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加以鼓励。”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使用各种手段,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一、尊重学生体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个性化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更愿意学。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壮观的景象,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学生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表达的效果可能并不佳。那么我们换成别的交流方式试试呢?如口述、朗读,或者根据海上日出的录像资料,设置一个游览情景,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的小诗,画一幅海上日出图……这些都不可以吗?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潜能。又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漓江的水”这部分时,老师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漓江水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漓江水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书效率也高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想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比如学习《打赌》一课,预习课文后,学生提出“谁和谁为了什么打赌”、“打赌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从打赌中获得什么启示”、“为什么说为了好事打赌,值”等问题。经过交流解决诸如“谁和谁打赌”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老师将学生的其它问题进行梳理,制定自学要求,在学生一番圈点、勾画、思考、批注之后,再与同桌、小组、全班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相机进行引导,点拨、调控,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说话、尽情地谈感受、说体会,倾吐心声,个性得以张扬。
三、鼓励多角度思考,尊重学生阅读体验
个性化阅读尤其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或是教参的提示强加于学生。要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学生对捞铁牛时材料的运用提出异议。有人说“我可以不用装沙,这样太麻烦”,有人说“沙铲入黄河造成河床抬高,不利环保”,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针对当时情况下有何更好的办法捞铁牛,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建议不用装沙,改为装盐,盐化到水中,不会造成泥沙淤积。有同学建议干脆直接用黄河水来捞铁牛,取之于河,还之于河,既环保又方便。还有人建议不用两只船,而是换上四只大船交替装沙,既利于环保,又简化准备工作,效率更高。这样课堂上气氛热烈,群情激昂。
教学中还可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演一演”、“画一画”、“学一学”、“读一读”、“做一做”,调动多种感观,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学《陶罐和铁罐》,学生通过演课本剧,用个性化的对白和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中加深对角色的体验,让教师感到学生想象飞起来了,思维动起来了,语言活起来了。
四、唤起学生生活积累,激发阅读兴趣
“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生活积累,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体验,引发共鸣,既加深理解和体验,又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比如学《望庐山瀑布》一诗,在新课导入时,我问学生:“你看到过瀑布吗?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很快,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一一道了出来,有说瀑布声音的,有说瀑布气势的,有说瀑布形状的,还有的说到与瀑布亲密接触时的感受的。这时再出示古诗,学生兴趣盎然,对瀑布的理解不需老师讲解,已经很快到位,再通过反复地诵读,一次一次地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定格在脑海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同样学《打赌》时,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谈到了自己类似“打赌”的经历,有的改正坏习惯成功了,有的改正坏习惯失败了。对比课文,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所在,从课文中获得了思想启迪,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过程,学生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使用各种手段,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一、尊重学生体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个性化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更愿意学。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壮观的景象,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学生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表达的效果可能并不佳。那么我们换成别的交流方式试试呢?如口述、朗读,或者根据海上日出的录像资料,设置一个游览情景,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的小诗,画一幅海上日出图……这些都不可以吗?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潜能。又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漓江的水”这部分时,老师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漓江水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漓江水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书效率也高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想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比如学习《打赌》一课,预习课文后,学生提出“谁和谁为了什么打赌”、“打赌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从打赌中获得什么启示”、“为什么说为了好事打赌,值”等问题。经过交流解决诸如“谁和谁打赌”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老师将学生的其它问题进行梳理,制定自学要求,在学生一番圈点、勾画、思考、批注之后,再与同桌、小组、全班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相机进行引导,点拨、调控,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说话、尽情地谈感受、说体会,倾吐心声,个性得以张扬。
三、鼓励多角度思考,尊重学生阅读体验
个性化阅读尤其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或是教参的提示强加于学生。要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学生对捞铁牛时材料的运用提出异议。有人说“我可以不用装沙,这样太麻烦”,有人说“沙铲入黄河造成河床抬高,不利环保”,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针对当时情况下有何更好的办法捞铁牛,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建议不用装沙,改为装盐,盐化到水中,不会造成泥沙淤积。有同学建议干脆直接用黄河水来捞铁牛,取之于河,还之于河,既环保又方便。还有人建议不用两只船,而是换上四只大船交替装沙,既利于环保,又简化准备工作,效率更高。这样课堂上气氛热烈,群情激昂。
教学中还可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演一演”、“画一画”、“学一学”、“读一读”、“做一做”,调动多种感观,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学《陶罐和铁罐》,学生通过演课本剧,用个性化的对白和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中加深对角色的体验,让教师感到学生想象飞起来了,思维动起来了,语言活起来了。
四、唤起学生生活积累,激发阅读兴趣
“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生活积累,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体验,引发共鸣,既加深理解和体验,又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比如学《望庐山瀑布》一诗,在新课导入时,我问学生:“你看到过瀑布吗?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很快,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一一道了出来,有说瀑布声音的,有说瀑布气势的,有说瀑布形状的,还有的说到与瀑布亲密接触时的感受的。这时再出示古诗,学生兴趣盎然,对瀑布的理解不需老师讲解,已经很快到位,再通过反复地诵读,一次一次地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定格在脑海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同样学《打赌》时,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谈到了自己类似“打赌”的经历,有的改正坏习惯成功了,有的改正坏习惯失败了。对比课文,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所在,从课文中获得了思想启迪,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过程,学生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