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奇思妙想:当绘本遇见动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绘本是传统绘本在新媒体领域里的延伸与拓展。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动画绘本创作,借助“基于文本的动画绘本制作”和“超越文本的动画绘本创作”,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让学生能从浅显的文字表面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从简单的故事中读出鲜活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意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涵,延展学生的创意思维。
  【关键词】绘本阅读 动画绘本 超越文本
  动画绘本是传统绘本在新媒体领域里的延伸与拓展。相对于传统绘本仅依赖于图片、文字来“讲”故事,动画绘本有着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它是一种集文本、图像、音乐、动画、视频、游戏和交互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读物,且以PAD等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图书应用程序为呈现方式。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动画绘本创作,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让学生能从浅显的文字表面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从简单的故事中读出鲜活的主题。
  一、基于文本的动画绘本制作,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依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处于具象思维阶段,视觉意向明显要比文字更具体。对学生来说,生动形象的画面要比抽象的文字更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引入了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画绘本”制作环节,绘本展现的一幅幅场景,在学生们的指尖幻化成一幅幅不断变化的动画片段,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们兴趣盎然。
  1.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绘本阅读的渗透点
  通常,一本精致美观的动画绘本,本身十分注重画面的讲述性,绘本中大部分故事内容蕴含在动画里,观者可以通过动画感受到创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想要达到这一点,往往离不开学生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从绘本文本连续页面中找到故事角色的变化,从隐藏的细节中获得某些发人深省的力量。如读了绘本故事《天天星期三》中这只缺乏勇气的小恐龙噜噜,为了逃避星期四的上台表演,在守护天使的帮助下让每一天都变成了星期三,《天天星期三》的场景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动画绘本的制作环节,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噜噜糟糕透顶的心情,学生们展现出了他们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回到绘本的文本中,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大家在关注语言文字之余,将目光聚焦在绘本中的插画:同学们犀利的目光、大眼兽的白眼、噜噜不协调的动作、闯祸的大尾巴、伤心绝望的神情……于是,大家借助动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表现噜噜每天在煎熬中所承受的痛苦与焦虑。让我惊喜万分的是,一个男孩的创作视角与绘本本身不谋而合,他巧妙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噜噜。他发现了这一部分的绘本是一个黑白异象的世界,除了噜噜是彩色的,其他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白!这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他的动画绘本场景在不同人物的视角中来回切换:同学们眼中的舞蹈课是色彩明丽的,因为他们享受其中,音乐带给他们愉悦的心情;大眼兽眼中的世界随着镜头的跳跃而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他眼中的舞蹈课同样是色彩明丽的。唯独看到噜噜,眼前会通红一片,因为噜噜总会让他火冒三丈;最后是噜噜,他眼前的一切都是灰暗无比的,这正是他心情的写照。
  笔者想,动画绘本中一切图、文、声、像的重要性不仅是它带来的审美感受,还在于它所描绘的视觉事物的信息源自绘本本身,无论是夸张、象征、隐喻或是直观表现,动画绘本就是靠视觉上的叙事来营造故事情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绘本的制作无形中促进了学生阅读绘本,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在阅读绘本时主动关注绘本的细节,他们往往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体悟到文本的情感,获得意外的收获。
  2.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绘本阅读的生长点
  《礼记·中庸》中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其中的“思”“辨”就是思辨一词的本意。人文思辨能力主要指的就是对种种辩护性解释或者说服性论证的分析、理解能力,鉴别、评估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绘本虽画面简单,文字浅显,但其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不容小觑。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动画绘本的引入往往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让学生能从浅显的文字表面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从简单的故事中读出鲜活的主题。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文本语言精练,所包含的动词是整个绘本的关键链接所在,如“穿过”“绕过”“翻过”“经过”“钻过”“走过”。可有些動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可以说是整本绘本的难点所在。想要充满趣味毫不枯燥地区分这些词语的意思,动画绘本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和学生们先借助动画绘制了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图。接下来,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怎样把她散步的过程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想要突出狐狸每一次夸张搞笑的滑稽场景,学生们必须思考母鸡萝丝是怎样在一次次平淡无奇中脱离险境的。狐狸的夸张搞笑与母鸡萝丝的悠闲自在形成极大的反差,母鸡萝丝在每一个场所的动作值得学生们关注。于是,教室里有了这样的声音:
  “‘绕过’是沿着池塘边往前走,狐狸因为着急想吃掉母鸡,所以扑了过去,反倒扑了个空,栽到了池塘里。”
  “正是母鸡萝丝体型的瘦小让她能够轻而易举地‘钻过’栅栏,狐狸又一次扑过来,却掉进了栅栏旁边的手推车里,这是狐狸整场闹剧的关键一扑,预示着他的悲剧收场。”
  “母鸡萝丝从风箱下面走了过去,简简单单一个‘走’的动作,背后却暗藏玄机,揭示了狐狸的不幸——处处算计别人,最终却被自己‘算计’了!”
  “我印象中的狐狸是奸诈狡猾的,他骗走了乌鸦到嘴的肉,仗着老虎的威风戏弄百兽,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这次,他捉鸡心切,不管走到哪里都乱‘扑’一气,过犹不及!”
  在整个动画绘本的制作过程中,随着母鸡萝丝的脚步,在每一个场所都配上相应的音乐和朗读,母鸡萝丝的整个散步过程就在学生们智慧的碰撞中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二、超越文本的动画绘本创作,丰富阅读内涵,延展创意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运用“一个故事多角色重现”“一个人物多场景设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在绘本阅读中发展“求异”思维
  如果说学生将阅读的绘本故事原原本本转化成动画绘本是一种机械再现或保持性再现,学生们的小宇宙已经不再局限于这种初级转化了,“求异”意识在他们的大脑中萌发。他们开始热衷于以超越文本的“多角色重现”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动画绘本。如绘本故事《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有的学生以牙医自居,从牙医的视角、口吻创造性地再现整个故事,细腻地将牙医在治疗鳄鱼蛀牙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刻画出来,极富戏剧性;有的学生选择以鳄鱼的视角、口吻进行动画绘本的再现,让我们触碰到了鳄鱼柔软胆小的一面,同样精彩绝伦。
  2.在绘本创作中形成“原创”能力
  阅读绘本不仅激发了学生们读绘本的兴趣,还点燃了学生们自创绘本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遇见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绘本,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动画。如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我们尝试运用超越文本的“多场景设想”的方式,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创作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可以》。再如,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续写、仿写,他们想要另起炉灶,创造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角色,编织独一无二的原创绘本,创作意义非凡的动画绘本。于是,一批批原创绘本就这样悄然诞生了,《蛙》《吼吼,是谁在叫》《神奇的动物王国》《春日》(小古文绘本)、《小区的四季》……我们将这些优秀绘本在校内“出版”,成为学生们“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成功引入动画绘本的创作,借助“基于文本的动画绘本制作”和“超越文本的动画绘本创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内涵,延展学生的创意思维。
其他文献
插图,《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由此可见,插图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助说明文本,服务于文字的实用功能;二是装饰美化教材的同时提供艺术审美的范例。插图教学既要发挥其实用,又要注重其对学生审美的影响,两者兼顾,是其教学的应然诉求。  一、现状扫描:插图总遇冷  现象1:近日,参加一次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上
【摘要】小学生错别字频出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当前识字教学的不足。本文从学会质疑,进行梯度思考;寻根溯源,发现汉字之美;师生共举,为汉字“发声”三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出有效减少错别字的教学策略。以减少错别字为目的,将易错汉字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地让学生体悟汉字之“美”。  【关键词】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 错别字  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乃至如今的简体字,伴随几千年的沉淀,汉字已不再是冷冰冰的语
师:在“识字4”这首儿歌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下面我们来玩个“我说你猜”的小游戏,把小动物们请出来!(随机出示课件)  师:什么半空展翅飞?  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什么花间捉迷藏?  生:蝴蝶花间捉迷藏。  师:什么土里造宫殿?  生: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什么地上运食粮?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什么池中游得欢?  生:蝌蚪池中游得欢。  师:什么房前结网忙?  生:蜘
【摘要】语文教学的“碎片化”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语文教学需要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有组织、有系统地编排教学材料、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材料和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语言规则,建构语言图式,内化认知策略,积淀言语经验,形成言语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 规则学习 图式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主要表现为:1.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科书
【课程】小学音乐  【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  【内容】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  1.表演唱《我是一粒米》。  2.初步欣赏管弦乐合奏曲《龟兔赛跑》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重点】   1.用自然亲切的音色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加入动作表演和变化演唱形式。  2.欣赏乐曲,能够感受并分辨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一、展现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音乐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生活的本身不仅需要知识、技能和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意志力等。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单靠心理健康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因此我尝试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格。备课时,我仔细研读教参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因素;授课时,我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
一、情景描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设计一堂课都是以板块的形式呈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理所当然地采用了板块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笔者认为,较好的过渡语不仅使板块之间衔接自然,连贯紧密,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还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和谐灵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锤炼过渡语,讲究过渡艺术。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见的过渡方法。    设疑过渡  课堂上要使学生主动地去探
2011年4月在山东胶州听了三节课,前两节由本地老师执教,第三节由来自北京的吴正宪老师执教。时间过去很久了,但吴老师对这三节课不一般的对话与追问,仍然常常在我脑海里闪现,打动着我的心。当历经时间的沉淀,再回头感悟,我赫然发觉,吴老师的三次追问,分明就是给出了一名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所应该修炼的层次。  一、逼近数学知识本质的追问  第一节课是一位年轻的孙姓教师执教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依次探究字母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思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该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而听则排在了首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表达与表现”部分的第一条。便是“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自觉、良好的倾听习惯,为以后的语言学习、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倾听状态普遍欠佳。插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反复讲解的知识点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