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往往把重点建立在文章写法的规律技巧上,例如,层次结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推理论证等,而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属性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事物,同一题材,也是不变中有变化。正如《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箱高洁,水落石出”的迥然景观,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多年来的应试环境,我们老师不自觉的都会用一种所谓的写作套路来指导学生,进而助长了他们少年老成的“八股”文风 。同一训练方式,代代相传、陈陈相因,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 ,容易导致习惯性和惰性 。这种惰性的求同思维会使学生按照老程序、老套路写作。作文时,假如是材料作文,则按照一述(陈述材料)、二点(点出观点)、三议(发表感想、论证观点)、四扣(扣回到材料上)的程式写作,假如是命题作文,则是“老三段”的固定结构,如果需要组织论据,那么,勤奋学习的居里夫人;勇攀科学高峰的居里夫人;献身事业的居里夫人;女性成才的居里夫人;生活俭朴的,还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事迹,简直成了学生作文中的“万能论据”。凡此种种,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按图索骥,于是文章也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古人云:“言为心声”,诗人情动于中而言于外,文章是释放情感的一种交流方式。学生的能力、经历、心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的感受也各有差异,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同是咏“梅”,陆游哀伤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则赞美其“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可见,写作主体的个体差异诸如心境、地位、所处时代等,使作品表现了大相径庭的主题。
因此,关注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有益于提高作文的个性化品质。譬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关于“诱惑”话题的作文时,我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单方面,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立意、写作,学生作文大部分是写诱惑不利的一面,诸如“诱惑是帆,诱惑是樯,几多追求,几多沮丧;诱惑是场,诱惑是网,几多崇尚,几多迷茫。诱惑如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请拨开诱惑的迷雾,莫让诱惑遮望眼。”(《莫让诱惑遮望眼》)。再如,“飞蛾抵不住光的诱惑,自取灭亡;鲤鱼抵不住诱饵的诱惑,成了渔人的下酒菜;狼抵不住肉的诱惑,成了猎人夸耀的资本。同样,正是这诱惑,吹折了助我们到达彼岸的风帆,打湿了我们翱翔天空的翅膀,将我们绊倒在荆棘丛中。所以要想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首先要战胜诱惑。”(《高唱凯歌,埋葬诱惑王朝》)。但也不乏见解独到的学生,如“走进生活,满目诱惑。因为诱惑,我们爱上了断臂的维纳斯;因为诱惑,我们欣赏微笑的蒙娜丽沙;更因为诱惑,我们才不厌贝多芬用心灵敲击黑白键后的乐章。”(《因为诱惑,所以爱》),从这种一反常态思维角度出发很新颖,立意也很好,应该大力提倡。
所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首先要保护他们的率真。学生在作文中所透露出的喜怒哀乐都非常宝贵,这其中,可能有些情感是老师不喜欢的,甚至是厌恶的,教师都应尽量地去体验学生所体验的情感,应当使自己的情绪或理智都处于学生的位置。其次,宽容学生的稚气和不成熟。作文时,学生们可能文面不整、字迹涂鸦;可能思维不畅、表意不清。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剥夺、取消学生表达的权利的理由。在批改作文时,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那怕就一点点,而不应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好恶评作文。试想,教师的这种苛刻和吝啬是不是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表达冲动呢?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使我们的评价在学生的表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即在一定限度内,使学生感受到表达的成功感,而减少内疚和焦虑感。再次,教师在评价中注意感情评价,降低评价标准,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手段和方法。我们要学会从学生每篇文章中发现创新的因素,肯定他们的个性思维,然后给予极高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培养在我们作文教学中才有可能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更深的开掘。
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属性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事物,同一题材,也是不变中有变化。正如《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箱高洁,水落石出”的迥然景观,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多年来的应试环境,我们老师不自觉的都会用一种所谓的写作套路来指导学生,进而助长了他们少年老成的“八股”文风 。同一训练方式,代代相传、陈陈相因,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 ,容易导致习惯性和惰性 。这种惰性的求同思维会使学生按照老程序、老套路写作。作文时,假如是材料作文,则按照一述(陈述材料)、二点(点出观点)、三议(发表感想、论证观点)、四扣(扣回到材料上)的程式写作,假如是命题作文,则是“老三段”的固定结构,如果需要组织论据,那么,勤奋学习的居里夫人;勇攀科学高峰的居里夫人;献身事业的居里夫人;女性成才的居里夫人;生活俭朴的,还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事迹,简直成了学生作文中的“万能论据”。凡此种种,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按图索骥,于是文章也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古人云:“言为心声”,诗人情动于中而言于外,文章是释放情感的一种交流方式。学生的能力、经历、心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的感受也各有差异,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同是咏“梅”,陆游哀伤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则赞美其“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可见,写作主体的个体差异诸如心境、地位、所处时代等,使作品表现了大相径庭的主题。
因此,关注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有益于提高作文的个性化品质。譬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关于“诱惑”话题的作文时,我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单方面,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立意、写作,学生作文大部分是写诱惑不利的一面,诸如“诱惑是帆,诱惑是樯,几多追求,几多沮丧;诱惑是场,诱惑是网,几多崇尚,几多迷茫。诱惑如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请拨开诱惑的迷雾,莫让诱惑遮望眼。”(《莫让诱惑遮望眼》)。再如,“飞蛾抵不住光的诱惑,自取灭亡;鲤鱼抵不住诱饵的诱惑,成了渔人的下酒菜;狼抵不住肉的诱惑,成了猎人夸耀的资本。同样,正是这诱惑,吹折了助我们到达彼岸的风帆,打湿了我们翱翔天空的翅膀,将我们绊倒在荆棘丛中。所以要想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首先要战胜诱惑。”(《高唱凯歌,埋葬诱惑王朝》)。但也不乏见解独到的学生,如“走进生活,满目诱惑。因为诱惑,我们爱上了断臂的维纳斯;因为诱惑,我们欣赏微笑的蒙娜丽沙;更因为诱惑,我们才不厌贝多芬用心灵敲击黑白键后的乐章。”(《因为诱惑,所以爱》),从这种一反常态思维角度出发很新颖,立意也很好,应该大力提倡。
所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首先要保护他们的率真。学生在作文中所透露出的喜怒哀乐都非常宝贵,这其中,可能有些情感是老师不喜欢的,甚至是厌恶的,教师都应尽量地去体验学生所体验的情感,应当使自己的情绪或理智都处于学生的位置。其次,宽容学生的稚气和不成熟。作文时,学生们可能文面不整、字迹涂鸦;可能思维不畅、表意不清。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剥夺、取消学生表达的权利的理由。在批改作文时,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那怕就一点点,而不应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好恶评作文。试想,教师的这种苛刻和吝啬是不是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表达冲动呢?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使我们的评价在学生的表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即在一定限度内,使学生感受到表达的成功感,而减少内疚和焦虑感。再次,教师在评价中注意感情评价,降低评价标准,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手段和方法。我们要学会从学生每篇文章中发现创新的因素,肯定他们的个性思维,然后给予极高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培养在我们作文教学中才有可能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更深的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