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
  1.身心健康,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2.坚定信念,锻炼记忆。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虽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4.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牢。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6. 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7.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8.语言用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语言,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
  9.注意集中,容易记忆。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0.组织复习,巩固记忆。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为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学生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天真顽皮,对生活充满憧憬与幻想。学生作文就是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所知所感,放飞自己纯真的心灵,体会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让学生快乐地作文,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调动快乐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作文,只有通过其本身的积极主动参与、消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应着力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积极提供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乐
期刊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课如何在评价中既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过程性评价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本人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什么是过程性评价  关于过程性评价,目前国内文献阐述的或
期刊
在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教材中应当包含一些辅助材料,如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可以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
期刊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激发探究欲望,尽可能地提供探究机会,确保自主探究的时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想像、创新的过程。但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究任务,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一、精心诱导,激发探究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探究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
期刊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地球村的人们需要一种统一的语言共同的发展和进步。于是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现在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是升入初中后,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是提高了,反而降低了。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对英语学习感到越来越难,甚至有一些学生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每年,学校的英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全校优秀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后1/3学生的人数也在上升,中游的学生的成绩则呈现下滑的趋势。学校
期刊
大部分科目,如外语、历史、地理、政治、语文,甚至包括化学,学习时相当大部分的智力活动是记忆。其实物理学习也需要记忆,而且记忆在物理学习中也很重要。事实上,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只不过是不同学科对记忆的要求有所不同。目前,一些高中生把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背得滚瓜烂熟,却没有真正搞清它们的物理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说明,记住物理知识不等于学会物理。还有一种情况,
期刊
数学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都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喜欢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学习的热情降低,上数学课表现出消极情绪。下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现状作一下简单的分析,并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写出来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外部特征  1.不知所措型  这类学生内心有着一种强烈的学好数学的决心,但由于长期
期刊
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偏重于直叙,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特别是对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来说年龄尚小,注意力又不易稳定集中,往往是凭兴趣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有的干脆不学。  在教学中,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方面,本人做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在编写教案中体现出兴趣性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一是多方查找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为此,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加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学习的其他科目越来越多,自习课辅导时间也随之减少,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不会学习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将来,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
期刊
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往往对习作有害怕和厌恶心理,如何才能让学生从不会习作、怕习作,到乐意习作、喜欢习作,甚至写好作文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讲述生活。  一、重积累,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我们应当注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