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丽色真性情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投入地看过著名越剧演员钱惠丽的《哭灵》选段,那风流倜傥的宝二爷在《哭灵》中追忆、怀念、寻找他与林妹妹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会让人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痴、时而傻,这便是宝玉饰演者钱惠丽的舞台魅力! 从那时起,我便喜爱上了钱惠丽,她那高昂的唱腔、俊美的扮相,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在《文化交流》杂志与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戏迷擂台”活动中,我有幸与钱惠丽相遇,相谈甚欢,在此期间,对她作了一次深入的采访:
  记:您自幼爱好越剧,18岁就考入诸暨越剧团,很想知道您对越剧抱有怎样一种情愫,致使这门艺术影响了您的一生?
  钱:我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我父亲能编能演能导戏,每逢过年过节就来几段。那时听越剧,只是觉得声音高昂,是一种懵懂的喜欢。后来看到电影版的《红楼梦》,觉得那才是我喜欢的越剧,是我所追求的感觉。还有,我读小学时,学校就常举办文娱活动,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天分,这给了我培养兴趣的好机会。而真正和艺术结缘,那是在高中时代,高中毕业时我面对两个选择:是考剧团还是考大学,后来我选择考诸暨越剧团,确定了自己的理想。
  之所以说越剧真正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是我深切体会到“选择”两字对一个人的命运会有多大影响!如果那时我留在家乡,可能会和所有同龄人一样从事珍珠行业;如果我考大学,就可能做白领坐办公室;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越剧,在舞台上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我想表达的情感,走了我喜欢走的道路,我觉得这是一种幸福。
  记:在考入诸暨越剧团不久,您拜徐玉兰为师,她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钱:我永远记得我的老师徐玉兰说过的话:“你要说话,你一定要大声地说话,为群众说话,必须经得起风风雨雨。”从艺多年,我有时也会迷惘,也会有情绪,但人都得对自己的理想负责。每遇不快,我会想到我们的前辈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何其从容,无所畏惧,并且从不怀疑自己的艺术理想。这是我最大的心得。
  记:您扮相俊雅,嗓音明亮,表演既富书卷之气又不失阳刚,在诸多剧目中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深入人心。您是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一角色的?对于他复杂的心理活动,您是如何洞悉并加以分析的?
  钱:我想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高明的表演手法应该以生活为基础、为背景,从而使情感与表演融合。我们的表演历程开始有矫揉造作这一过程,过了这个阶段就是一种境界。初演宝玉我很困惑,戏中的宝玉是十几岁的倜傥少年,而戏外的我渐而为人妻,为人母。于是我从生活中去寻找养分,去观察周围十几岁孩子的动作神态,琢磨孩子的叛逆心理。当然我最为近水楼台的学习对象就是自己的儿子了。小男孩总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教训孩子是做妈妈的少不了的功课。妈妈脸上怒色一起,儿子自然是慌作一团,可是又得佯做镇定,站在一边动也不敢动,看也不敢看,生怕触着妈妈严厉的眼神,只好战战兢兢地挺着头,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这样的小动作全被我看在了眼里,我一下子想起了“宝玉被笞”时的情景。当时的贾宝玉不也是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神情吗?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让我琢磨出了宝玉的许多个性化而恰到好处的动作处理,也让我进一步捕捉到了塑造少年宝玉性格的点睛之处。
  
  记:您在获得1984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二等奖后,由于收放自如的表演和出色的唱腔,又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等,您认为在您艺术旅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奖项?
  钱:获得“上海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戏曲类的大奖我都得过了,我很珍惜这些荣誉,但也看得很淡。我信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的一句话: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
  记:您认为从演员到表演艺术家这一跨越中,最大的区分是什么?
  钱:良好的演艺技能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做《大家》,我很喜欢这个栏目。通过他们的访谈,你会发现,其实真正的大家都活得非常坦然,人品质朴,完全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他们不会故意修饰自己的出身,也不会卖弄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永远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出现,很是亲切。于是我联想到我们的演艺界。生活中我是一个普通人,台上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我们的艺术创作不是冲着奖项,更不能为了标榜自己而去冲锋陷阵。艺术永远是要大众认可,群众永远是最好的法官。
  我们的老艺术家们大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那么多老百姓喜欢她们,她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袁雪芬、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傅全香……她们哪一个不是大家呢?影视界的陈道明、王志文,他们不会夸夸其谈,不会侈谈理想,也不会标榜自己的艺术造诣,但你看他们演戏,从来就是入木三分。我觉得他们的成绩不是喊出来的,做一个明星很容易,但要做一个艺术家——不是自封的艺术家那就不容易,况且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技艺是没有止境的。
其他文献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movable-type printing is a great invention that that has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human civiliza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Bi Sheng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期刊
Loc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South Asia, the Kingdom of Bhutan is a picturesque landlocked country covered with forest. It is one of the most isolat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期刊
Editor’s Note: Sun Xizhen (1906-1984) was a prominent man of letter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orn in a relatively rich family in a village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he was a
期刊
他以风媒花自比,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浓郁的芬芳,只有借助风力传送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于强,一位长年在一政府部门工作的非专业作家,20年里出版了四部中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为中日友好的民间使者。    古莲云与《风媒花》    于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80年代初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任外事办公室任主任兼旅游局局长。那是1984年某一天,一个叫古莲云的女士来到于强办公室,古女士自述4岁时被日本父母遗弃在
期刊
《文化交流》杂志社的编辑几次来电话,请我写一篇关于刘少奇在异国的长孙一文。现把去年夏天在莫斯科采写的文章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寄给贵刊。    他身上有刘少奇的影子    这是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尽管我知道,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可他黄色皮肤、严肃的双眼和嘴角边流露出的神情,还是让我依稀找到了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影子。是的,这个名叫“阿辽莎”的俄罗斯男人,身上流淌着刘少奇血脉,是刘少奇远在异国
期刊
Audiences have long since notic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at a pretty girl has appeared in all the television blockbusters which star Zhang Guoli, an evergreen actor who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
期刊
秋日的浙江工商大学阳光明媚,窗明几净的学生活动中心正在举行一场别具一格的大赛——华东地区第三届“笹川杯”日本知识大赛。  当主持人请日本财团尾形武寿理事长致词时,只见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风度翩翩的日本朋友走上台来,他深深地向台下鞠了一躬,然后不急不缓地用日语说,这次大赛与前二次相比有些不同,前两次比赛用日语,这次大赛同时也使用中文。作为日本知识大赛,既用日语又用中文是最好的创意。接着尾形武寿理事长
期刊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去“恒庐美术馆”观看“幽通:周建中水墨画展”。走进展馆的第一感觉是:我诧异了!眼前的画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吗?在以往观赏画展的记忆里,绝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也从没有画家会如此作画的印象。这近百幅作品是些什么画哟?是花鸟画?没有梅兰竹菊、青藤芭蕉,更没有鱼虫花鸟;是山水画?山无皴法、水无波涛纹理;当然更不是人物画、景物画,眼前只见一幅幅画作水墨酣畅,走笔纷飞,色彩斑斓,全是线、钩、点
期刊
曾于2000年和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赵柏田说:“写作改变了我,写作也在塑造着我,让内心变得强大、坚强。近几年来,我从中短篇小说的阵地后撤,把历史纳入了我的写作视野。历史在这时不再仅仅是一个写作的资源,更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世界本身。”    继《历史碎影》一书出版后,赵柏田又推出新作《岩中花树》,这两部体察世道人心的温暖之作,受到了文化人的青睐。  “我们读余秋雨,今天更要读赵柏田
期刊
人们对民俗的了解和喜爱,往往始于儿时的经历与感知,因为人一出生便活在民俗中了。生活在乡村的自不必说,即使生活在城市的,长辈们往往有意无意之中将故乡的风物习俗随日常生活带到了城市,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仍然飘荡着故乡泥土的芳香,绵延着田园生活的温馨和从容……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感悟到: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可能走出心灵深处的“故乡”,那是涵养情感,孕育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  什么是民俗?学术界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