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层次较低、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思想不够成熟,在择业就业时难免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分析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探索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并用于实践是开展中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就业心理问题;应对策略;就业期望值;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中职生就业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各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的就业工作历来也非常重视。但是从近几年来中职生就业的情况看,部分中职生自主就业意识不强,存在盲目趋利就业或者屡屡跳巢频频择业的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偏小、涉世不深,对社会、职业认识较少,尤其对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比较模糊;二是中职生知识层次较低,思想不成熟,心理不稳定,意志不坚定,在择业就业时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正确疏导的话,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和发展。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中职生就业的心理现状入手,探讨有效应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指导他们自主择业就业,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一)对自身实际认识不足,过于自信或妄自菲薄
1、就业期望值过高。一些学生希望自己生活条件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崇尚经济实惠,于是纷纷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及待遇较好的大公司就业,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相对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小企业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如愿,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2、盲目从众与自卑依赖。有些中职毕业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职业选择,只是片面地跟随同伴往人多的地方去。也有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总是认为自己的学历比别人低,水平比别人差,能力比别人弱。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但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信心,还会导致毕业生在竞争中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长处,进而失去竞争力。
(二)对就业前景心存疑惑,过度焦虑或消极回避
面对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生活,奔赴陌生的工作岗位的事实,许多中职毕业生往往都是既激动又有些迟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就业既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又是一次充满未知的尝试。他们既希望尽快走向工作岗位大展身手,同时又不知道自己能否经受工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为此,一些对就业前景心存疑虑的中职毕业生,往往会对即将就业心存恐惧,更甚者还会得过且过,躲避现实。
(三)对社会用工情况认识不深,就业观念落后
许多中职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用工情况认识不深,自身的就业规划意识不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不着边际,找不到工作就业与个人发展的契合点。主要表现在:
1、功利思想严重。由于很多中职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求职择业中会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他们目光短浅,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2、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时,不顾社会分工与专业分化的辨证关系,对自己已形成的择业观念不思变通,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结果当然是择业范围大大缩小,成功的机会不断失去。
二、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如何帮助中职生解惑释疑,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中职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基于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帮助学生正确解剖自己,消除心理障碍
在择业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状况及各种能力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树立自信,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真正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社会,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我们在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一种理念和思想,那就是在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中,一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避免和纠正择业上的短期行为,抵制功利主义的诱惑;应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就业问题,乐观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做起。
(三)帮助学生确立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有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并了解自己所选职业的地域特点,职业的行业特点,单位特点和职业岗位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学会如何更好地宣传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职业。
综上所述,及时发现和分析研究中职生在就业时候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倾向,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职毕业生,知道他们所想所思,所盼所虑,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细化我们的工作方案,在开展就业工作中做到因人荐岗,避免生硬的一刀切式的就业推荐方式,充分体现中职就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文性,让中职生快乐就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炳全,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程正方.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就业心理问题;应对策略;就业期望值;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中职生就业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各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的就业工作历来也非常重视。但是从近几年来中职生就业的情况看,部分中职生自主就业意识不强,存在盲目趋利就业或者屡屡跳巢频频择业的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偏小、涉世不深,对社会、职业认识较少,尤其对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比较模糊;二是中职生知识层次较低,思想不成熟,心理不稳定,意志不坚定,在择业就业时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正确疏导的话,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和发展。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中职生就业的心理现状入手,探讨有效应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指导他们自主择业就业,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一)对自身实际认识不足,过于自信或妄自菲薄
1、就业期望值过高。一些学生希望自己生活条件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崇尚经济实惠,于是纷纷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及待遇较好的大公司就业,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相对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小企业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如愿,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2、盲目从众与自卑依赖。有些中职毕业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职业选择,只是片面地跟随同伴往人多的地方去。也有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总是认为自己的学历比别人低,水平比别人差,能力比别人弱。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但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信心,还会导致毕业生在竞争中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长处,进而失去竞争力。
(二)对就业前景心存疑惑,过度焦虑或消极回避
面对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生活,奔赴陌生的工作岗位的事实,许多中职毕业生往往都是既激动又有些迟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就业既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又是一次充满未知的尝试。他们既希望尽快走向工作岗位大展身手,同时又不知道自己能否经受工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为此,一些对就业前景心存疑虑的中职毕业生,往往会对即将就业心存恐惧,更甚者还会得过且过,躲避现实。
(三)对社会用工情况认识不深,就业观念落后
许多中职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用工情况认识不深,自身的就业规划意识不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不着边际,找不到工作就业与个人发展的契合点。主要表现在:
1、功利思想严重。由于很多中职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求职择业中会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他们目光短浅,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2、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时,不顾社会分工与专业分化的辨证关系,对自己已形成的择业观念不思变通,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结果当然是择业范围大大缩小,成功的机会不断失去。
二、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如何帮助中职生解惑释疑,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中职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基于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帮助学生正确解剖自己,消除心理障碍
在择业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状况及各种能力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树立自信,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真正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社会,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我们在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一种理念和思想,那就是在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中,一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避免和纠正择业上的短期行为,抵制功利主义的诱惑;应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就业问题,乐观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做起。
(三)帮助学生确立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有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并了解自己所选职业的地域特点,职业的行业特点,单位特点和职业岗位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学会如何更好地宣传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职业。
综上所述,及时发现和分析研究中职生在就业时候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倾向,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职毕业生,知道他们所想所思,所盼所虑,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细化我们的工作方案,在开展就业工作中做到因人荐岗,避免生硬的一刀切式的就业推荐方式,充分体现中职就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文性,让中职生快乐就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炳全,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程正方.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