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本土建筑与英租殖民建筑特征比对

来源 :建筑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33)
  【摘 要】威海是个有着沉重殖民历史的城市,自明代开始设卫,历经甲午中日战争后被列强瓜分,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收回,跌宕的历史为这片沧桑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本土及英国殖民时期建筑遗留。由于威海地理位置闭塞,文化落后,其本土建筑在我国总体建筑发展史上并不出众,但在局部却存在普遍的胶东传统;而殖民时期,限于英对其定位与政策,其殖民建筑并不隆重,但体现了殖民时期英国建筑的典型风格,并融入了本土建筑传统。通过参阅大量资料,本文将对本土及殖民建筑主要特征进行详解,并进一步比对以找出两者风格相互融合的原点。
   【关键词】威海本土建筑;殖民时期建筑;风格特征;中西交融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Weihai'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in Weihaiwei Rented by England
  
  Xian Shuai,Xu Fei-pe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Qingdao Shandong 266033)
   【Abstract】Weihai is a city with a heavy colonial history, since the Ming Dynasty had set, after Jiawu world powers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recover the thirties, the ups and the vicissitudes of history as this left a large number of native 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Legacy of colonial architecture. Weihai occlu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ltural backwardness, and its local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s overall architecture is not outstanding, but they exist in the local tradition of popular Shandong; the colonial period, its location and the policy limited the British, the colonial buildings are not grand However, the British colonial period reflects the typical style of architecture,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local architectural traditions. By referring to a lot of information, this will be the main features of local and colonial architecture to Detailed and further compared to identify the origin of merging the two styles.
   【Key words】Weihai local architecture;Colonial architecture;Style;Blen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1. 近代本土建筑特征
   相对于南方民居,北方民居往往由于外表过于朴素而易被遗忘。尤其是在大威海区域即胶东半岛范围内,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及文化落后,民居总难登大雅。要说胶东民居的特色代表,主要是以荣成为中心的海草房。(图1)
  
  图1 以荣成为中心的海草房海草房一种非常独特的民居,用海草铺屋顶,用乱石来垒墙。屋面使用当地前海特有藻类,新鲜时呈褐色,随着时间越久逐渐变为灰白色。草顶的铺砌上陡下缓,上厚下薄,呈现一种厚实又连绵的效果,与当地的起伏的山脉融为一体。其墙体所用的石材是当地出产的米黄色花岗岩,用白石灰浆粘结并勾出很细的缝,颜色温暖,结构刚强稳固。但是海草房只是胶东一带靠捕鱼为生的沿海村落的建构形式。在威海卫城内,或者受威海卫城辐射的环威海卫城各村落,民居多呈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典型北方住宅形式,高檐青瓦,灰墙灰顶。
   受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制约,阳光的需求会成为北方民居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房间朝向决定了住宅单元的布置以及村落布局的结构,所以从远处观察,村内住宅的样式基本相似,正房朝南,灰墙灰顶,“差别只在新旧而非革新”。
   威海地区的典型民居平面相当简单。胶东半岛自古就贫瘠闭塞,居民多为外来人口,靠渔业为生。他们性格开放,流离不定,生活方式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就是形制简单,外表朴素。在总体建筑布局上,较为散乱无规划,即便是在历史悠久的古村落里,也找不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建立的多层次递进式院落。
   1.1 院落布局。富裕人家会将院子围合,形成典型的但较为简陋的四合院式建筑。北边是正房,当地称北屋,坐北朝南,为一明二暗或一明三暗、一明四暗的三开间、四开间或五开间房。东西侧的房屋称为厢房,南边的房屋称倒房,东头留出通道作为主要过道。西厢一般做杂物用房,用来饲养牲畜或者放置石墨。北屋和东西厢之间一般留有1米左右的采光通道,称 “窗过道”。一般人家的院子没有院墙,或者只有低矮的桔梗围栏,建筑平面不讲究四合院合院对称,或者常只建一侧的厢房,整体呈“L”形。一般将北屋作为主要起居室,厢房做为杂物用房。 (图 2)
   1.2 单体平面。正房一般做四间,进门为正厅,两侧为卧房,西面一般会有一间杂物间。厢房一般做三间,进门正厅,两侧卧房。单体建筑进深往往较小,首先受制于建筑材料。胶东半岛盛产石材,用当地花岗石做为建筑外墙可以抵抗海风海浪的侵袭,现在所见大部分传统民居的外墙面几乎都由米黄色石材砌筑。但是石材作为外墙,在当地简陋的屋架结构下不能取得较大的进深。其次, 为适应胶东半岛多雨雪的气候,民居单体中多将防风、屋面排水、采光等条件作为重要建造因素考虑,从而形成建筑平面进深较浅,屋面坡度很大的建筑形式。(见图3)
   1.3 外在形式特征。近山的山村墙体较为简陋,多为片石砌体。平原地带,即卫城及其周围辐射区域民居墙体,基础部分或窗台以下多为片石砌体,以上则为土坯墙或者土砖,或者正面墙体采用花岗石砌筑。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民居,基本沿用明清格调,屋面多铺蝴蝶瓦及鱼鳞瓦,较隆重的建筑铺设筒板瓦和滴水,屋面颜色以青灰色为主,风格较为古朴。屋脊多清水脊,端部起翘明显。普通民宅较为低矮,屋面由于排水需要曲线明显,虽然材料粗糙结构简陋,但整体比例生动有弹性。门楼:门楼往往在有合院院墙的民居中出现,作为威海地区民间彰显身份的标志。设在大门的上方,其宽度略大于大门,一般长2m,宽1m左右,两面坡屋顶,脊上两边挑起细细的飞檐(多用砖头刻成),远看生动有韵味。(图4)
   烟囱:胶东地区的烟囱称为福台。胶东地区自古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民居多半简陋破落,但是在这简陋的屋顶上,福台特别显眼。富裕人家烟囱常采用中国传统殿宇屋身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台基、殿身和屋面,其中屋顶一般采用的是“单檐庑殿顶”,虽然体积不大,但是雕梁画栋,挑角脊顶,飞禽走兽,高檐青瓦。
  
  图5 国王饭店
  图6 广州十三行街景1.4 建筑主体结构。“三间房,两支梁,一扇门,两扇窗。”反映了当地民居构架的简陋。其多为抬梁式等腰三角形木结构屋顶,砌体墙群或墙基多为本地花岗岩砌筑,上部砌青砖。总体而言,威海地区民居的典型结构为砖石木结构。
  2. 英国殖民建筑特征
   2.1 建筑体量。英租三十年间,城市建设集中于威海卫城墙东北部的沿海地区(爱德华商埠)及刘公岛上。经过多年战乱和政权更替,加上建国后大规模市区建设,现留存的英租时期建筑大约60余处,分别沿威海湾成环形分布,以及于刘公岛中西部成线性分布。
   由于英国政府及商人对威海卫经济缺乏信心而产生的殖民政策和当时威海卫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英租威海卫时期并没有较大体量的宏伟建筑物, 于1904年拟建的市政办公大楼计划也中途取消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政府单位办公建筑及别墅建筑,但体量普遍较小。其中体量最大的要数国王饭店。国王饭店,是英租威海卫时期最辉煌的建筑。分别由二三层组合而成的楼房,圆拱廊窗成排,屋面天窗成线,背依青山,面临大海,气势宏伟,但于1945年8月毁于日军炮火。 (图5)
   2.2 建筑平面形式。该时期英式建筑平面自由活泼,与本土建筑存在很大差异。平面多为矩形,组合各种不同的方形体块,其中以“凹”字形居多,如英领事馆。其外侧多有外廊,一般随建筑外立面顺势而建,或呈L形,如华勇营。别墅建筑多有庭院,一般为不规则状围山成园,如小红楼和六角楼。
   2.3 建筑外在形式特征。
  
  图7 上 英商人别墅
  
  下 威海卫学校旧址2.3.1 柱廊。柱廊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使其具有大范围的生命力。近代西方在远东的殖民地,出现了以外廊为主要特征的殖民建筑,这种柱廊样式并没有在西方国家引起重视,但是在遥远的殖民地却获得了极大的生命力,因此也可称之为殖民地外廊样式 。该样式最早起源于印度英国人之手,因为最早统治亚洲的,是最先经历工业革命的英格兰。在中国最早出现该样式应该是在广州十三行街(图6)。同为英国殖民地,香港的外廊式建筑显然要早于威海卫。“在其他许多方面,香港则具有两面性;尽管该殖民地有着现代的卫生设施,但是瘟疫还是每年都会发生;此地既有附带走廊的,通风良好的石质建筑,也有拥挤不堪、条件恶劣的贫民窟;其炎热、潮湿与难闻的气味是欧洲人想象不到的”。 由此可以看出,殖民者热衷于围廊的建造,应该是由于气候原因。习惯了寒冷天气的英格兰人,来到闷热的靠近赤道圈的东南亚地区,常常因为炎热与潮湿而病倒。对于柱廊这种建筑形式本身来说,确实具有抵御这种气候的优势:遮阳、通风,更重要的一点是,柱廊形成的空间足以满足英国人喜欢便餐、聊天、抽烟以及享受下午茶的绅士趣味。
   英租威海卫时期,这种殖民地式建筑被英国人“移植”到威海,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功能类型,尤其是别墅建筑。如果说殖民者在南方建造廊子来避暑,那么在寒冷的北方,建造廊子除了躲过夏季的炎热外,也有一个气候原因,就是日照。柱廊形成的空间很好的保护了墙基以外几米内的空间,使建造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成为可能。在太阳倾斜的冬天,落地窗无疑给室内带来了更多的阳光。
   2.3.1.1 外廊形式。“在威海近代建筑中外廊形式不外乎有单侧外廊、L形外廊、二面外廊和四周回廊几种” 。威海卫殖民时期建筑中,存在各种柱廊形式,其中以“L”形外廊和单面外廊居多。“L”外廊以英国商人别墅等为代表,单面外廊则以威海卫学校最为典型(图7)。
   2.3.1.2 外廊构成。在威海殖民时期建筑中,外廊构成形式有很大差别。(1) 在外廊单元母体构成形式上,有的是连续的平直的方形开间,高宽比不定;有的是连续的拱券券廊,拱券或为半圆或为一段圆弧;还有使用巨柱式统一墙身的例子,如海星学校旧址。(2)在外廊建筑材料上有木构和石材:木构外廊常拼束柱,栏杆多为精细的短木拼接;石材廊柱通常在柱头有收分,形成梭柱。在组合上,有单柱和双柱组合。有的建筑存在一层为石制券廊,二层为木构券廊,这样做即产生丰富的立面效果,又在结构应力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图7。(3)砌筑上檐口线条整体简洁,有的甚至使用毫无装饰的矩形或方形,没有任何线脚,这也大多体现在窗户上,如小红楼的矩形廊柱单元,简洁现代,或许受到了同时期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图8)
   2.3.2 外立面装饰——古典主义与英国传统的折衷。外廊柱式普遍比较简洁,淡化了古典柱式。大型公共建筑平面讲究对称,立面讲究构图的主从,建筑外立面多用石材(花岗石)贴面,或者水刷石面层,较为坚固,柱式多用巨柱式统一墙身,如海星学校教学楼。别墅建筑多比例严谨,形态端庄,明显有古典主义的影响,如德胜作坊旧址(图9)。但是细部处理没有统一的风格导向,檐口,墙身材质以及烟囱上具有明显的东方符号,或许有同一时期折衷主义思想的影响,如六角楼。住宅建筑有英国民间传统,两面坡或四面坡屋顶,墙身喜欢用木材,平面构图较为灵活,立面较为朴素,讲究自然材质,活泼平实,或有青年风格派影响。
   2.3.3 细部特点:
   2.3.3.1 门窗。一般强调门的重要性,开间较大,有些建筑门上挑檐刻画细致,或者加木构架支撑起坡屋顶用来强调入口。开窗形式丰富,一般有圆形窗、拱形窗、方窗、矩形窗,大部分公建一层开窗尺寸较大。(图10)
   2.3.3.2 坡顶。大坡屋顶是近代威海建筑区别于其他殖民城市遗留建筑的最显著特征,其颜色一般为青红两色,形式按平面可以分为自由式与对称式,按层数分为一层坡和两层坡,按组合方式可分为单一式与组合式。 (1)自由式坡屋顶以英商人住宅为代表,高低错落不同,自由活泼;对称式坡屋顶代表为四眼楼,一南北向大坡屋顶,面南向出两花岗石大老虎窗坡顶。(图11)(2)一层及两层坡:一般来说,平面较为简单规整的多为一层坡屋顶,坡顶沿墙分布,其变化较小。平面复杂的多为两层坡,即夹带阁楼。为了突出其两层体量,立面坡度多趋于直线,如四眼楼;两层坡顶也有柔和的曲线,而突出垂直的老虎窗。如英国商人住宅。(图12)(3)在组合方式上,单一坡指屋顶只有一个体块,如七星楼。相反的,组合式坡屋顶通常会有几个不同的坡顶穿插,同时又有不同层高的穿插,凸显高大与新奇。 如中国军团指挥部楼。(图13)
   2.3.3.3 烟囱。受胶东半岛风雪较大的影响,本地民居多有体量较大的烟囱及顶盖,本地称“福台”。这一时期的殖民建筑,受气候及风俗的影响,多有体量较大,装饰明显的烟囱存在。这些烟囱少有西式,大多直接挪用中式元素,是威海近代殖民建筑的另一大特点。(图14)
   2.4 建筑的主体结构。总体看来,威海的近代殖民建筑一般分为一般民居(主要是平房、棚户和平民大院)、庭院式住宅(别墅),此外还有数量不多的公建,主要为政府机关单位、学校和教堂等。主要有砖石木,砖木,砖石,木屋架结构,钢混等混合结构形式,其中砖石和砖木结构占到其中大部分。
  3. 中西结合的因素
   3.1 英国建筑的东方元素。爱德华商埠区在该时期的殖民建筑,无论从平面布局还是立面构图上,多多少少都有了东西方风格的融合与吸收。该时期的英国建筑,反映的基本是当时欧洲最普通的民居及公建特点。但是在局部会有意识的融入胶东民居传统符号。
   3.1.1 高檐青瓦,挑角脊顶。爱德华商埠的英国建筑,多以行政及别墅为最多,在这两类建筑中,吸收的东方元素也最为明显。首先,屋面材料上,行政类建筑习惯使用胶东民居特色浓郁的青瓦,当地称之为鱼鳞瓦。青瓦双坡及四坡的西洋建筑,远看确实有东方建筑之韵,如法商人住宅(图15)。其次,在屋顶形态上,常会有中国传统木建筑中的屋面曲线出现,在檐口尤为突出,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称之为升起和挑脚。这种形式多存在于别墅建筑中,代表为六角楼(图16),其六边形屋面加上明显的檐口升起,形成了类似东方亭子的屋面效果。
   3.1.2 墙身材料——本山石。前面讲过,威海本地民居,为了抵御海岸强劲的风雪侵袭,常用附近开采的花岗岩作为墙体材料。这种花岗岩颜色偏米黄,用在民宅上多不加精良切割,呈不规则状。档次较低的民宅多用在窗下墙裙上,窗台以上用青砖砌筑。家里殷实的民宅则有正面墙体全部采用大块花岗岩砌筑的。这种从当地山体开采的花岗岩俗称“本山石”。
   可能同样起到抵御风雪的原因,英国殖民建筑吸收了威海当地民居的花岗岩砌筑传统,墙面,尤其是公共建筑墙身,几乎全部采用大块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本地花岗岩做砌体,主体结构坚固,密不透风,并且形成了图案丰富的墙面装饰效果。(图17)
   3.1.3 “福台”——洋楼上的“土帽子”。 “福台”有重要的存在原因,一是装饰,二是功能。胶东地区,尤其是威海地区位于半岛深入东海的最东段,三面环海,一年四季风力强劲,多风雪暴雨。福台的挑檐可以有效的防止风从烟囱倒灌,阻止雨雪进入,是装饰与功能的统一体,为胶东民居的传统特点。英国人很快意识到这种特殊构件的装饰与实用作用,将它竖在了英国传统坡屋面上。建筑本身的本土化装饰为这种特殊构件与建筑整体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一般来说,凡是有这大红坡顶的典型英式屋面上,总会有雕梁画栋的福台出现(图18)。
   3.2 本土建筑的西洋风情。该时期的本土建筑,尤其以爱德华商埠南端栖霞街区为代表的本土民宅,也在建筑立面上些许吸收了部分西方元素。栖霞街的拱形墙和拱形窗是其中的代表。威海本土建筑中,很少出现用砖发拱券来作为门窗上檐的,但是栖霞街区内的民宅,虽然外观及材料仍为典型的本土建筑,但是门窗上檐一般会用砖发拱券,并在上方作弧形条状线脚装饰。由于建筑成排连续布置,因此形成连续拱券型的空间母题。
   另外,栖霞街区本体建筑的山墙上,出现了威海建筑史上不曾有过的涡旋。主要体现在戚家大院侧面山墙尖上的弧形券和对面亚洲医院西北山墙上的三段砖发涡旋。这些略带西方巴洛克式的但并不成熟的弧线,代表了当时中西文化在这一地域的交流与碰撞,是威海建筑史上珍贵的标本。(图19)
  4. 总结
   虽然这一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与建筑不断交融,但纵观现有遗留建筑不难发现,该时期建筑风格,本土建筑的影响要大于英国建筑,即英国建筑受到本土建筑的同化因素更多。这与当时几任行政长官的审美取向不无关系。其中最应被提及的是威海卫租借时期最后一位行政长官庄士敦,他在英撤离威海卫演说词中提到“你们现在是中国式,和我们三十二年以前初来威海的时候是一样,我们从没有一点野心要使你们变为别种人,…或者在威海和你们住在一块儿的英国人跟你们学的,最少也比你们跟我们学的一般多;恐怕我们没使你们英国化,你们倒使我们的人中国化了。”
  参考文献
  [1] 于国铭,找寻威海地区主义建筑的“根”—以荣成石岛村民居为例,威海晚报20081127期.
  [2] 姜卫成, 看威海人文:民居见证时代变迁, 威海日报20090703期.
  [3] 王政,威海近代英式建筑研究,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大学.
  [4] 鞠红旗,威海威海英租时期的建筑,掠影杂志,2008年第9期.
  [5] 藤森照信,张复合,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建筑学报,1993年第五期.
  [6] 邓向阳主编,米字旗下的威海卫,山东书画出版社,2003年.
  [7] 王政,威海近代英式建筑研究,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大学.
  [8] 王一强,威海卫办事大臣庄士敦临别演说词的法文化阅读,法学论文,2004.
  [9] 沈福煦、孔健,近代建筑流派演变与鉴赏,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 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名景,华文出版社,2006年.
  
其他文献
(1.岫岩县苏子沟镇水利站 辽宁 岫岩 114300;  2.岫岩县石灰窑镇水利站 辽宁 岫岩 114300 )    【摘 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水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制;管理;发展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r
期刊
(1.海门市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海门 226100;   2.海门市吉安建筑安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江苏 海门 226100)    【摘 要】本文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对象、规范性文件控制、概念理解、监督管理行为等方面引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误区所在,从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走出建筑安全管理监督管理误区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误区;防治  Out of the cons
期刊
(淮安市正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2300)  【摘 要】从招标代理的产生、概念、权利义务、作用等视角,探讨招标代理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作;招投标;代理  The brief analysis project incurs in the bid to tender the proxy organization functionm     Mao Ya
期刊
(68017部队训练处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文章对汽车发动机轴瓦故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轴瓦;汽车;发动机;故障  Analyze about the Crankshaft tile Break Down in the Car Motor      Ma Xuan-bin  (Troop 68017 Training department Lanzho
期刊
(1.岫岩县水土保持站 辽宁 岫岩 114300;   2.岫岩县牧牛乡水利站 辽宁 岫岩 114300;   3.岫岩县水资源办公室 辽宁 岫岩 114300)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水利现代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治水问题;得失;水利现代化;发展方针;对策  Modern trends of water     Xiao Ming-jv1,Pan Te2,Guan Tao3 
期刊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目前,项目管理方法很多,挣值管理作为一种较先进的管理手段,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的各类项目。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挣值管理思想和方法是由美国国防部最先提出和建立的,这种方法是专门为项目的时间和成本集成管理服务的。本文首先对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之后对挣值管理的理论形成,主要参数、偏差分析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挣值管理的
期刊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公共参与制度化是英国遗产保护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手段。而我国民众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还远远不够,法律和运营机制也急需完善。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完善的历史保护机制,从而有效促进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英国;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中国  On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of our
期刊
(青海第六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本文针对机械维修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维修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机械;维修;问题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intenance problems in Analysis     Guo Zhong-wei  (Qinghai No.6 Road and Bridge
期刊
(杭州市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4)  【摘 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现状,分析了建筑安全问题的成因,并就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The current building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
期刊
(山东中交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施工单位与业主、监理单位是围绕着工程项目施工的三个不同的群体,伴随着整个建设的全过程,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文章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如何搞好协同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施工阶段;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On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