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画是未来市场的选择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彩墨持续走高
  可以说“现代彩墨”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颖的名词,目前拍卖市场也还没有正式设立有关现代彩墨概念的专场,但将中国画的写意性与现代观念融合,打破中西方绘画壁垒的一类艺术作品,早就深受市场认可。从林风眠、刘海粟、丁雄泉、吴冠中等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到今天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批有实力的彩墨艺术家,如黄永玉、周韶华、丁立人、刘国松等,都将彩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地位。
  即使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这两年,各大拍行也是捷报频频。从成交表现看,其成交总额比疫情前并未下降,且整体成交率反而提高了。以今次春季拍卖会为例,张大千、吴冠中、林风眠等大师的水墨作品依旧是拍行书画大类的中流砥柱,也有成交价过亿元的表现。比如永乐春拍中,吴冠中晚期抽象彩墨作品《松魂》以3680 万元成交,位列专场第二。另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调研显示,在吴冠中成交TOP20 作品里,彩墨作品占了近30%。
  与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几位先驱具有同样海外留学背景的丁雄泉,那充满欢乐色彩的绘画近些年无论在国内外都已经找到了更多的知音。除了这些现代大师的市场坚挺以外,中青一代彩墨艺术家,在经历了多年市场积累之后,价格也在逐步走高。受此影响,国内的拍卖行也逐步加深了对于彩墨画的重视程度。一些拍卖公司逐渐关注彩墨画艺术家,将他们优秀的彩墨作品带向市场,由此也培养了一批新的藏家入市。
  更具时代性,符合市场口味
  为什么这类创新型水墨作品会成为近几年市场新的聚焦点?首先是市场需要新鲜内容。
  在近10年的中国艺术市场中,古代书画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但“生货”难寻,资源枯竭难以为继;近现代绘画( 包括油画、中国画) 在拍场上屡创天价,但同一件拍品在短短几年内重复上拍,升值空间已经被严重透支。拍卖行需要挖掘新的资源,就只能在当代作品中寻找。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自然选择了现代彩墨这一个融合中西、既传统又新颖的板块。
  其次,当下艺术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市场也正在寻找一种传统与当下、中西兼具的拍品。而现代彩墨则恰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林风眠、吴冠中、刘海粟、庞熏琴等自幼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及美术教育,又曾负笈法日、旅美旅欧,带回了西方艺术理论以及当时流行艺术思潮。他们都是中国现代艺术与绘画的奠基人,主张对中西艺术兼容并包,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求交融。其中,林风眠、刘海粟两位先生长期任职国内艺术专业学校的校长,以其先进的艺术理念,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的同时,终其一生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实践,各自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保利香港拍卖中国书画部专家程远枫说。
  此外,这种符合时下的审美趣味、中西汇通的绘画语言更容易让全世界看懂。
  在保利香港拍卖中国书画部专家程远枫看来“: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上述现代彩墨艺术家,在拍卖领域更多时候被称为新水墨艺术家,在任何时候,新水墨创作都有其时代的精神内核,其作品自然更符合当时人的审美,张大千、林风眠的作品亦是如此。印象特别深的一次,一对荷兰的夫妇在公司购买到傅山的草书对联,问其原因,回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虽不认识中文,但我们很喜欢,觉得造型像是抽象画,拿回去家居进行装饰。’他们的审美观念值得借鉴,但文化的差异导致无法真正地理解作品。大部分中国或是华人藏家群体对于水墨作品都很有兴趣与感情的,因为大家至少在文化上的‘根’是一樣的。”
  在其他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诸如林风眠、吴冠中、丁雄泉等彩墨题材作品的走俏,与目前的藏家构成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随着80 后、90 后正逐渐成为新晋藏家,他们受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审美会更前卫一些,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有一定时尚气息,因而更加符合这些青年藏家的审美情趣和收藏趣味。
  未来市场潜力可观
  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文化自信心增强,不再完全依靠海外博物馆、策展人来到中国挑选作品出去展览,本土策展力量的逐渐萌发,客观上为国内的当代彩墨艺术家制造了更多展示的机会。
  保利香港拍卖中国书画部专家程远枫以香港市场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香港市场因其优越的自由港政策以及成熟的商业运作环境,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内外的众多水墨艺术家举办过多次个展或联展,当时就让世界认识到中国艺术的多元面貌。近些年来,国内很多私人美术馆、画廊、艺博会都是以新水墨为主题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展销会等,影响持续升温,不断扩大。拍卖行是有限度地积极参与,例如保利香港拍卖的当代水墨板块,以跨界东西的艺术大师们的水墨作品领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致力发掘并梳理好每位新水墨艺术家的主张与创作理念。综上所述,虽然新水墨的影响力还很有限,但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我相信假以时日,新水墨艺术家跟前辈们一样经历时间的沉淀、市场供需的考验,会留下给人带来有精神共鸣的艺术精品。”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彩墨在国外的市场也在逐渐打开,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分析,目前除了林风眠、吴冠中等先驱艺术家的彩墨作品价格较坚挺外,大部分当代彩墨艺术家的作品整体价位仍偏低。不过,随着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藏家的介入,彩墨艺术作品已经慢慢积攒了一定的海外藏家资源,具有融入国际盘的更多可能性。
其他文献
今季春拍,区块链数字艺术、NFT加密艺术似乎有种在内地市场遍地开花的节奏。中国嘉德、永乐拍卖、敬华拍卖等多家拍卖行纷纷推出区块链·数字艺术专场拍卖或上拍NFT艺术作品。  在国外区块链数字艺术已经大热的整体环境下,可以看到国内部分机构也在跃跃欲试,也小有成效,如中国嘉德当代艺术夜场首次上拍的NFT作品宋婷《牡丹亭Rêve之标目蝶恋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以66.7万成交;永乐推出的国内首场线下区
期刊
如今,民间文物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收藏界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文物艺术品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真伪鉴别、估值等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乱象重生,已日益阻碍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具有权威鉴定能力的国有机构和专家禁止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自发形成的各类鉴定机构良莠不齐,可信度不高。这又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民间收藏者苦于藏品的真伪找不到权威的鉴定,导致缺口很大;二是缺乏权威、可信度高的
期刊
6月中旬的“周杰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大家似乎还意犹未尽。苏富比又立马放出消息:今年10月于香港举行的现代艺术拍卖会将邀请著名导演王家卫联袂呈现。  那么,一直以精英气质示人的拍卖行,频频找明星“带货”,又为哪般?瞄准青年收藏群体,还是市场资本的欲望使然?  “明星带货”式拍卖不是个例  拍卖行找明星“带货”艺术品并不是最近的个例,早在2013年、2014年国际拍卖行就已经操作过了。2013年
期刊
花鳥画是国画中的重要分支,其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特定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鸟画的表达边界不断拓展,在现代彩墨领域,艺术家以新的文化思维,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理念,从审美情趣、视觉形式到思想感情都走进了新的空间。  总体而言,现代彩墨在花鸟画上,走出了折枝花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传统格局,以现代观念、彩墨语言,形成了新的表现符号。无论造型方式、画面构成都与传统
期刊
本期杂志我们将关注焦点转向了“现代彩墨”。对于学术界来说,它还是个不太成熟的概念,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可,但如果从近年收藏、拍卖市场的角度来看,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一个群体。  为什么这类作品会成为近些年市场的新热点?说到此就不得不提中国当代艺术的百多年征程。19世纪以来,雄踞于世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受到来自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与侵凌,并在中西全面接触中节节退败。这其中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对峙,民族文化
期刊
回溯中国画在近代以来的发展,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代代有志之士勇于求变, 在中国画发展上各自作出适应时代的回应。总体来看,可以发现三条不同的方向:第一,是以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他们沿着文人画的脉络发展而来,在传统绘画系统中生发,演绎笔墨当随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第二,是从西方艺术中汲取营养,以改良中国画的“改良派”。这又一分为二,其中,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主张以
期刊
东瀛赏梅,论者以奈良梅溪的月濑为最胜。江户时代大儒斋藤拙堂就认为,天下只有广东罗浮的梅村,可以与月濑相抗衡。其他如“杭之孤山,境盖幽,花则寥寥;苏之邓尉,花颇多,地则热闹”。此固一家之言,实则斋藤未曾来华。  我到过奈良,却与月濑缘悭。其实近距广州百里的罗浮也未能一至。昔年买到斋藤拙堂的《月濑记胜》,曾日夕披赏,聊作卧游。日人刻书颇精雅,似乎舍得下大本钱。《月濑记胜》通篇写刻,字体点划勾连转折处,
期刊
在人物画領域,现代彩墨与传统水墨有着绝然不同的审美情趣。过去水墨人物画的研究局限于人物形象本身的造型,或写实、或变形,或以多样的笔墨变化,演绎着古人传统的“十八描法”等技法。  而现代彩墨能适应当代社会背景下承载更复杂的理念和文化意义。同时,水墨的“写意”性在现代彩墨人物画中获得了延续和拓展。放弃一部分对现实的描写,通过结合现当代艺术的观念、表现、抽象等不同手段,在人物画的造型、意境上去拓展更自由
期刊
纵观美术史,山水画的创新无外乎三种:表现领域的拓展,也就是内容出新、题材出新;形式语言的更新,也就是技法转变,或者两者兼顾,也就是内容与形式合二为一。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前两者在当前已经很难取得重大的突破。单纯的笔墨形态和形式诸如勾、皴、擦、点、染等方法,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已经被充分开发,如果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本质上并没有突破性和创造性。  但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带来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更新,让山水画可以
期刊
中国画发源于中国,并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成长为非常独立的艺术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未受其他域外文明的强势影响。直至近代,随着国运的衰落,西方文明的强势崛起,与中国的命运一样,中国画同样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被动接受西方艺术的冲击。回应西方艺术,成为了近代中国艺术家不可避免的课题。  在各种借鉴、融合西方艺术的探索中,20世纪初期拉开了中国画变革转型的序幕。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绵延百年的艺术变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