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品中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对于展示时代背景、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及深化主题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说 ; 自然环境 ; 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
  1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里,一般会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鲁迅小说《风波》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日黄昏中乡村土场的田家乐园场景:“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这段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展现封闭落后的农村现状和氛围。
  当然,自然环境描写也可暗示社会背景。“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四个黯淡的金字”。1907年,光复会成员秋瑾被害于“古轩亭口”,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小说《药》。这句自然描写让我们很自然的联想到了秋谨的死,使文章与时代相对应了。
  2 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开头的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什么都睡着。”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而在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社戏》中,环境描写也显得意味深长:“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这段文字从嗅觉即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即月色朦胧,动觉即群山踊跃等各个感官参与活动,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从而渲染出一种轻快、喜悦、憧憬的气氛,正如此时一群结伴前去看社戏的孩子们激动、新奇的心境,也因此烘托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
  3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
   山明水秀,杨柳依依,则人物秀丽可爱;茫茫林海,朔风呼啸,则人物剽悍刚猛;天高地广,牛羊肥壮,则人物豪爽开朗。例如《李逵负荆》(《水浒》选段)的开头,写道:“此处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这句话描写的自然环境显得寥廓苍劲,烘托出主要人物李逵的粗犷豪放、勇猛胆大、“风风火火闯九州”的高大威猛形象。尽管文字不多,但精炼生动传神。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口声”(金圣叹语),我们可以说:“人有其环境”。生活中环境造就人物,小说里环境映衬人物。
  4 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品三次写到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以此环境描写,构建了故事层层深入的情节,也推动着故事步步向前发展。 
  5 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以上五个方面所能言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作品的艺术之美。
  收稿日期:2011-12-18
  
其他文献
主题班会课是最具魅力的德育,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那么,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果呢?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主题班会是由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首先要有主题,主题应当体现社会、学校和班级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一般来说,主题应当是学生共同关心的、感性趣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根据《与美德同行》教材,每个月上好一堂主
期刊
【摘要】(1)、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以情激学。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2)真情实话,以情诱学(4)、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5)、改变环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农村 ;思品课 ;素质教育   长期来,农村教育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原因。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困惑了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境生情”,便于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各种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要达到预期的最佳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本文结合国家公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及自己给初中生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来思索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素养   今天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已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不同点在哪里呢?具体到学校看看,最大标志性区别就是
期刊
备课组是学科教学最重要、最前沿、最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组织,所以现在学校都非常重视备课组建设,备课组的活动也很频繁,丰富。那么,如何在建设备课组过程中努力提高组内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让备课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呢?  1 认真开好每一次主题式备课组活动  1.1 备课组活动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克服随意性,体现针对性和规范性,能够起到对前期工作及时反馈和总结作用,对后期工作明确引领和指导作用
期刊
创新精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会使人受益终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 创设宽松气氛,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
期刊
德育,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总称。它的内涵是把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外延很广,凡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一切教育活动,均可列入德育范畴,它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环境陶冶等等。  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1 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语文教
期刊
“想知道沉香是怎样历尽艰险救出母亲的么?请大家注意收看动画片《宝莲灯》。”在极具诱惑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画面,这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电视节目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的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画面特写,可就是这稍纵即逝的一瞬间把观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让你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这就是悬念产生的巨大魅力!   教师是三尺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悬念来紧紧抓住学生好
期刊
【摘要】 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审题.尤其在考试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也会影响学生考试的情绪. 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所谓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 学生; 审题能力; 培养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各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发展性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从而从根本上确立人在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解决了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在学生中又有一些特殊群体--残疾学生,格外需要我们关注。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就有两名残疾学生,在如何促进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方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 影响残疾学生主体发展的因素   1.1 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与她们的自
期刊