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后习题 夯实基础知识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应重视课后习题的研究与思考。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我参加了市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之后才有的。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后习题的处理常常是一笔带过,原因有二:各种学习资料中无论题型还是内容都比课后习题要丰富得多,没有必要再深究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么很简单,要么很艰深,教师认为没必要或没条件探究。
  但经过培训后,我了解到“部编版”教材不仅在课文选取、结构安排等关键部位上有专门的研究,就连习题设计、注释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目的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每篇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为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达到“随文学习”。
  为何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因为原有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比如爱国、成长、人与动物等,这是前些年语文学科教学过分提倡人文性的结果。主题单元结构,更多地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更多地去挖掘人文熏陶的话题,设计有关德育渗透的教学活动,忙于各种眼花缭乱的设计中,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失去了必要的章法,上得随心所欲。致使部分一线教师认为,课改很耽误时间,不利于应付考试,好成绩还是要靠反复训练。尤其是看到数理化英语学科通过题海战术,成绩突飞猛进时,这些语文教师更如热锅上的蚂蚁。所以,“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内容,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并能有效调控教师的教学。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承担着训练默读,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品味、揣摩关键语句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任务。教师在制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目标时,特别注意到了课后习题的设计,希望能通过课后习题的落实尽力达成本单元内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本文课后习题共有五个题,前三个是思考探究题,后两个是积累拓展题。我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紧扣第一题、第三题来设计的,即“诵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感受童年时代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情趣”。教学中,我会尽力引导学生从关注标题的特点出发,把握文章鲜明的结构,将朗读和默讀相结合,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以孩童的视角抓住特点描写景物,落实好以上知识和能力点。第二个学习目标是“跳读课文,寻找‘成年鲁迅’在文中的影子,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生活时的情绪”。这个目标我是紧扣第五个习题来设计的,一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对开头、结尾关键语句的理解,二则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将“回忆与现实”相联系的思维习惯,以便更深、更广地理解文章,理解作者。
  总之,语文课后习题对“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有着重要的指向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课不能上成考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也不能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展开教学,以至于失去了文学作品欣赏的完整性、文学性、形象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通过经典课文的学习不断感受自然与生命,感受美好与残缺的同时,让“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清晰,并通过反复的训练得到不断的积累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永和县第三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同时,在语言知识分级目标中,对词汇提出的要求为:“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700个左右的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那么,如何教会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则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如果忽视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就意味着
期刊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用技能不可缺少的途径。传统阅读教学中,更注重学生个体的自主研读和答案校对,忽略了理解感知过程的指导。这样的阅读无疑是封闭式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走出封闭的循环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愉快地享受阅读过程,带着新鲜和好奇主动研读语篇,能使阅读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从预学指导、合作探知到成果展示,让学生始终作为阅读者自由地感受其中的精妙,讓阅读教学更有意义。一
期刊
语法,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基础,更是他们获得丰富语言感知的重要条件。但因语法枯燥乏味、识记困难,往往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大心病和“拦路虎”。因此,只有走出单纯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参与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通过理解感知和强化识记,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课堂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语法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动”起来,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能让学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更多生动的元素,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心理、认知需要完善的重要生长时期,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数学课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集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于一体,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技术
期刊
数学思想的渗透要从低年级开始,要让学生从小就能养成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力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借助抽象思想,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亲历从形象到抽象的全过程。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称之为再创造方法,这个观念在许多地方或迟或早地独立形成。”学生在
期刊
每当学生数学检测成绩出来后,许多教师总会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不理解知识点,而总是在计算上失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做运算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他们开始学习简单的文字和数字,开始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实物和直观图像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数与形的
期刊
幼儿园是为了有效缓解幼儿在家庭之中受到的环境、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为幼儿提供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能促进幼儿的智力、身体、心理、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游戏策略,让幼儿在幼儿园中,不仅能与同龄人享受美好的童年,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优质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一、尊
期刊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强调学生独立探究的理念,以及认知和应用“知行合一”的理论内涵,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音乐教育与支架式教学之间所存在的契合点也已经得到音乐教育领域的挖掘和应用。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它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是人
期刊
一说到“美术”,人们就会在脑海中闪现“画画”。其实,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那些平凡的生活物品中本来就充满了美术气息,可谓“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美术教学中,也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以及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美术素养。一、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期刊
数学文化,包含了數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数学成果等,同时,数学文化的发展也与人文、社会乃至美学构成种种联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指导性地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展示数学魅力。一、深挖教材,培养兴趣  数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产物,是人类数学实践发展的成果。教师应深挖教本,精心备课,结合教材中所讲述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数学家的事例,引发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