化。树立正确的教师成长观,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强師德建设、避免教师发展陷入功利化倾向的必然要求。教师发展需要审美和伦理价值意义上的指归,需要回归到关注教师的人格健全和人生幸福,回归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上来,以师德统领教师自主成长。
(一)以师道反思促进培育教师的健全人格
在夏津县采访时,有的教师表示,“为什么教师的形象就是蜡烛、春蚕,为什么自己不成长呢?”春蚕、蜡烛形象的背后,是把教师视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开放社会和教师为本的要求。同样,把教师发展局限在技能熟练的训练上,也只能培养出仅把教学技能视为生存技能的生存型教师,其职业发展也必然是被动的、功利的。教师发展需要师德的统领,需要教师伦理与心理人格系统的培育和健全。当今时代,自觉的反思既是师德的重要内涵之一,反映了教育的实践品格,也是教师自主行动的重要内容、形成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光明街小学自2012年开始,把师道反思作为师德建设的载体,成效明显。通过每天写日志、每周写周记、每月写心得、每学期写论文、每年出成果,教师们不但想出来,还把反思写出来、讲出来、做出来、留下来。学校每年拟定一个主题,从2012年的主导反思开始,历经自主反思、习惯反思、成果反思、升华反思,逐渐把反思从教学扩展到班级管理、师德建设和教师发展等各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们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日益提高,教育智慧日臻成熟。
师道反思的小册子最初名为《花开有声——教师反思路径》,后修改为《师路心语》,现在定名为《师道》,这是刘民生主席起的名字。封面上是四艘扬帆航行的船,这也是他设计的,他说,“帆四”谐音“反思”,航船代表教师的反思和成长不断前进。在禹城市解放路小学,笔者看到柳英河校长写给老师们的“每周寄语”从2009年至今已经坚持了七年,三百多篇师道反思积累了厚厚的一册。据刘民生介绍,目前德州的六万名教师有两万名在写师道反思,通过自觉反思,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也日益成为教师自身成长、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内在需要。
(二)教师发展应回归到关注学生发展
“以爱润其心,以德导其行。”这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对德州市师德工作的勉励。教育的力量首先是教师的力量,教师的力量源自于教师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关爱,有爱滋养心田的教师才可能成为有道德的教师,成为对学生有道德影响力的教师。
教师的道德水平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禹城市齐鲁中学把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结合起来,提出“大德育”建设体系。在师德方面,学校提出了六字要求,即知、能、心、情、言、行;在生德方面,学校提出“公、勤、爱、俭、诚、勇”的六字要求。在以上两个方面,学校把一年中开展的德育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了配档,使十二个字的要求落实落细落小。
有道德的教师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他们用心灵的丰富和热情的智慧去感觉和关爱学生,在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中去教育感染学生,对学生施以道德影响,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得到自我完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教师,发展教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师德建设的落脚点应该回归到教育职场,回归到对教师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上来,教师和学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前夕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广大教师中、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要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行走在德州的学校,教师们身上专注于专业成长的职业尊严感和职业幸福感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德州市在实现教师为本、加强师德建设的路上,探索出更多成熟的经验,相信教师们也会不断增强成为好教师的使命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自主成长、终身发展的职业生涯中成就事业的华章和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