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议会就这样结束了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清朝的政坛上,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
  
  我们看到,无论谘议局还是资政院,都还不是议会,即使连日本那种二元君主制的议会也不如。这是因为,它们既不能选举行政机构人员,或者议会多数党组阁,同理也不能真正制定宪法。但是,它们也不是以往历史书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朝廷的咨询机构,橡皮图章。
  尽管谘议局和资政院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清朝的政坛上,却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士绅集团在现代政党政治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平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改变了中国政治传统的模式和走向。
  如果说,地方上的政治,原本就有士绅参与的传统的话,那么,作为中央政府的朝廷,可是从来没有这种传统。自明清以来,一直都是中央集权,极端的王权。正因为如此,清廷对于资政院,在设计上,就力图使之无害化。钦选议员占多数,为的就是要资政院不给皇帝的中央决策制造麻烦。
  但是,这个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
  
  二、绅士的出身和做派,决定了他们即使是皇帝钦选的,也不可能无原则地成为投票机器
  
  事实上,即便是钦选议员,选上的大部分也是士绅出身,属于社会中有身份的精英。他们的出身和做派,决定了他们即使是皇帝钦选的,也不可能无原则地成为投票机器,更不可能毫无原则地按明明没有道理的官方意图说话。因为他们是中国的绅士,绅士有绅士的风度,即使是强权,也不可能轻易让他们逾出自己的本分。更何况,当时的皇权,远远没有那么强势。
  毫无疑义,凡是民选议员执意要争的事情,按道理都是他们比较有理的。绅士讨论问题,明显有理的事情,说起来就理直气壮,反之,就话拙气短。
  谘议局和资政院的声音,往往会经过报界的放大,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西太后和光绪相继去世,载沣这样的少年亲贵当家之后,虽然办事远不及西太后老练,但媒体的开放程度,却大了很多。不仅上海租界内外的报纸嚣张无比,连天津、北京也有了敢说话的报纸,革命党人居然能钻进北京,在朝廷鼻子底下办报,对朝政说三道四。这也是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的议员们,都那么硬气的原因之一。
  
  三、到了这个时候,皇室再怎么表态,都没有人关心了,一切都晚了
  
  朝廷在议会吵吵闹闹,总是跟自己过不去的情况下,并没有放慢立宪的步伐。作为立宪准备的步骤,1911年5月,朝廷推出责任内阁。可是,这个亲贵朝廷,一边立宪,一边却在收权,责任内阁,实际上是皇族内阁,里面都是他们自己人。同时,还大张旗鼓地从地方收回路矿权。
  他们没有明白,士绅们主张立宪的本质是什么?无非是要跟他们分享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这种收权立宪的做法,彻底伤了士绅们的心,所有立宪请愿的领袖们,都一致认为朝廷搞的是假立宪。
  这种时候,平时革命党的排满宣传就起作用了。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一腔热血换来这么个结果,失望之极。以至于湖北谘议局长汤化龙,在辛亥武昌起义一爆发,马上就跟造反者掺和到了一起。北京的资政院开会,愤怒叫骂,嚷成一片。先是众声一起讨伐邮传部,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不敢到院接受质询,派了代表,结果代表被骂得无地自容。接下来,皇族内阁被否决,新的责任内阁被选出(居然还有人投了黄兴一票)。
  资政院通过了关于立宪的19条信条,交由皇帝认可颁布。按照这个信条,当初预备立宪时的二元君主制,已经完全变成了君主立宪体制。除了保留一个皇帝之外,这个国家跟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代议制国家。实际上比立宪派立宪请愿的目标,还要进了一大步。
  资政院的决议,只有要求处死主张铁路国有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没有被执行,因为列强不许,还派兵把他护送到了青岛。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皇室再怎么表态,都没有人关心了,一切都晚了。不久,大批议员就开溜了,回到家乡革命去也。什么都想抓在手里的满人亲贵,什么都丢了,丢得干干净净。中国第一个议会,就这样结束了。
  1905年,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江苏的学生们编了一首欢迎立宪歌,有歌词道:“和平改革都无苦,立宪在君主。”期待和平改革,和平过渡,上下无苦。可是,立宪在君主,毁了立宪也在君主。毁了立宪,君主也就没了。■
其他文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以及许多亚洲国家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大致相似的。  在我国,端午节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那么,端午的发源地是哪里呢?  考古发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吴地有一个名叫百越的部族,龙就是他们
期刊
一天,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一条陋巷遇到一个泥瓦匠,二人一席深谈,韩愈震惊不已,欣然为之作传。  泥瓦匠叫王承福,约有五、六十岁,穿得有些寒酸,脸色黑黑的,瘦瘦的,坐在早春的寒风中。  他引起了韩愈的同情,韩愈的心里隐隐不安,觉得这一定是个在生活中过得不好的人。韩愈的兜里有钱,想要周济一下他。  韩愈不禁也坐下来,靠近他,想听听他的故事。  原来,他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每天在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
期刊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十余年。  “北洋之虎”段祺瑞是北洋第二号人物,他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的人物。  段祺瑞从1885年开始接受炮兵教育,此后近20年时间内,他都与大炮紧密相连。他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离不开大炮。    一、小康之家长大的段祺瑞很得
期刊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实在穷得可怜”,“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居住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
期刊
古代人买房子,也跟现在的人一样,要考虑很多因素。  第一也是看房价是否承受得起。不管是古代购房者,还是现代购房者,买房之前都会掂量一下楼盘的价格和自己的腰包。比如苏东坡,他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是这样。  苏辙参加工作几十年,到70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
期刊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一些或明或暗的反革命分子不甘心就此灭亡,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做最后的反扑,一次次将暗杀的枪口对准新政权的各级干部。  1951年3月,毛泽东的原秘书、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被暗藏在人民军队中的反革命分子刺杀,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遇刺身亡的高级干部,一时震惊了中央。    
期刊
有一个侯宝林的段子,是这么讲的:说是“文革”时,侯宝林被造反派拉去批斗。批斗的人要他老实交代“向人民隐瞒的重大历史问题”,怎么辩解都没用。侯宝林于是想:你们不是想听咱说假话么?俺就给你来个大的。于是,他装出一副老实认罪、痛不欲生的模样,说:“我万恶不赦,我罪大恶极,我犯过一件全世界人民都不能饶恕的罪行。”众人屏住呼吸,要听他交代什么罪行。只听他认真地说:“希特勒是我的内弟,我们俩一起发动了第二次世
期刊
一、400多名红军官兵英勇牺牲在长山冲中,13岁的郑学才在一个山洞中目睹了这场血战    1934年隆冬,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清剿”,红二十五军第八十二师师长周世觉率本部和皖西第三路游击师共800余人,奉命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12月5日晚,为解决部队装备给养严重不足的问题,周世觉和第三路游击师师长高开文率领战士们,在金寨县城突袭土豪劣绅后,携带战利品到达长岭乡乌凤沟宿营,准备
期刊
一、从最初清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  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在三哩岛事件中,从最初清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  6天后,堆心温度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
期刊
一、20世纪初,中国变化快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特快的地方。1900年还在举国上下狂热排外,逢洋必反,转眼,到了1903年,就开始举国上下嚷嚷着要按西方的要求改革了。充满了阿Q气息的总理衙门,就在这一年,变成了外务部。1904年,官制改革、军事改革和司法改革还没启动,朝野上下就开始谈立宪了。及到1905年上半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中国人的兴奋,大概仅次于日本人。在他们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