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一般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单调。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确切地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现代课堂教学,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老师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逢课必使,逢讲必用,没有正确认识到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从而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一般甚至低下。因此,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四个“尊重”:
  一、多媒体的使用应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像,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再者,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验的必然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时脑子里所形成的语言形象的必然差异性,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这种差异会显得更加明显,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都是说的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岂能无视阅读和认知规律而用一个样板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
  二、多媒体的使用应尊重课堂中师与生的互动
  从课堂构成者的关系来看,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阅读思考——质疑探究——讨论释疑——迁移拓展”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能视教学流程的需要择而用之,不能成为教学的惟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人机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但是,有的教师不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滥用多媒体,甚至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的语文课,老师充当了“击键手”“放映员”的角色,40分钟的时间里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看教师播放的各种音像材料,简直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这是把“人灌”变为了“机灌”,应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做法。
  三、多媒体的使用应尊重学科知识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增进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语文实践能力。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从语文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看,为了体现其工具性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都有涉及,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了生长活力。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补充的课外知识过多,就可能喧宾夺主,导致语文学科知识弱化、冲淡,甚至淹没了教学重点。至于使用多媒体补充大量相关学科知识而把语文课“异化”为物理课、化学课、历史课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语文毕竟是母语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搞好学习内容的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的有机结合。再者,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如果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一味通过多媒体补充大量知识,实际上是又回到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穿新鞋走老路”。
  四、多媒体的使用应尊重教学流程的动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和生成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时机呈现多媒体,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运用多媒体的时机主要有三种:一、抓住理解需求的时机,教师不要轻易把难点、矛盾交给多媒体,应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活动,产生“愤悱”之情,在学生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呈现多媒体,才能使学生豁然开朗,才能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换句话说,就是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以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学生活动;二、抓住感情需求的时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三、根据教材内容,因人而异,抓住语言训练时机,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总之,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正确认识“辅助”含义,分清主次, 才能恰到好处。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如果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形式,甚至使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人的思维活动,很有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压抑。而且也会忽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甚至造成隔膜,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握好那个“度”,正确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学又快又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都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喜欢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学习的热情降低,上数学课表现出消极情绪。下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现状作一下简单的分析,并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写出来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外部特征  1.不知所措型  这类学生内心有着一种强烈的学好数学的决心,但由于长期
期刊
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偏重于直叙,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特别是对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来说年龄尚小,注意力又不易稳定集中,往往是凭兴趣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有的干脆不学。  在教学中,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方面,本人做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在编写教案中体现出兴趣性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一是多方查找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为此,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加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学习的其他科目越来越多,自习课辅导时间也随之减少,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不会学习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将来,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
期刊
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往往对习作有害怕和厌恶心理,如何才能让学生从不会习作、怕习作,到乐意习作、喜欢习作,甚至写好作文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讲述生活。  一、重积累,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我们应当注重
期刊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  1.身心健康,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
期刊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和高考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的课堂有效教学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实现每一位学生心中的英语梦。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既重视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发现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难以适应新一轮课程和高考改革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困惑。 困惑一: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一章《初识信息技术》中第二节《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第一课时。操作系统基础是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获取、交流、处理信息等一切其他知识技能的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则是本章中的核心环节,为后几章节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虽然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涉猎了一些,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应着重于
期刊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都会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语,希望通过新颖有趣的导语,在短时间内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进预定的教学氛围。因此,在课堂导入方面着实下功夫,或设置情景,或设置悬念等,而对于课堂结束语这一环节,有时却显得随意,使教学效果在最后一关上打了折扣。  课堂结束语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起着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
期刊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要正确认识它的特点,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注重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自学能力,是指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医学中专生面临着直接就业,即将从事医疗这一特殊行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他们都非常重要。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最基础的学科,在临床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医学中专生仅靠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对解剖课程的学习,很难完全掌握和理解,更难以应用。因此培养他们在解剖课程中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医学中专生解剖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1. 医学是不断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