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高中语文阅读中心十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卷中,语文阅读题覆盖面宽,分数比重大。其中对阅读题中心的把握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一旦命错中心,全盘皆输,损失惨重。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命准中心呢?须切切实实抓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背景 命准中心思想
  有些时代背景隐藏文中。如文中“过去”“以前”“而今”“现在”等字眼往往隐含新旧时代的对比。
  二、理解压轴句子 定位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喜欢开门见山,但多数文章的中心置后。如记叙文“画龙点睛”的段落,散文“卒章显志”的段落,词体“抒情议论”的段落,特别是绝句的“压轴句”。
  三、归纳人物事件 挖掘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只出现一个人物时,那人做了多少件事就须概括几种性格特征;出现做法相反的两组人,须概括正反两个主题;有时出现多个不同阶层的人物时,须概括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性格特征。
  须注意的是,有时文章出现的几个人物是分主次的。如汪曾祺的《侯银匠》,里面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侯银匠“侯菊”的勤劳、精细,目的却是侧面烘托渲染“侯银匠”的勤劳与精细。
  四、认清心里动词 明确中心思想
  心里动词本身就是反映思想感情的词,找到心里动词跟找到中心思想没区别。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里面的“孤独”“等待”就是思想情感。
  五、辨认褒贬字眼 寻找中心思想
  文章中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很浓的字眼里倾注了作者浓浓的爱憎之情。如巴金对封建社会残忍无情的统治阶级的批判在《狗》的“玩弄”“没人注意到我”“骂”“神的口永远闭着”这些贬义色彩很浓的字眼上得以充分体现;而高永钰对钱学森的高度赞美体现在《钱学森·系统论的重要推进者》中“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重要”“无穷的动力和想象力”等极褒义的字眼里。
  六、区分静景特征 读懂中心思想
  静景有两种特征:“寂静”和“静谧”。它们烘托了刚好相反的情感。
  七、注意引用手法 品味中心思想
  文章一旦引用了典故,中心就显而易见了。
  八、比较反衬对比 判断中心思想
  运用了反衬的文章中心只突出正反二物中的主要一物。“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面的是“江南好风景”,这是次要的,反面的是“诗人和李龟年这两个落魄之人”,这是主要的,中心不是赞美江南,而是突出人物的遭遇。
  对比手法与反衬不一样的地方是正反两面都是中心要体现的。如李约的《观祈雨》,农民“箫管迎龙水庙前”和豪门贵族“犹恐春深咽管弦”形成对比,中心必须有两点:一是同情赞美了什么,二是批判揭露了什么。
  九、转换反问句式 得出中心思想
  把“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变成陈述句“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都在战场上立过功。”歌功之意出来了。
  然而有些反问句并没有疑问号,须看清楚反问词。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变成陈述句——“没人知道盘中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反腐败倡节约这意思就变得浅显了。再如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改为陈述句“没人敢说小草能报答太阳的恩泽”,感恩之心也易看出了。
  十、品味反语修辞 认准中心思想
  反语即反话,故意说跟自己真正意思相反的话,所以要特别小心。如巴金的《狗》意在批判社会的冷漠,结尾却来了一句“大公无私的神啊”,很突兀,跟整篇文章的格调很不协调,这便是反语。再如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其实他们真正的意思是怨天尤人。
  只有切切实实把握好文章的好中心思想,才能擒住“贼中之王”,防止大面积失分;也只有切切实实把握好文章的好中心思想,才能真正抓住了语文学习的“龙头”,快速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翻来覆去感叹的是同一种荒凉的情绪。细诉着一个个似曾熟悉的苍凉的人生故事。   一、凄凉的成长之路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背景色,或者说是故事的基调。她的美学因而被称为“苍凉美学”。张爱玲说:“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它的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他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
期刊
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纷纷走进了教室,进入广大师生的生活。有了它们的加入,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课堂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升。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更是获益良多,它们让原本沉闷乏味的语文课堂变成一段段优美的音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感人
期刊
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这部重头戏在具体教学上上演的大多是一个模式,老师带领学生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翻译课文,背诵讲解课文。即使有所谓的“创新”的老师也不过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大家共同解决。第一步的操作基本如此,接下来是针对课文设计若干问题,然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再来看看对文言文的巩固练习吧,也不过是通假字的寻找和解释,一词多义的理解,虚词的辨析,句式的辨别等。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
期刊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挂图利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学校的常规课教学中多媒体还不能完全被采用。因而,教学挂图还有着一定的利用空间。如何利用好挂图,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案例:某教师在进行《白鹅》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时,首先出示自己制作的画着鹅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有关图中事物
期刊
静夜里,静静地倾听那首《胡笳十八拍》,一任泪水滑落……   那幽怨的、绵长的声音,带给人的是一种痛彻心髓后的沉寂,是一种对人生无奈的无语的抗争,一首哀曲,囊括了蔡文姬一生的痛……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学士蔡邕深受董卓青睐,据传曾经一日内三升其职,董卓死后,蔡邕感其知遇之恩,忍不住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送了蔡邕的性命,从此寡居在家的蔡琰失去了依靠。不久匈奴人也趁机烧杀抢掠,二十三岁的蔡文姬在逃
期刊
《陶庵梦忆序》是古代诗歌散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被安排于第六单元,作为推荐篇目,我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打算让学生自主完成文本梳理工作然后结合单元知识做一些分析即可。然而在梳理课文至第三段时,其中的一句话却引发了一场深入的探究,以至于未能如课前所料,一课时完成教学。   引起学生热烈探究的是第三段最末的那句“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翻译此句话其实并不难,其意思为:真的是痴人面前不能够说梦啊。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就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
期刊
一、作文题   以“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60分)   二、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1.常规审题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所以不能自行调换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则只能是二者选其一,不能写成诗歌等其他体裁。   2.具体审题   题目为“闹”,同学们首先要思考“闹”的含义。“闹”常见的含义有①喧哗、不安静,如热闹。②吵、扰乱,如“
期刊
在新课标语文高考试卷中,论说类文本共设计为三道选择题,一般设置为必考题,是高考语文试卷打头阵的试题,这类题型虽然设置单一,但模糊性强,区别度较小,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在此类试题中失分。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解读文本,选准解题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得分率呢?我认为,做好这类试题,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把握。  1.通读全文。准确地把握各段的内容,从而有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几个部分有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