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流淌的母亲河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民俗的了解和喜爱,往往始于儿时的经历与感知,因为人一出生便活在民俗中了。生活在乡村的自不必说,即使生活在城市的,长辈们往往有意无意之中将故乡的风物习俗随日常生活带到了城市,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仍然飘荡着故乡泥土的芳香,绵延着田园生活的温馨和从容……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感悟到: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可能走出心灵深处的“故乡”,那是涵养情感,孕育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
  什么是民俗?学术界见仁见智。钟敬文先生在其《民俗学概论》中对“民俗”一词有过精彩的解释:“民俗,即民间习惯和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最贴近民众身心、最符合生活真谛,生活性是民俗文化最本质的特征。一方面,生活是民俗的源泉,民俗的根脉延伸到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医药保健等物质生活领域,家庭亲族、社会交往、生活礼仪、岁时节令等社会生活领域,信仰禁忌、民间艺术、民间伦理观念、游艺竞技等精神生活领域,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另一方面,民俗是生活的提升和反映,民俗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不同生存状态下民众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一定范围、一定群体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民众生活因民俗文化相伴而色彩斑斓,民俗文化因植根于民众生活而生生不息。
  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底蕴不仅存在于典籍中,而且还更普遍、更深沉地扎根在各种“乡风土俗”中。如果把典籍文化比喻成父亲文化,民俗文化就是母亲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文化精神正是由典籍文化和民俗文化共同组成的。与典籍文化所具有的正统性、系统性和威严性相比,民俗文化则更具民间性、内生性和广泛性,显得更包容开放、亲近鲜活和多姿多彩,更具体生动地承载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包含了广阔深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民俗文化就像千年流淌的母亲河,蕴涵着更多的民族文化基因,传递着我们的民族特性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
  “生活之树常青”,植根于民众生活的民俗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许多优秀的民俗事项不会因社会变革而中止。“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只要传统的农耕文化还没有从记忆中消失,这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节日风俗就会沿袭下去。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而产生流变。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当代民俗被注入了许多时代的新元素和新内容,出现了多元的发展趋势。近些年,学界与民间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民俗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各种民俗现象的研究中,出现了重新认识并复兴传统民俗文化的动向。
  民俗文化的核心是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生存、延伸、发展地主要在广大农村。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形态、悠久的人文历史传统、多样的社会生活方式,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绚烂多姿、博大精深,传承演绎7000年而经久不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浙江民众的精神个性和生活形态。有许多事项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和天才的艺术创造,不少种类为全国仅存。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对这些丰富醇厚、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立此存照,将其中的部分优秀事项展示给广大民众。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浙江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认识到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把民俗文化作为乡村建设尤其是乡土文化建设的内容,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自觉投入到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中,使浙江民俗文化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民俗事项在根植于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吸纳并融合了时代的新元素,从而萌发出了新枝嫩叶。在浙江这块文化基因极其丰富、充满创造活力的土地上,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对民众生活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作了慷慨奉献,像无私而智慧的母亲激活了民俗事项中的文化基因。精彩纷呈、厚重博大的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崛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民俗文化不再是“落后”、“原始”、“蒙昧”的事物,而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本土形象的宝贵文化资源。
  尤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联合国在全世界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把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营造了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良好氛围。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浙江的民俗文化传承迎来了可喜的发展局面,形成了民间艺人、社区和政府三个主体力量。这三个主体力量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组合而成了推动民俗文化传承的强大合力。浙江众多的民俗文化传承实践范例为我们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俗学的知识和理论。
  我们尝试着从浙江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宝藏中挑选出民族特色鲜明,而今依然在民间生活中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活态传承的民俗文化100例,以尽可能简洁而准确的文字和图片,展示每个民俗的四个要素:定名来历、历史流变、文化价值与活态传承,以求激发起社会各界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喜爱和关注,乃至对其发展的研究、扶植和参与。我们尝试着运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民俗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探索民俗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十分清楚,我们对民俗文化领域还涉足不深,对其研究还刚刚起步。但我们愿以绵薄之力表达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期盼。我们深信,民俗文化的母亲河,不仅将世世代代继续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还将责无旁贷地参与当今世界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创造。
  链接:本文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童芍素为《流淌的母亲河——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传承》一书撰写的代序。该书从浙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宝藏中挑选了民族特色鲜明、至今依然活态传承的民俗事项100例,简明生动,展示出一幅幅丰富鲜活的民俗画卷。该书由童芍素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刊将陆续选取一些精彩篇章,推介给海内外的读者朋友。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10日,正值我国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贝时璋先生104岁华诞之时,《文化交流》杂志来电约我撰写这位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的长寿科学家的精彩人生。作为在贝老身边工作多年的助手,我义不容辞。    “钻石博士”的殊荣    1928年3月1日,贝时璋25岁就获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75岁的贝时璋先生在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后,以卓越成就被图宾根大学授予“金博士”学位,10年后
期刊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movable-type printing is a great invention that that has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human civiliza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Bi Sheng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期刊
Loc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South Asia, the Kingdom of Bhutan is a picturesque landlocked country covered with forest. It is one of the most isolat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期刊
Editor’s Note: Sun Xizhen (1906-1984) was a prominent man of letter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orn in a relatively rich family in a village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he was a
期刊
他以风媒花自比,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浓郁的芬芳,只有借助风力传送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于强,一位长年在一政府部门工作的非专业作家,20年里出版了四部中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为中日友好的民间使者。    古莲云与《风媒花》    于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80年代初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任外事办公室任主任兼旅游局局长。那是1984年某一天,一个叫古莲云的女士来到于强办公室,古女士自述4岁时被日本父母遗弃在
期刊
《文化交流》杂志社的编辑几次来电话,请我写一篇关于刘少奇在异国的长孙一文。现把去年夏天在莫斯科采写的文章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寄给贵刊。    他身上有刘少奇的影子    这是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尽管我知道,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可他黄色皮肤、严肃的双眼和嘴角边流露出的神情,还是让我依稀找到了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影子。是的,这个名叫“阿辽莎”的俄罗斯男人,身上流淌着刘少奇血脉,是刘少奇远在异国
期刊
Audiences have long since notic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at a pretty girl has appeared in all the television blockbusters which star Zhang Guoli, an evergreen actor who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
期刊
秋日的浙江工商大学阳光明媚,窗明几净的学生活动中心正在举行一场别具一格的大赛——华东地区第三届“笹川杯”日本知识大赛。  当主持人请日本财团尾形武寿理事长致词时,只见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风度翩翩的日本朋友走上台来,他深深地向台下鞠了一躬,然后不急不缓地用日语说,这次大赛与前二次相比有些不同,前两次比赛用日语,这次大赛同时也使用中文。作为日本知识大赛,既用日语又用中文是最好的创意。接着尾形武寿理事长
期刊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去“恒庐美术馆”观看“幽通:周建中水墨画展”。走进展馆的第一感觉是:我诧异了!眼前的画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吗?在以往观赏画展的记忆里,绝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也从没有画家会如此作画的印象。这近百幅作品是些什么画哟?是花鸟画?没有梅兰竹菊、青藤芭蕉,更没有鱼虫花鸟;是山水画?山无皴法、水无波涛纹理;当然更不是人物画、景物画,眼前只见一幅幅画作水墨酣畅,走笔纷飞,色彩斑斓,全是线、钩、点
期刊
曾于2000年和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赵柏田说:“写作改变了我,写作也在塑造着我,让内心变得强大、坚强。近几年来,我从中短篇小说的阵地后撤,把历史纳入了我的写作视野。历史在这时不再仅仅是一个写作的资源,更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世界本身。”    继《历史碎影》一书出版后,赵柏田又推出新作《岩中花树》,这两部体察世道人心的温暖之作,受到了文化人的青睐。  “我们读余秋雨,今天更要读赵柏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