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探索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本次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如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如语文、数学学科把语综、数综课单独列出并排入课表。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领域,一般把综合实践的三课时分一课时给信息技术。为此,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时往往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课堂教学常处于“学新课、赶进度”的状况,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校对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了一些变革,依托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在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按需纳入新应用的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实践,颇有收获。
  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使综合性学习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图1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云存储的引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是积极投入的。第一学期末,我们利用网上留言板对学生作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很喜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如马同学说:“我觉得这学期的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堂上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滕同学说:“我最喜欢主题图册,因为很有趣,希望下学期有更好玩的课程。”
  优秀作业不仅能在分享园晒出,而且能通过公用网盘让爸爸妈妈欣赏到自己的大作,还可以下载到任何一台智能设备上,随时展示给他人看,这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如阮同学说:“这个学期我学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没想到我也能做这么多作品,不可思议啊!我还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了一份国庆旅游方案。”
  记得留言板里宇宇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突然觉得PPT好伟大!”我想说:“孩子,真正伟大的是你的创意。”作为一线老师,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开发出更多更好且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积极践行开放分享的理念,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出一份力。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8年10月12日至14日,2018上海创客嘉年华成功举办。本次创客嘉年华通过展出的多项人工智能落地项目,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呈现于观者眼前,打造了一片全民可参与的、近距离可触摸的、最新最潮技术的科技高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创客共同参与。  活动中,有以表演赛 体验的形式落地的“空中F1”—X-fly,也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越野拉力、机甲格斗、拳击、废柴机器人带来
2012年,石家庄市裕东小学成功地创建了第一个云端实践班,这一年李丽英校长的美国之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成为学校教育方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之初,学校缺乏技术经验,一切都处于摸索的状态,为更好更快地实现云端课堂教学,与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研究的同时,还实地考察公司,了解技术、环境、设备、平台等硬件设施,为更好地开展云端课堂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为启动云端课堂,学校在人力、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广泛深入课堂, 以其批量处理信息、提供直观形象、构建知识链、优化教学过程的功能,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但是,目前基层部分一线教师过于“独化”多媒体技术的自身特点,相对“淡化”先进技术与小学数学教材之间的联系,片面“强化”多媒体技术在“辅教”中的作用,而“弱化”了在课堂上重点“辅学”的主体地位,导致了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化”整合的“僵化
【摘 要】随着“技术活动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工具形态,还饱含精神层面的思想与文化,教师是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者,是信息技术文化的体认者,是信息技术的构建者。教师在技术使用中提升教学效能,“成全”了技术,同时也改变了自身。通过应用技术工具、体认信息技术文化、确立技术构建者身份的路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释放变革教
随着移动技术、新教学模式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之间的不断整合,学生在学校里的角色正逐步发生着变化:从被动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消费者转变成内容和知识的创建者。  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将会被重塑:从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者变成教室里的教学研究与开发者、整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和参与者。学习将更多地以碎片化的方式随时随地发生,而非一定要发生在学校课堂上。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机制,用来激励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的“四个提升”。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著力实现从服务教育自身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服务课堂学习到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从服务教育教学到服务育人全过程、从服务一般性教育管理到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四个拓展”。 一
近年来,大规模教育评价成为国际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大规模教育评价是指通过抽取目标测试群体中的代表性样本,对样本学生进行学业成就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监测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结果提供统一的量尺,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当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主要有: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未来10年、20年的教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不能在工业时代的迷梦中寻找教育的未来。也许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不会留给我们太长时间去重构教育生态。  “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2017跨界思维下教育创新实践研训活动”于6月28-29日在北京举办,我们试图梳理各方的声音与诉求,寻找重构教育生态的实践土壤与发展脉络。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摘 要】智慧教室HiTeach教学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互动教学手段。相比于传统交互式电子白板HiTeach教学系统,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高清晰”“深体验”和“强交互”是智慧教室的三种典型特征。笔者所在学校于2014年9月引进了智慧教室HiTeach教学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使用,在课堂上教师的触摸电视和学生的平板电脑的联动大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HiTeach教学系统配置软件强
“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替之际,国家层面传出了各种对教育信息化利好的消息:先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中鲜明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并将其作为保障措施单列章节详尽阐释;继而教育部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启动编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征求意见……一系列高端推动和运筹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