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时代,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端坐在教室的课桌前,抬头看黑板,或者低头写作业,每天10个小时,甚至14个小时,从初中到高中。
  周末到了,假期来了。
  路边补习班的广告恶气狠狠:“你不来补课,我就培养你的竞争者!”耳边父母的唠叨焦虑重重:“高考就看成绩,别人都补课你不补怎么拼得过?”
  于是你继续端坐在课桌前,抬头看黑板,或者低头写作业,每天10个小时,甚至14个小时,从初中到高中。只不过地点从学校到了补习班。
  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一走进补习班就觉得很安心的你,没想到自己会遇上一个叫“双减”的政策。
  周末又到了,假期也来了。
  你坐在家里,你觉得自己应该高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又觉得这时间仿佛是偷来的,于是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有点心慌慌——不补课了,我的学习怎么办?
  不补课,也能有好成绩
  不补课,就一定学不好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补习班的课外辅导往往针对性特别强,就专门讲考试。短期看,确实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看,因为专注于考试、专注于套路,反而很难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学习而言,那些看起来是捷径,好像可以做到立竿见影的方法,实际上却更可能是饮鸩止渴。
  补习班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与其焦虑没有了补习班成绩难以提高,你不如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我的课堂学习效果好吗?
  (2)我的作业是否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3)我有时间来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吗?
  (4)我的错题改了吗?改过的错题是否认真复习了?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说明你的学习态度本身就有问题,所以与其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上补习班花冤枉钱,不如静下心来抓住课堂,提高效率,有问题及时找老师解决。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说明你的学习态度是过关的,目前学习上的漏洞应当主要属于历史遗留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是属于学习方法问题,建议先跟任课老师沟通,向身边的优秀同学请教。
  相信我,你只是习惯了时间被课堂、被补习班支配,而忘记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无论如何,弄懂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好学校的校内资源,这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已经足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无论有没有补习班,自主学习都应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
  驾驭你的时间,创造后劲十足的未来
  何谓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教育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像灌输进容器一样灌输给受教育者。
  “双减”政策其实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学生只通过刷题、读死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学习能力,学生也应该拥有思考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双减”所倡导的回归教育本心,其背后是对孩子的健康及个性培养的关注。而这意味着,国家需要的,不再是从前靠“填鸭式”喂养出来的流水线型人才,而是创新自主型的多元化人才。
  “双减”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好这些时间,给自己创造更有后劲的未来。在这里,我们给出了“两忌四宜”的建议。
  忌盲目超量刷题
  教育心理学及大量案例表明,习题训练数量并非越多越好,习题训练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因为习题训练数量达到某个临界点以后,必然会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从家长到学生,很多人仍然将大量习题训练当作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手段。“高一高二赶进度,高三全年集中练习大量题目”的做法比较普遍。
  诚然,习题训练在加深知识理解、巩固和熟练答题技巧,乃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我们必须看到,大量习题训练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有效,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效。许多学生高三全年进行习题训练,考试成绩却并不见涨;许多高考复读生多用一年时间进行习题训练,高考分数仍然提升有限。
  如果我们出现了大量刷题也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就必须停下追求刷题数量的快节奏,暂时停下来,消化知识,思考问题。做过的题目,在习题训练之后要多思考多总结,尝试一题多解,要用错题本提醒自己在未来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快”与“慢”在教育领域存在着奇异的相对性。往往一味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常常心急火燎,却急之而不得。唯有慢下来、静下来、减下来,才有可能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忌过于放松,不够自律
  贵州省理科状元李旭阳说过:“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如果需要别人在背后推着,甚至是用鞭子赶着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终点的。”
  “双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利用好这个契机,你将能让自己的学习从“外力”依賴型转向“内力”生长型,成为一个自律的学习者。
  在这方面,实在是有太多的前车之鉴了。对不少靠父母逼、靠补习班带、靠刷题、靠“填鸭”的同学来说,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就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但因为没有形成“内力”,他们到了有大量空余时间却没有外力强制而更需要自发努力的大学时,便陡然失去了目标与动力,导致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地过去。
  “双减”政策下,你提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而高考的压力依旧在,因此对你来说,这将是学会自我管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最好时机。而这段时间的磨砺,必将给你的未来提供强大的后劲,让你受益终身。
  宜好好睡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张文宏医生曾在《开学第一课》中强调睡眠的重要性。他指出,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小学生要保证10小时睡眠,初中生保证9小时睡眠,高中生保证8小时睡眠。   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于2021年3月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除了成年人,青少年群体的“缺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并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提到,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此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分别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
  进入高三,随着学业压力的加重,部分同学开始挑灯夜战,睡眠时间被压缩。然而,熬夜的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时,轻则出现身体疲劳、体力透支、精神萎靡、情绪躁动等现象,重则还会导致耳聋耳鸣、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神经衰弱等,到头来反而还影响了学习。也有部分同学虽没有主动压缩睡眠时间,但因为精神紧张,睡眠质量也不佳。
  “双减”之下,同学们还是先放下焦虑,保障睡眠。
  ·《求学》提醒·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实现高效率学习,如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2)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障睡眠质量,如睡前不做激烈的运动、营造浓厚的睡眠氛围、制定作息表并严格实行等。
  宜
  适度运动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孩子空出来的时间要做什么,国家是给出了指导意见的,其中一项就是“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亚里士多德也曾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不要忘记“经营”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健康,一切都为零。而且,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孩子们花一定的时间参加运动,坚持锻炼身体,能在上课的时候更加集中注意力。
  ·《求学》提醒·
  (1)运动装备要选对。运动时,适宜穿宽松、吸汗、透气的衣物以及合适的运动鞋。
  (2)运动尽量避免中午时段。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紫外線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期间进行户外运动。
  (3)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同学们应该从少量的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4)运动前、中、后注意饮水。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喝法。
  宜
  增加课外阅读,扩充知识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于如何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国家还给出过一项建议,就是“阅读”。因为无论是汲取知识,还是开阔眼界,抑或是升华思想,都离不开阅读。换言之,大量有益的阅读,是能够让人受益终身的。
  如何进行阅读?小编之前曾看到过一位老师总结的对中学生阅读有所助益的一般方法,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从建立体系开始,可以尝试建立起这八大类阅读体系:哲学类、人文思想类、思维类、文化类、文学类、社科类、文学鉴赏类与知识分子类。各类别选择一两本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细细阅读。其次,处理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对于经典作品,要精读,带着思考去阅读;对于一般读物,则以略读的方式,扩大阅读量。当然,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首要的是精读经典作品。最后,处理好理解与批判的关系。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批判的前提是理解,只有在你充分、准确地理解了经典作品的内涵时,你的批判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求学》提醒·
  (1)各位同学可先从国学经典、中外名著开始阅读。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2020年曾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同学们可查看了解,选择阅读的书籍。
  宜
  发展兴趣爱好,掌握一技之长
  知乎上有人提问:“‘双减’之后,什么样的孩子能经得住考验,真正走到最后?”
  点赞最高的答案是: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孩子。
  何为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别人无法代替的技能,再简单一点就是拥有一技之长。与其一直陷入无止境的教育内卷与竞争,逼迫自己挤破脑袋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如多培养兴趣,挖掘自己的长处,培养“一技之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曾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爱好,健康的爱好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好处。”发展兴趣爱好,有助于放松身心、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让人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
  兴趣是让人拥有多元化思维和开阔眼界的起点。在学习之余,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一来可以调节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二来也是一个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双减”之后,同学们如能更清晰地开辟最适合自己的路线,找到“一技之长”,并快乐和努力地坚持下去,不仅能获得瞩目与掌声,还可以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中,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学习这个事上,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 没有人可以逼你自律,能逼你的只有你自己
  知乎上曾有这么一个高赞回答:
  “既然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梦,好好地甘于平庸。既要前程似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
  没有谁的优秀可以凭空而来,没有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没有哪一种成功不需要狠心坚持。我们只有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用自律代替懒散,把模棱两可的三分钟热度变成一往无前的决心,把摇摆不定的“我愿意”变成清晰的“我会完成”,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何谓自律?
  “自律”一词,并不新鲜,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各类自媒体,都在强调“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是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简单来说,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纪律,并且逼迫自己去遵守。一个人做到自律,需要付出汗水,需要战胜困难,也需要不断去挑战和突破自己。
  ◆ 自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自律的本质,在于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成什么样的事,过怎样的一生,从而努力去做到和实现。
  那么,如何在学习中实现自律?
  1.培养学习内驱力,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标
  目标不明确、依靠外部因素推动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使一部分同学长期处于“被动学习”模式,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难度上升,如若还处于这种模式,就像“老牛拉破车”,家长和老师在后面催一下、“抽一鞭子”,才肯向前移动一步,会难以突破学习瓶颈,实现提升。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自律的第一步,就是转变心态,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建立起学习内驱力,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孩子信任、引导和鼓励,不要过于担心而一直“扶着”他们;老师应该注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学们则需要学会自我思考和管理,不能过度依赖于“教练们”的鞭策,可以先从树立一个小目标开始,理清学习的方向和思路,从而建立起学习内驱力。
  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时,许多人容易半途而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分解。不要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慢一点、稳一点,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2.强化执行力,不断升级学习习惯
  目标制定出来,是为了去实现,而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目标完成效率和质量。强化执行力,效率提高了,才能使目标更快更好地“落地”。
  首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专注度。没办法专注或者专注能力低下,执行就无从谈起。保持专注,需要“剪掉枝蔓”,一次只做一件事。举个例子,一位同学计划在课间去找数学老师解答问题,去之前突然觉得口渴了,就先去打水喝,然后在回座位的途中,把一位同学的笔碰掉了,捡起来还给同学时顺便聊了几句。而后他往外走到门口时,有人喊他一起去厕所,他去了。最后当他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时,上课铃响了……整个过程中,他想做的事情没做,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却做了一大堆。可见,专注度与时间管理能力会影响执行力。
  其次,在执行上,需要理清主次和把握顺序。正如老师们每次考试前都爱念叨的:“答题的时候注意分配好时间,简单的得分点一定要拿下,难度比较大没有什么把握的可以先跳过。”如若主次不分,不灵活安排顺序,那么可能最后连能拿下的“分数”都没拿到。同样,在学习时,需要思考一下,哪些是重点,分配给各知识点的练习时间是多少,什么样的顺序更有效。
  再次,要善于利用輔助工具。在学习中,利用好表格、备忘录、资料目录、书签等工具,有助于理清知识要点、明晰学习规划、显示完成进度。
  最后,在每一次执行完成后,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做出调整。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时常进行自我评估和原因分析,问问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效率状态怎么样?是否偏离了目标?计划需要调整吗?”然后,认真分析做得好的方面有哪些,该如何坚持;不好的方面有哪些,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该如何弥补和规避。
  3.努力坚持,学会取舍
  蜗牛慢慢爬也能爬到墙顶;龟兔赛跑中乌龟一心往前,最终赢得比赛;蓑羽鹤坚定地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成为飞得最“高”的一种鹤。
  蓑羽鹤是世界上现存的15种鹤中体型最小的鹤,但它们却是飞得最“高”的鹤。它们每年都要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期间需要克服极低的温度、极强的气流以及生活在那一带的食肉动物——金雕,最后飞过珠穆朗玛峰到印度去过冬。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几乎就是生与死的过程,快近峰顶时经常遇到强大气流阻挡,只能返回,在山腰稍作休息等待时机。往返几次终于越过珠穆朗玛峰向下飞翔时还得注意躲避金雕的偷袭。
  甘于知难而进,方能以退为进;甘于主动舍弃,方能展翅高飞。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智慧,同样适用于学习。在别人肆意享受假期的时候,你坚持学习;在别人偷睡懒觉的时候,你坚持早起;在别人心神不定的时候,你做到心无旁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总要“舍”下一些东西,才能有所“得”。
  爱因斯坦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不管你是否是天才,选择勤奋总不会错的。
  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家长们,你们也是孩子求学之路的重要助力者
  2021年9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里面提到——“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共青团中央在解读“双减”政策时,也特别指出“双减”并不意味着孩子“放养”、家长“放飞”,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需要真正参与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
  ◆ 家长需配合老师做好育人工作
  有这样一个比喻:
  “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发力,才能让孩子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拥有更好的人生。”
  教育路上,老师重在传道授业,父母则需做好榜样。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奋力托举。“双减”之下,家长更应重视培养与老师的默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应厘清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明白学校主要负责孩子的学科学习,自身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家长需用心陪伴孩子
  家长是否清楚孩子喜欢哪些学习科目?是否理解孩子的每一个选择?是否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了有效帮助?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在成长之路上逐渐健全人格的最好课程。每一对想要助力孩子成长的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都应该注意秉持尊重与平等的态度,用心倾听、用心沟通、用心帮助。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 家长需注重自我提升
  很多人都在说,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处理事情的方法等方面都有着父母的影子。“原生家庭”一词频频被提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会被孩子“模仿”。
  可能不少孩子在被要求做某一件有些困难或具有挑战性的事时,会想:“父母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我们要做到?”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语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冰心先生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同学们,从此刻开始,做一个自律的人,在该奋斗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家长们,先别着急叹气和舒气,“双减”并不意味着孩子“放养”、家长“放飞”。作家白滔滔发表过这么一个观点:“‘双减’不是让父母和孩子双双躺平,而是让每个孩子和家庭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其实比考试竞争的道路更加艰难,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爱,而不是蛮力和金钱。”小编觉得各位家长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语文科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科目,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的“能说会道”就是基于此。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按照我国新课改要求,落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导学生用语言完整表达思想、情感,准确与别人交流。  关键词:
期刊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内宿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但关系着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还与他们的安全保障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推进有着密切关联。新时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做好对中学内宿生的管理工作,积极从五个“善于”出发,为内宿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指引,从而在促进其学习效果提升的同时,为他们身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文章围绕五个“善于”,就班主任管理中学内宿生
期刊
期刊
摘 要:小学课程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而学习兴趣是其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文章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求知阶
期刊
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全国儿科临床适宜技术(新生儿专题)高研班将于2005年11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共5天。学习期满后授予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授课内容:新生儿窒息及复苏;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呼吸暂停、胎粪吸人性慢性肺疾病)、感染性疾病(败血症、TORCH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害、视网膜病的防治;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听力检查
摘 要:英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联想,促进学生对词汇、语法的理解和认知。文章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兴趣个性层面入手,以趣味英语故事为纽带,探讨了英语故事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教学路径,力求通过故事的搜集、选择、呈现、分析與评价,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让学生在鲜明、生动的人物情节的感知体验中,发挥想象,增强语言技能,加深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英语;感官互动;故事
期刊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评改、课堂评讲。从教学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学生仍是不会写。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日记”的写作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中年级学生;流动日记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流动日记’的小学中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