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的女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和看的快感的先进表意系统
  继绘画、雕塑、戏剧、文学、音乐、建筑之后,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的诞生,无疑为世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和看的快感的先进表意系统。电影的出现使人的性格、感情、情绪等成为可以观看的东西。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思想通过一种可见的符号变成了概念化的文化,但“文字不足以说明画面的精神内容,它只是还不很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一种过渡性工具”,①电影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观众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说明,仅仅通过视觉就可以体验事件、性格、感情、情绪及思想。电影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还使其在看的过程中产生了快感。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快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其对影像的认同而产生的,即观众的快感是建立在对影像的虚幻认同的基础之上的。身处黑暗的电影院里,观众与处于“想象界”的幼儿的情景十分相似,他们都面对着一个与现实相分离的想象的天地,这种高知觉低运动的状态使软弱的观众很容易认同影像世界。在影像中,其实观众是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的,但由于观众的认同,使其觉得处于一种“在场”状态,当“缺席被认为是在场”时,“看的快感”便开始产生,并不断积聚直到“看的快感”最大化。但,如果当这种“缺席被认为是在场”一直延续的话,“看的快感”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状态,这种单一状态无疑会削弱“看的快感”,此时,电影会通过多种方式引诱观众进入下一个阶段,便是返回现实,当在影像中观众的“缺席被理解为缺席”时,其便返回了现实,产生了“间离”感,当这种“间离”感产生的一刹那,观众“看的快感”逐渐下降,是观众的“看的快感”一个阶段的结束。依次反复,观众在此起彼伏的“看的快感”中享受着电影这种新的表意系统所带来的快感。
  从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大咖啡馆的第一束光至今,电影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其间,好莱坞在电影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形成的好莱坞风格使得父权秩序语言深入其中。在父权电影编码中女性形象交织其间,对女性的观看和由此产生的快感,使电影成为一种新的表意系统。这种包含着“色情”的观看及随后产生的快感将女性放在一个被动的裸露癖的位置。男性作为主动的观看者在窥视着女性的一举一动,并对此发生相应的反应,形成认同,进而产生快感。女性的仆人地位与男性的主人地位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把女性放在一个较为劣势的被动位置。在经典的好莱坞电影中,女性处于被男性的观看之下,这种主流电影意识形态是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典范就是20世纪30至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
  影片《针眼》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观看女主人公罗西的新的方式(不仅包括她的形体,也包括她随故事发展的行动)。在这种观看下,观众通过替代效应达到了看的快感。
  
  视淫的产生
  
  电影为观众提供了许多快感,窥视快感便是其重要的一种。这种窥视的快感源于对人形的迷恋,其实窥视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相反被窥视也是一种快感。窥视其实是性本能的成分之一,是作为男性的“内驱力”并与女性的从属地位相联系而存在的。在电影中,视淫之所以产生是视淫者追求视淫快感的结果,视淫快感是男性在看女性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快感,它取决于观众与银幕中女性之间的心理距离。视淫快感的产生同时需要认同心理结构作为支撑,认同心理结构是观众对银幕形象产生的某种相似性的心理认同。在电影中,观众对视淫快感的产生是通过把银幕中的女性形象作为“性刺激的对象”,通过“自恋”和“自我构成”的发展,在“认同机制”下完成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建立了三种基本的能够满足男性观众潜意识的视淫欲望的窥视:一是,摄影机的窥视,在电影中摄影机是凝聚着电影创作者意图的眼睛,是电影话语权的象征,在主流电影中这种话语权无疑掌握在男性手中,摄影机总是对准女性的身体,以满足男性观众的视淫心理,为其提供了一种窥视途径;二是,电影文本中男性角色的视淫,在这种视淫中,女性角色在影片叙事中直接被设定为男性角色的视淫对象,观众通过与影片中男性角色的替代达到视淫快感的产生;三是,男性观众的视淫,观众通过对电影中女性“人形的看”,在“认同”的心理机制作用下,借助于前两种视淫方式,最终实现了女性形象“裸露癖”身份的塑造。
  在电影中窥视者无疑是处于黑暗的主动位置,而被窥者则处于被动的地位。电影视淫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主流电影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了它的成规,它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将观众置于这个世界之外,魔幻般地为观众创造一种隔绝的世界,以此激发出观众的视淫幻想;其二,处于黑暗的电影院的观众与始终发出光亮的银幕之间形成明暗对比,在这种环境中也助长了观众单独视淫的幻觉。观众的裸露癖在电影院中是受到抑制的,而剧中人物的裸露正好弥补了观众的这种心理缺陷。主流电影将镜头聚焦于人的形体上,这种镜头的运用使得视淫自然产生。视淫是快感产生的必要环节,快感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观看癖,它是通过对银幕上女性的观看达到视觉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自恋”与“自我的构成”发展起来的,通过与银幕上男主人公的认同,进而产生快感。
  影片《针眼》描述了二战那个特定的时代,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发生的故事。特定的时代、环境与观众形成了一种隔绝,观众在不能深入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情况下便自然产生了对女主人公视淫的幻想。在黑暗电影院的观众由于观看环境的作用更能增强这种视淫的幻觉。在影片中,观众对罗西的视淫所产生的快感通过两方面而产生:其一,通过观看罗西的形体(影片中曾多次暴露罗西的形体),从而经视觉形象的刺激产生了快感;其二,通过德国特工亨利·费布尔与罗西的身体接触,进而通过“自恋”及“自我的构成”过程产生了快感。
  
  被动的女性,主动的男性
  
  女性的被动地位毫无疑问源于男性对女性的窥视,“弗洛伊德在他那《性别的三篇论文》中,把观看癖分离出来,作为性本能的成分之一,它是作为相对独立于动欲区之外的内驱力而存在的。在这一点上,他把观看癖和以他人为看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使被看的对象从属于有控的和好奇的目光之下。”②这种有控的从属地位无疑就是女性的被动地位,所以,在男性对女性的窥视中女性的被动地位就产生了。
  好莱坞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电影,女性在父权秩序的语境下毫无疑问地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主动的男性其快感的产生基于被动的女性,在此语境中,这种分裂便自然产生。处于主动地位的男性把眼光投射于女性的形体之上,并按照他们自身的经验对女性的形体进行幻想。有的随着银幕中男性的目光对女性形体进行视觉的接触进而产生心理的快感,有的则通过与银幕中的男主人公在经历上取得认同,在此基础上达到心理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存在于对女性形体的窥视之中,处于黑暗电影院的男性对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女性行动的窥视也是男性快感产生的源泉之一。电影中的女性在各种条件不断变化之下不得不面临各种选择,她们的选择完全暴露在男性观众“众目睽睽”之下。男性观众的这种优势的主动与女性那种劣势的被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经典好莱坞电影中这种模式运用得十分娴熟。男性之所以处于主动地位也与其窥视癖相关联,这正与女性的被动地位缘于其裸露癖异曲同工。窥视能产生快感,而裸露也能产生快感。
  在银幕中的女性处于被动地位,银幕下的观众处于主动地位。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此,在电影叙事模式中也存在着被动的女性和主动的男性。在主流电影的叙事模式中,女性是在男性设定的一系列条件限制下行动的,由于条件的设定权掌握在男性手中,这样就将男性置于一个主动的地位,作为条件接受者的女性就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女性必须在这些已经发生的条件之下进行行动,只能在男性画好的“斑马线”上行走,以保证女性在男性的视域范围内。在男性的主导下,女性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时时受到约束,故事的发展只能在男性设定的条件之下进行。
  影片《针眼》通过女主人公罗西来贯穿全剧,这无疑是导演的“策略”。在两个男人画好的“斑马线”上行走的她无疑是全剧的卖点。影片不时对罗西的形体进行描绘,使得处于黑暗电影院的观众通过窥视她的形体达到心理快感的最大化。而影片中德国特工亨利·费布尔与罗西的几次床上戏又使窥视者们与他取得认同,进而“意淫”了罗西,再一次获得心理快感。在本片的叙事中,女主人公罗西的行动也完全被置于银幕中男性所设定的条件约束之下。丈夫在车祸中的残疾以及婚后性生活的不和谐,这一切为以后罗西与其丈夫及亨利·费布尔关系的发展设下了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说是罗西的丈夫设下的。而亨利·费布尔的德国特工身份又为他们今后关系的发展设下了条件,这个条件是亨利·费布尔设下的。罗西的行动只能被设定在这些条件之下,毫无主动行动的可能。观众在银幕下悠然自得地观看着银幕上女主人公在剧中男性代他们设定的各种条件下的行动选择。当裸露的女性与视淫的男性相遇,这种看的快感便产生了。在父权话语秩序条件下,女性的被动与男性的主动使得这种视淫似乎显得理所当然。
  
  注 释:
  ①②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3页、第640~641页。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的追求遮掩了生活的灵性,新闻变得冷硬。《大河报》“都市倾诉”版,为生活中的情感事件构建了一个表达的平台,为冷硬的新闻话语灌注了生命灼热的气息,使新闻话语由“事件的真实”升华为“情感的真
期刊
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党报一项十分光荣的历史使命。然而,往往由于涉及的对象和触及问题的敏感性,使这项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各种复杂局面,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研究,并逐步以有效的对策应对,以求得最佳的报道效果。我参加新闻工作30年,写过的稿件不计其数,但屈指可数的几篇批评报道中,虽有成功的佳作,但也有考虑不周的遗憾,更有值得后人吸取的教训。    跟踪追击 不可松懈    体会之一是写批评报道后,要注
期刊
维纳斯的残缺美    “维纳斯”(Venus)在希腊神话中为丰收女神,在罗马神话中是爱神,而爱神的希腊名是“阿芙罗荻忒”(Aphrodite),奥林波斯神系形成以后,她才成了爱神、美神。米洛斯的“断臂维纳斯”是众多维纳斯中最著名、最美、最精的一件雕刻作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  “米洛斯的维纳斯”,复原后出乎意料的是女神没有双臂,双臂的失落引起了西方美术对女神动作的考证,于是复原双臂成了艺术家、
期刊
2007年8月23日,《安阳日报》在第6版推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巧红视角》专栏,当天不少读者打开报纸后感到耳目一新。因为这个专栏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一个“专”字决定了它有很多唯一性和独特性。  有人说,专栏是报纸上永不褪色的一道风景,在实践中,我认为专栏之所以受到各家报纸的重视、之所以能成为报纸上的一个亮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新闻形式能极大地提高报纸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也是培养忠实读者群的一条捷径
期刊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条丝带,把少至几个版,多至几十个版甚至上百个版紧紧地连在一起。  导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文体,是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阅读,为读者快速了解报纸的内容提供指南的一种新闻样式。  细分当代报纸的导读,在头版上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其制作也极为讲究,横栏、竖栏
期刊
正面宣传是指在新闻宣传中以社会主流,事物的光明面、积极面为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着力宣传先进文化,鼓舞和启迪人民群众奋发进取、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宏伟事业,从而起到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安定团结、鼓舞人民信心、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正面宣传是党报的基调和主旋律,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党报“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
期刊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一、信息公开,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话语权,做到了“先入为主”,避免了事后为表明
期刊
“停电门”始末    北京时间2008年6月25日,欧洲杯半决赛土耳其和德国的比赛转播因为当地突降暴风雨而几次中断,除了德国和瑞士,全球各地的转播都出现信号空当。这一欧洲杯历史上,甚至大型赛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转播事故发生后,各国主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和转载,网络论坛上也充满了球迷愤怒的帖子,包括CCTV在内的“受害”电视台纷纷向欧足联提出索赔。欧足联迅速解除了故障后,又及时有效地与媒体进行了沟通,
期刊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不断成熟,利用互联网来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每个企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已经逐步走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开始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企业网站门户、网络营销等方面相当一部分还处在空白阶段,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领悟到网络资源的作用。然而企业使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的好处是诱人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
期刊
近几年,收视率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命题,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升温,各电视台末位淘汰制度的全面展开,对收视率的讨论尤其是批判迅速升温。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的“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时间应者云集,人们纷纷批判收视率的各种弊端。正是在一片批判声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绿色收视率”命题,并很快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